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混”丟飯碗的四種人
每一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最輕松、最愜意的工作,但是,你的老板也有權利選擇最敬業、最執著的員工。身在職場,如果對身邊的一些事情能推則推、能擋則擋,慣以“這不是我的分內之事”、“這事我做不了”的方式來應對,那么你就有可能“混”不下去了。“混”也要講聰明、講原則。
相反,雖然有些人成天忙忙碌碌,看起來是個大忙人,手中永遠也沒有閑著,但是,他們卻沒有將任何事情都做好做徹底,只是點到為止,如蜻蜓點水一般,因而得到的也非常有限。
這兩種人是典型的“寒號鳥”型,他們“叫吃飯就吃飯,叫做事就做事”。看似做事有章有法,實則他們會將工作視為一種累贅。這樣的人生,絕對稱不上是有意義的人生;絕對不是成功的人生。
一般來說,只把工作當做謀生工具的人,是永遠也不可能獲得成功的。因為,得到一個飯碗很容易,只要你按照上級的意圖將這項工作做好,做得嚴絲合縫就可以了,不需要你具備特殊的能耐。老板們也需要這樣的一批人,一個公司有了這樣的一批人,就能夠保證公司的正常運轉,就能夠保證自己的意圖得到完全、正確地貫徹。這樣,他的事業就能夠在這樣的運轉中得到發展。
但是對一個人來說,他必須通過不斷地提升自己,不斷地改變自己,來創造更好的結果,而不能放棄動腦筋,懶于行動。
現實中,大多數人都在過著早九晚五的生活,工作可以主宰他們的每一天。所以,一些人會認為:“我今天按部就班工作了,因此過得很有價值。”其實許多時候,早九晚五只是一些“寒號鳥”生存的方式,因為他們根本不會、也不想去實現這些時間的價值。
在日本,男人如果下班后早早回家,會被老婆瞧不起。按時下班意味著兩種可能:一是老公沒有人緣,也就會沒有應酬;二是老公在公司里無足輕重,上司沒有事情給他做,是個“閑人”。無論哪種情況,都將影響家庭的收入與生活的質量,被老婆鄙視。日本的男人往往為了裝扮成受到公司重視的形象,寧可下班后在酒吧泡至半夜才回家,也不愿被人視為一個一下班就無事可做的窩囊廢。
有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工作和業余生活的選擇中,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工作比業余生活更重要。所以,日本的“工作狂”在不斷增加,業績無疑也是對“工作狂”最好的回報。許多剛踏入職場的年輕人,不愿為工作犧牲哪怕一丁點兒的私人時間,堅拒加班,他們的理由往往是“我沒有理由一定要加班,即使加班,按照勞動法也應得到加班費。”但是,他們卻很少去思考自己的工作績效,而習慣用“早九晚五”來定義自己已經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試想,這樣的人又如何能在職場中取得成績呢?
有一位知名的經濟學家,除了每天按時工作外,周末還要抽時間到一些企業演講,即使時間如此緊張,但他還是用四個月的時間出版了兩部著作。為了工作,他每天只睡六個小時。可見,即使是才華出眾的人,要成就事業,也必須付出常人無法忍受的努力。
但是“寒號鳥”一族卻不這么看,他們的生活價值觀在于享受現在。有一則有趣的故事可以形象地說明這一點。
一位海濱游客看見一位漁翁在海邊閑散而臥,便問他為何不出海捕魚。漁翁反問為什么要出海捕魚,游客說可以賣魚賺錢。漁翁追問賺錢來干什么,游客說可以買更大的漁網和更好的漁船。漁翁問買來干什么,游客說可以捕更多的魚,賣更多的錢。
漁翁便問:“要更多的錢干什么?”
游客說:“那樣就可以不干活了。”
漁翁問:“不干活了干什么?”
游客說:“就可以永遠在海邊休閑了。”
于是,漁翁笑了笑說:“我現在不是在休閑嗎?”
漁翁可以說是“寒號鳥”一族的代表,他們習慣于享受一時的衣食無憂的樂趣,卻不會從工作中發掘樂趣,享受為工作而付出的幸福。所以,他們無法正確解讀自己的工作,而只會在工作中表現出一些莫名的叛逆。有四種類型的職場人士具有以上特征,并且容易“混”丟自己的飯碗。
1.越工作越感覺乏味
他們總是在追求既簡單、薪水又高的工作,同時還期望自己能從工作中獲得盡可能多的樂趣。反之,他們就毫無進取心,并且會不停地重復著說:“要是找到一份不重復、不刻板、待遇又高的工作就好了。”其實,大多數工作都是機械重復的,秘書打完一篇稿子又打一篇;醫生動完一次手術又動一次;電影明星拍完一個鏡頭又拍另一個……同樣是在重復。但會讓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心境,問題在哪里?不是工作本身枯燥乏味,而是你的心境浮躁。
2.橫看豎看老板都不順眼
工作的目的不是取悅老板,更不是為了避免老板的監督,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一個人對生活、工作都漫不經心,勢必會處處不如意,很多事也都會做不好。沒有哪個老板會讓員工百分之百地滿意,就像我們自己也無法讓別人對我們完全滿意一樣。但當你成為這家公司的一員時,就應該做到全力以赴。即使你不會為公司賺錢,至少,也不應為老板的事業增加累贅。
再者,由于對老板不滿,你開始消極怠工,這樣,他最多損失一點錢,而你卻失去了熱情、自尊及一大段寶貴的生活經歷。
3.永遠都在抱怨,即使閑暇也不例外
如果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工作與娛樂兩部分,并且硬性地規定出它們的界限,那無疑是最愚蠢的做法。工作和娛樂,兩者都是你的生活,愛你的工作就要像愛一個人一樣,開始的時候可能沉迷在新鮮、刺激中,但長遠的愛一定是發自內心的選擇。做自己愛做的事,并不是一邊在熱帶海灘上享受,一邊伸手接過工資,而是熱愛一件事,并且投入所有的愛、活力和創造力,這樣去工作,我們才會做得有尊嚴。要知道,熱愛工作是一種選擇,是享受生活的一種方法。
4.怎么換工作,人際關系都難處
美國著名的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先生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專業技術,85%是人際關系和處世技巧。”這本來是一種基本的職場生存能力。很多跳槽的人嘴上說是因為不喜歡自己以前的工作了,或是說,在一個公司待久了覺得沒意思。其實問題的關鍵在于他們日益惡化的人際關系。因此,跳槽就成了他們逃避這一問題最現實的方法。但是,你會發現,如果你不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不改進你自己,你將要一次次在不同的工作面前面對同樣一個問題。
所以,不要認為得過且過的人才算得上是職場混混。如今,人們見面最流行的問候語就是:“你現在混得咋樣?”可見,混也是一種本事的體現,混得好的人,可以輕松升官發財;混得不怎么樣的人,即使有本事,或許連個飯碗都保不住。
上一篇:實在不等于實話實說
下一篇:對力所不及的事要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