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一責任人
孩子畢業了,馬上就要進入小學。在本書的結尾,我想談一談學校。學校跟孩子們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對孩子們都有哪些責任?
聽我這樣一說,可能有人會笑。
我總是在解答一些看似不用解答,但又無人能夠回答的傻問題。
以前,有人見我捧著本書埋頭在看,問我:“你學這個有什么用?”
我回答說:“沒什么用,也就是將來教一教孩子?!?/p>
于是,有人極其不屑地說:“孩子還用你教!那學校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有些蒙,一時不知如何回答,而終究也沒有回答,就像有人問我“兔子有幾只眼睛、幾只耳朵”我同樣不屑回答一樣。
我弄不明白,明明是一些根本不需要回答的問題,為什么還有人要問。為什么那些根本無人回答的問題,卻從沒有人問。孩子還用我教?當然,我說的是我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當然不用我教。學校是干什么用的?聽到這個問題我一下想起了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對我來說這兩個問題同樣不難理解,但對某些人來說,大概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個。
為什么你要去做兼職,把自己弄得如此辛苦?
你肯定會說:“是為了多掙點錢。”
“那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用的呢?”
你肯定會不屑,笑著回答說:“就那幾個錢夠干什么用!”
對啊,畢竟你還夠聰明,當跟你談到錢的時候。那么你的意思是說,錢永遠都不夠用,而孩子的教育卻可以點到為止。
可是我怎么覺得,真正的答案卻恰恰相反,或者至少應該相同。如果錢無止境,那么學也應該沒有止境,這就叫作“學無止境”吧。沒想到一不小心造出的詞竟然與古人雷同。
有太多的家長把自己孩子的教育一股腦兒全推給了學校和老師,比太極推手還要更加傾注全力。那么,老師和學校對這種責任到底能負擔多少百分比呢?寥寥無幾,我認為。聽我慢慢地解釋。正規學校的招生簡章里,會說他們的師資力量如何雄厚,教學環境如何優越,教師水平如何高超,可就是不敢保證孩子的成績。不看我也知道。為什么?因為那根本就不是他們的責任所在。老師最常教導自己學生的就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边@其實就已經很明確地告訴了你,他們的工作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性質,他們到底負有哪些責任。他們能向你保證什么呢?認真做好本職工作,按時批改作業,不遲到,不早退……都是些類似于安全操作規程的東西。一個老師能夠對自己的學生肩負起多大的責任,只有真正做過老師的人才最清楚。
把自己的一點兒積蓄投資去做生意,你會反復衡量將來的得失和其中的風險,甚至連將來的退路都已經想好。可是,當你一股腦兒把孩子推向學校和老師的時候,卻又為何如此地義無反顧!
老師沒有推卸責任,但是畢竟他們的精力有限。老師的責任是在課堂上,而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是在課堂之外。孩子需要從小培養一個健康的心理環境,對家庭、對社會的信任和安全感;要培養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安排好讀書學習和休閑娛樂的時間;還需要引導他們求知的天性,逐漸建立一種人生態度。而這些,老師都做不到,因為孩子不是他從小帶大的,也不跟他生活在一起。那么,是誰從小把孩子帶大,現在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呢?是孩子的父母。那么,能做到這些的也只有孩子的父母。
教育最終要落實到個人,就是要根據孩子不同的稟性、不同的資質、不同的興趣和品行來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可以分不同的進度,布置不同的作業,運用不同的講述方式。再舉個例子,有的學生喜歡論述,你可以給他單獨立題,叫他去寫一篇雜談;有的學生擅長描述,你可以啟發他去寫一篇小說。這些,老師無法做到。因為,他有一百多個學生呢,畢竟精力有限。
兩千年前,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這里的“材”多半為現代人解釋成為專長、興趣,而我認為他的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教育要落實到個人。他可以做到,不僅因為他負責任,還因為他那時教的學生少,而且他的學館就在他的家里,學生們跟他每天都生活在一起。而現在的老師呢,他們教的學生要多得多,有時都上了一個月的課,教室里還分不清誰是誰。學生們見到老師的時間也少,僅是每天課堂上那一個多小時?,F在的老師無法把教育落實到個人,只能把所有的學生當成一個人來教。單從這方面來講,他們的教學質量就遠沒法跟孔老夫子相比。這個工作既然做老師的做不了,那么只好也只能由父母來做了。
既然孩子教育的大部分工作是由父母來做的,那么順理成章,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就是孩子的父母。我只能夠這么說。當然,我可以找一百個理由把這個責任推給老師,單從“教師”這兩個字的字面含義引申出去,我就能夠做到??墒菦]有用,他們負不起這個責任,也沒人愿負。我也不想做這種自欺欺人、毫無意義的事情。
面對老師時,我的話不多,要求也不多。我只求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能夠得到關愛,能夠得到鼓勵。如果有一天她那求知的螢火忽然熄滅,從此無法安心學習,這個責任由我來負。
上一篇:言傳不如身教
下一篇:謁古紅崖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