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保持向上的慣性
我們經常會以我們在著名的公司工作而自豪,常以自以為學識淵博而榮耀……當我們長久處在這種自我良好評價的感覺中,卻不思進取,或不想如何再向上邁一步時,那么,我們本身就是平庸的。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不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做人、什么樣的方式做事,人們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自己的路越走越寬,讓自己不斷達到新的人生高度。
在美國耶魯大學300周年校慶之際,全球第二大軟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總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應邀參加了典禮。艾里森當著耶魯大學校長、教師、校友、畢業生的面,說出了一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他說:“所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名校的師生都自以為是成功者,其實你們全都是失敗者,因為你們以在比爾·蓋茨等優秀學生讀過的大學念書為榮,但比爾·蓋茨卻并不以在哈佛讀過書為榮。”
這番話令全場聽眾目瞪口呆。但他并沒有就此打住,而是接著數落那些所謂優秀的人:“眾多最優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魯為榮,而且常常堅決地舍棄那種榮耀。世界第一富比爾·蓋茨,中途從哈佛退學;世界第二富保爾·艾倫,根本就沒上過大學;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魯大學開除;世界第八富戴爾,只讀過一年大學;微軟總裁斯蒂夫·鮑爾默在財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開外,他曾經與比爾·蓋茨是同學,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為他是在讀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戀戀不舍地退學的……”
艾里森接著“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點傷害的耶魯畢業生,他說:“不過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難過,你們還是很有希望的。你們的希望就是,經過這么多年的努力學習,終于贏得了為我們這些人——退學者、未讀大學者、被開除者打工的機會。”
也許艾里森的話有些偏激,但并非全無道理。幾乎所有的人,包括我們自己,經常都會有一種強烈的“身份榮耀感”。我們以出生于一個良好家庭為榮;以進入一所名牌大學讀書為榮;以有機會在國際大公司工作為榮。不能說這種榮耀感是不正當的,但如果過分迷戀這種僅僅是因為身份帶給你的榮耀,那么你的人生境界就不可能太高,事業的前景就不可能太大。當我們陶醉于自己所謂的“成功”時,我們已經被真正的成功者看成了失敗者。
因為我們在不經意間開始走上了一條下坡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曾說:“辭典里最重要的三個詞,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將要在這三塊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想要成功,就必須像巴斯德一樣,充滿積極進取的態度。有一種人身上會散發一股自然的活力,那是生命的隱性元素,更是我們無法預料的生命潛能。而發崛它的唯一方法,就是用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
美國聯合保險公司業務部有個叫貝爾·艾倫的人,他一心想成為公司的王牌推銷員。為此,他總是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工作中的每一天。有一年冬天,在刺骨的寒風里,艾倫正在威斯康辛市區里沿街拜訪,但是,一天下來也沒有約見成功一位客戶。他心情非常煩悶,晚上回到家后,在用餐時間他什么東西也吃不下,手里亂翻看著當天的報紙。忽然間,他被一種意念激發了——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于是,他仔細地重溫其中的要訣,接著告訴自己:“明天我一定要試一試!”
第二天,他到公司向其他同事報告昨天的情況。當他報告時,其他有著同樣失敗經歷的人都個個垂頭喪氣,只有艾倫精神飽滿地說明了昨日的進度。最后艾倫做了這么一個總結:“放心好了,今天我還要再去拜訪昨天那些客戶,今天的業績一定會超越你們!”后來艾倫真的實現了他的諾言。他又來到昨天到過的那個地區,再度拜訪了每一位客戶,結果,他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簽下了30多份新的意外保險單。
積極向上的態度,讓貝爾·艾倫為自己創造了輝煌的紀錄,更讓他重新燃起了自信心。這是許多成功者從受挫中學得的重要技巧,他們常說:“采取積極的行動,才能化危機為轉機。擁有積極的心態,才能看準機會點。”每一個人的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一個習慣于走下坡路的人,他會讓自己不斷產生一種向下的慣性,許多時候這種慣性被舒服的生活、輕松的工作掩蓋了,最終他們除了平庸,就是遺憾、失意與沒落。而選擇走上坡路的人,也許他們的生活暫時是單調的,工作是枯燥的,但是,他們卻能用對策略做對事,也能先苦后甜,享受成功的多彩人生。如果在這一點上你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那么,人做得再圓,事做得再活,也無濟于事。
上一篇:永遠不要靠爭執解決問題
下一篇:求上級,是佛就得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