001 將情境看透,不拘泥于成規
在一次大學生智力競賽上,一個大一新生的表現引人注目,她已經進到了決賽。在知識提問環節,主持人問:“請回答,三綱五常的‘三綱’指的是什么?”
“臣為君綱,子為父綱,妻為夫綱。”女孩回答得胸有成竹,現場觀眾哄堂大笑。女孩這才發現自己的答案剛好把關系說顛倒了。她臨危不亂,一本正經地說:“我回答的是‘新三綱’,在我們國家,不管官位多大,都是人民公仆;每家只有一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陽,父親母親圍著轉;女性地位越來越高,很多家庭都是妻子當家——你們說,我答錯了嗎?”
觀眾又一次哄堂大笑,并對女孩的機智報以熱烈的掌聲。在評委的示意下,主持人宣布這位女孩順利過關。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案,使一時的口誤成了順利過關的“腦筋急轉彎”,比起旁人,將事情看透的人更易急中生智。就拿故事中的女孩來說,她不糾結于答案是否標準,因為觀眾想看的并不是標準答案,而是選手們的智力究竟如何。智力不僅包括記憶力,應變能力更是智商的反映。能夠將情境看透,不拘泥于成規,最后得到成績,這就是悟性。
有悟性的人不會手忙腳亂,經得起場面。不論是小場面還是大場面,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人們各自的脾氣稟性,志向愛好都有不同,湊在一起就會有紛爭。更多的時候,每個人的利益點也不同,與他人的利益難免發生沖突,更會引發矛盾。什么樣的人能在矛盾重重的情況下氣定神閑?就是有悟性的聰明人。
有悟性的人不會神志混亂,經得起風波。不論遇到的矛盾是難以解決的難題、尷尬的場面,還是與人交手時的見招拆招,他們明白要隨時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看得透矛盾不算什么,尷尬也不算什么。只要這些矛盾、尷尬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能解決。
一位省級領導去一個縣城視察工作,當他在一所重點小學發表演講時,一個小學生手里的手機突然砸上講臺,差點擊中領導的頭。在場的校長、老師大驚失色,領導隨即叫那個孩子走上講臺。
那孩子并不是有意要砸領導,他在和朋友吵架,情急之下動了手,沒想到手機飛了出去。此時孩子戰戰兢兢,不敢開口解釋,領導卻笑呵呵地問他:“你叫什么名字?幾年級了?”等到孩子回答后他又對全校師生說:“這位××同學在那么遠的地方,手機投得這樣有力氣,我看他以后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標槍運動員!”全場人哈哈大笑,一場風波消弭于無形之中。
幽默是能夠消弭陌生感的最佳武器,也是化解矛盾的良方。在人們眼里,多數事看著都是矛盾,如何把事情看透?我們從小就學習的《矛盾論》其實是個很有用處的東西,它告訴我們要抓住最主要的矛盾,也就是你最在意的方面。看得透這一點,其余的皆可不在意,就算做不到紋絲不動,也能保證不因意外亂了陣腳,還能夠再進一步,將這矛盾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變,把矛盾轉化為有利條件。
看透矛盾需要一顆平靜的心,不論發生什么情況,都能審時度勢,因為情境變了,矛盾也跟著變,只有一顆平靜的心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那些內心波瀾不起,遇事又能因境而變、隨情而行的人,既是心靈的悟者,又是處世的高手。
上一篇:對明天最好的擔心,是做好今天的事
下一篇:將流言蜚語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