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性無助軟弱了誰
有這樣一則故事:人們捕捉到一頭小象,他們把小象養在木樁制成的范圍內。小象小時候曾想過逃跑,但是,那時候它力氣還小,無論怎樣用力都對付不了木樁。時間久了,在小象內心深處就樹立了一個牢固的信念:眼前的木樁是不可能被扳倒的。即便后來小象長成大象,它已經有足夠的力量去扳倒一棵大樹,但卻對圈禁它的木樁無能為力。這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賽里格曼效應”,通常指動物或人在經歷某種學習后,在情感、認知和行為上表現出消極的特殊心理狀態。一旦沾染上“習慣性無助”,人會在內心給自己筑起一道永遠的墻,他們堅信自己無能,放棄任何努力,最后導致失敗。
習慣是一種自然,人們不自覺地沾染上習慣性無助,就會有一種“破罐子破摔”“得過且過”的心態,而且,這種消極心態還有可能傳染給他人。有的員工在給客戶打電話做業務的時候,電話還沒有接通就開始說:“你們沒有這個計劃啊?那好,再見。”臉上沒有失望的表情,似乎已經習已為常,即使上司告訴他“這個單子你去跟一下”,他也會無奈地表示:“跟了也沒用,他們沒興趣的。”這些都是生活中典型的“習慣性無助”,也許他們就是我們的一個縮影。
教授羅伯特先生這樣告訴他的學生:“在我們的身邊,可能也有許多人在經歷過挫折之后就覺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但是,我希望你們今后徹底打消這種念頭,無論什么時候,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急于否定自己。”
多次失敗之后,人們成功的欲望就減弱了,甚至會習慣失敗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實可怕的不是環境,不是失敗本身,而是這種無能的感覺以及我們面對失敗的態度!當習慣成了自然,習慣性無助就會粉墨登場——破罐子破摔,得過且過,從而成為侵蝕組織軀體的蛀蟲。
人們常常在經歷一兩次挫折之后,就好像失去了挫折免疫能力,他們對于失敗的恐懼遠遠大于對成功的希望,懷疑自己的能力,使得他們經常體驗到強烈的焦慮,身心健康也受到影響。
他們認定自己永遠是一個失敗者,無論怎么樣努力都無濟于事,即使面對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他們也還是以消極的心態面對生活。這樣的心態,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正確評價自我,增強自信心,讓心堅強起來擺脫無助的境地。
啟示
經常把“我不行”“我不能”掛在嘴邊,是非常愚蠢的做法。因為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當自己在經受某個挫折后就斷然給自己下結論“不行”,實際上是給自己一個消極的心理暗示,時間長了,你真的會習慣性地說“我不行”。
上一篇:專注更要堅持,堅韌不拔地去做
下一篇:人必須相信自己,這是成功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