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小三”
解讀:小三,是通過互聯網流行起來的一個詞,是對“第三者”的貶稱。2007年年底風靡互聯網的姜巖到后來網上流傳的,娛樂圈流傳的這樣那樣的小三事件,再到《畫皮》里的小三,《蝸居》里的小三,小三,已經成為社會公害。而與此相關的“小三轉正”,是指第三者成功拆散一對夫妻,從而使自己升級“轉正”為對方的合法配偶。
為什么不做“小三”
(口述/章焱,女,23歲)
為什么要做“小三”,如今男女比例失調,適齡男性越來越多,適齡女性越來越少,我們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的愛,為什么要破壞別人的婚姻,去做“小三”呢?我的父母當年就是因為第三者插足離婚的,那種家庭被拆散的痛,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我至今都仇恨那個第三者,而且相信輪回中,第三者是會有報應的。所以,我對做“小三”深惡痛絕。我曾經暗戀過我的大學法律老師,他有家庭也有孩子,所以,我把所有的愛都藏在心里,即便有再多的情,也不足以成為自己傷害別人的理由。如今,我有了男朋友,就更深刻地堅持自己不做“小三”的原則了,都是女人,為什么要去自相殘殺,本身,女人在愛情和婚姻里就屬于弱勢。我的一個同學就做了“小三”,其實做“小三”也挺辛苦的,并沒有想象中那樣的繁華那樣的歡愉,她天天提心吊膽的,甚至連電話都不敢接聽,生怕是男友的老婆打過來的。后來,男友的老婆還是找上門來,把她的家都給砸了,把她給打了,她卻也沒敢報警,只是在男友的老婆走后,打電話給我,求我過去看她。看著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樣子,我真覺得她可憐,可又覺得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果我的愛情遭遇了小三,我也一樣會去興師問罪,所以,我的好姐妹啊,你還是別作“小三”的好。
不做“小三”的原因分析
世界上最不缺少的,就是愛情,只要你想要,就會有,只不過有的愛情不是你想要的,有的愛情是你求不來的,但不論你想要不相要,總會碰見愛情。又寫愛情,最好不要碰,比如第三者的愛。從倫理道德的角度講,第三者破壞別人的情感,拆散別人的家庭,極端自私極端不公。從自身角度來講,做第三者耗費青春,浪費時間,如果沒有結果,那么你收獲的將只有一份見不得陽光的苦澀愛情。從80后的成長背景來講,他們是遭遇家庭變故最多的一代人,他們的父母是中國第一代下海的,出國的,也是第一代離婚高潮的身體力行者,所以,很多80后,深受“小三”之害,所以,她們自己,仇恨做“小三”。
上一篇:不“裸婚”
下一篇:不嫁“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