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本能沖動,注重自律
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的行為有其自覺性;而動物的行為直接受其本能支配。本能是無須學習的,本能的行為不管如何復雜,總是直接、自發(fā)、沒有節(jié)制地進行。動物一方面借助這些本能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另一方面它們又都是自己本能的“奴隸”;而人則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并可以駕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識到,它就要受意識支配和控制,本能也就“社會化”了。因此,一切生物本能在文明人身上表現(xiàn)的時候,都要受其意識所控制。如果一個人的生物本能得不到意識和理智的約束,那么他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社會化的“文明人”,這個人的生命也就只能處于一種低級的動物狀態(tài)。
有人把人的生物本能比作一匹野馬;人的理智就像韁繩,沒有韁繩的馬是一匹未經(jīng)馴服的野馬,而有韁繩控制的馬,才是一匹有用的馬。人只有用自己的意志努力去服從自己的理智,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而約束可使人少犯錯誤或不犯錯誤。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都曾提到用理智約束自己,這是做人的一種基本準則。孔子強調(diào)“修己”和“克己”。古希臘的柏拉圖提出:“節(jié)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和欲望的控制。”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正在于置行為于理智。”“節(jié)制”被定為古希臘的“四德”(“智、勇、義、節(jié)”)之一。后世的思想家在發(fā)揚和修正這些學說時,也都一致強調(diào)理智對個人的約束作用。這些理論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是它們強調(diào)人的行為應自覺地受意識和理智的控制,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和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結(jié)構(gòu)中最重要的調(diào)節(jié)機制,也是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標志。
一位著名作家說:“要想征服世界,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每個人心中永遠存在著理智與感情的斗爭。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也就是要人按理智判斷行事,克服追求一時情感滿足的本能愿望。一個真正具有自我約束能力的人,即使在情緒非常激動時,他也是能夠做到這一點的。
自我約束表現(xiàn)為一種自我控制的感情。自由并非來自“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種不顧一切的態(tài)度。一個人如果任憑情感支配自己的行動,那便使自己成了情感的“奴隸”,也就談不上自由了。
我們每個人都在努力做使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的事,并且在向著未來的目標奮進。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絕不應該只在意“今天”過得是否愉快,而絲毫不顧及“明天”可能產(chǎn)生的后果。人的情感大都容易傾向于獲得暫時的滿足,所以人要善于做好自我約束,在追求有意義的生活時,還應當努力預測自己所從事的事情對將來可能產(chǎn)生的結(jié)果。
不論我們現(xiàn)在如何享受目前的生活,養(yǎng)成自我約束的習慣都將有益于我們的未來。不要以為未來是非常遙遠的,它是終究要到來的,而且它來得幾乎總是比我們預期的要早。一個沒有養(yǎng)成自我約束習慣的人,他可能會反復地“屈從”于一種誘惑而去做不該做的事。這種錯誤的后果,甚至可能長期影響一個人人生的成敗。
為什么有些人同樣很努力,其中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他們可能都知道成功的途徑,但他們之間有一個主要的不同在于,成功者總是約束自己,憑理智去做正確的事情;而失敗的人總是容忍自己的情感占上風,任由情感支配自己做事。人要擁有自我約束的能力,必須抑制情感的沖動,不斷分析自己的行動可能帶來的長期后果;同時不屈不撓地按照符合自己決心和長遠利益的決定行動。
人行動的基礎(chǔ),通常可分為兩種:根據(jù)感情沖動行動或根據(jù)自我約束行動。
依感情沖動行事,往往是一種失去控制的危險行為。然而,人們在生活中卻經(jīng)常憑感情沖動行事,比如:當一大群人朝著一個方向行走,而我們的理智或常識告訴我們那是一個錯誤的方向時,我們自我約束的能力就受到嚴峻的考驗。這時正是我們必須運用自我約束的力量壓倒自己盲目從眾心理的關(guān)鍵時刻,要提醒自己,這個“從眾”的決定從長遠看并不正確。
依自我約束行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自律”,使我們在被迫行動前,有勇氣自動去做一些我們必須做的事情。“自律”往往和我們不愿做或懶于去做、卻不得不做的事情相聯(lián)系。比如,刷牙洗臉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當有一天我們回到家筋疲力盡時,如果我們倒床就睡,就是在放縱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克服了身心的疲憊,堅持做當時該做的事,就是“自律”的表現(xiàn)。人們往往會遇到一些讓自己討厭或使行動受阻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克服這些事情對自己情緒的干擾,準備好接受考驗。
作為成熟的人,我們必須具有自我約束的能力,養(yǎng)成自我約束的習慣,不要因為一些不重要的計劃或無關(guān)的事情而讓我們的理智偏離正確的軌道,我們必須保持自己頭腦不受種種雜念的干擾,在生活中時刻注重“自律”,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有益的事情,這樣我們才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上一篇:做人不可“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
下一篇:勤奮有度,勞逸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