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炸藥的誕生
大家都知道,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諾貝爾發明的卻是威力更大、更安全的黃色炸藥。
在諾貝爾之前,曾有一位名叫舍恩貝恩的德國化學教授,一天晚上,他在家中的爐旁加熱硝酸和硫酸時,不慎打碎了瓶子。教授唯恐夫人回來見怪,忙亂中趕緊用一件掛在墻上的棉布圍裙去擦地板,然后用水洗凈放在爐邊烘烤。突然一聲巨響,圍裙爆炸似地發出一陣閃光后燒掉了。
教授重復做了幾次試驗,證實了浸有硝酸的棉花會在高溫下發生爆炸,在無意中發明了后來稱之為硝棉的爆炸物。
不久后,一位名叫索伯里奧的意大利人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但由于它的易爆性而無法實際使用。接著又出現一種硝酸含量少、能產生薄膜、用于止血的硝棉膠。
諾貝爾
諾貝爾就是在這些發明的基礎上,開始了他黃色炸藥(TNT)的研究工作。1873年,諾貝爾一直在研究易爆的硝棉炸藥的安全包裝問題。有一天,他不慎割破了手指,血流得很多,他用當時盛行的止血劑硝棉膠來止血。因為傷口很深,他痛得無法入睡,就在這時,他突然產生一個念頭:既然硝棉膠止血,為什么不用它來包裝硝棉呢?第二天清晨穿著睡衣的諾貝爾驗證了他的設想。這一成功,增加了硝棉的安全性,但它仍不夠安全,因此諾貝爾急欲尋找一種更為安全的炸藥。
有一天,諾貝爾往容器中灌裝硝化甘油時,不慎打翻了容器,硝化甘油流入了地里。諾貝爾驚奇地發現,土壤能吸入三倍體積的硝化甘油,而且吸收后,無論是錘它或燒它,都不會發生爆炸,只有用引爆的方法才能使它爆炸。這次無意中的發明正是我們目前還在使用的黃色炸藥,也就是這次發明給他帶來了巨大利潤,從而建立了著名的諾貝爾獎。
安全炸藥的誕生看似是一次偶然事件,但是偶然事件更需要嚴謹認真的有心人去研究。諾貝爾就是這樣一個嚴謹認真的研究者。
上一篇:孔子學琴
下一篇:宋濂刻苦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