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頌歌
(1931年2月6日)
愛因斯坦
事件背景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于1879年,卒于1955年。猶太人,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生于德國一小業主之家。獲瑞士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柏林皇家學會物理研究所所長。他發明了“相對論”,使科學和哲學研究發生革命性變革。1914年起在柏林大學任教,1921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33年德國法西斯上臺,他被迫遷居美國。他一生崇尚科學和民主,追求真理和光明,畢生致力于國際和平事業。本文就是作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對理工學院發表的講話,他闡明了一個基本的道理:即科學發展的前途在于造福于人類。這對今天的人類仍不無裨益。文章思想深邃,感情真摯,是一篇頗具特色的妙文。
親愛的朋友們:
我十分高興看到在我面前的你們——選擇了科學作為職業,精力充沛的青年人隊伍。
我將反復唱一首贊美歌,贊美在應用科學上我們已經取得的偉大成果,贊美你們即將帶來的更大的進步。事實上,我們是在應用科學時代,也是在這樣一個應用科學的國度。
如果說我現在是在不合時宜地說話,那是錯誤的!恰像有人認為不開化的印第安人經濟不豐富、生活不愉快一樣,但我不這么想。事實上,開明國家的孩子是那樣的喜歡玩“印第安人”游戲,這具有深刻的意味。
偉大的應用科學使我們減少了勞動,使生活變得安樂舒適。但為什么現在它帶給我們的幸福這么少呢?簡單的答案就是:因為我們仍然沒有把科學置于合理的應用之中。
戰爭年代,科學為我們可能中毒和相互傷害服務;和平時期,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匆忙和不穩定。它從大規模的體力消耗的勞動中解脫我們,但它使人們成為機器的奴隸——人們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漫長單調的令人厭惡的工作上,且還要繼續擔心自己可憐的口糧。
你們可能覺得我這個老頭兒唱的歌不中聽,可是,我這么說具有一個良好的目的——為了指出科學的重要和前途。
為使你們的工作能夠賜福于人類,僅僅懂得應用科學本身是不夠的!對人類本身及其命運的關心必然總是培養出努力學習各種技術的興趣;對尚未解決的物質起源和商品分配的問題的關心——為了我們思想意識的建立,將會給整個人類帶來幸福而不是災難。在你們的圖表和方程式中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
上一篇:科克雷爾和氣墊船
下一篇:笨鳥先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