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在點上,做正確的事
忙在點上,行動和目標一致,做正確的事。
現代企業里,很多員工把“最近比較忙”掛在嘴邊,他們忙得熱火朝天,甚至一刻不停地忙碌著。但是,如果看看他們在忙什么,你就會發現,他們并沒有忙到點上,也就是說沒有做“正確的事”。由于事先缺乏仔細思考,導致他們把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浪費在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忙的不是“正確的事”,何談用心呢,也就是心無用處。
所以,我們在開始每項任務的行動之前,都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這項任務的最終目標是什么?這個目標又能為公司帶來怎樣的價值?然后,瞄準目標開始行動。
三個人奉命執行種樹的任務,其中一個人負責挖坑,一個人負責放樹苗,還有一個人負責填土。
有一天,只有兩個人到場,但缺席的那個人并沒有對這兩個人的工作產生絲毫的影響。只見他們一前一后,前面那個人拿著鐵鍬照常挖自己的坑,后面那個人依然有條不紊地用鐵鍬把坑填滿土,就這樣干了好長時間。
這令一個在路邊休息的過路人很奇怪,于是走過去問他們在干什么。后面那個人回答說:“我們在執行種樹的任務啊,本來是三個人的,但負責放樹苗的人生病請假沒來……”
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可笑的情況,就是因為栽樹的人沒有真正明白自己做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從而走入了任務陷阱——只是死板地執行老板的指令和既定的程序。
像上例那樣的極端情況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會出現,但在實際工作中,卻不乏這樣的人:他們工作很努力、很敬業,卻沒有忙在點上,也就是說,沒有讓心行駛在正確的軌道上。
那么,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如何才能做正確的事呢?
生活中的聰明人往往是那些知道做正確事情的人,他們對無足輕重的事情無動于衷,他們很清楚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這樣的人對那些較重要的事務無一例外地會感到興奮,同時也善于把無關緊要的事情擱置在一邊。用經濟學家的話說,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選擇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忙在點上,做正確的事,首先要求我們“找出正確的事”,這是第一步。
我們每天面對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可以分為四個層次:重要且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不緊迫也不重要的事。要想在千頭萬緒中“找出正確的事”,這需要我們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定做事的先后順序。所謂“重要程度”,即指對實現目標的貢獻大小。對實現目標的貢獻越大的事越重要,它們應獲得優先處理;對實現目標越無意義的事情,越不重要,它們越應延后處理。簡單地說,就是根據“我現在做的,是否使我更接近目標”這一原則來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
我們清楚了“正確的事”后,就應該集中精力,將80%的時間花在這些事情上。
當然,正確的事有很多,對這些正確的事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呢?這里,我向大家推薦一個方法,那就是效率管理大師艾維利的“六點優先工作制”。
美國伯利恒鋼鐵公司總裁曾因公司瀕臨破產,而向效率管理大師艾維利咨詢求助。在聽了總裁一個多小時的傾訴后,艾維利說:“這樣吧,我給你一個方法,如果這個方法確實有用,你需要付給我2.5萬美元的報酬。”總裁此時已經是焦頭爛額,雖然覺得有點離譜,但還是答應了。于是,艾維利拿出了一張白紙,請總裁把他第二天要做的全部事情寫下來。幾分鐘后,白紙上滿滿記錄了總裁先生幾十項要做的工作。
這時,艾維利請總裁認真考慮,并要求他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序,分別從“1”到“6”標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同時告訴他,請他從明天開始,每天都這樣做:每天一開始,全力以赴做好標號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準備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標號為“2”的事,以此類推,直到他下班為止。如果他一天只做完了第一件事情,那不要緊,因為他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艾維利還建議他,如果這個方法有效,可將此法推行至他的高層管理人員,若還有效,繼續向下推行,直至公司的每位員工。
這就是著名的“六點優先工作制”方法。艾維利認為,一般情況下,如果人們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能人士。一年后,艾維利的方法在伯利恒鋼鐵公司產生了巨大的效果,作為咨詢的報酬,他也如愿收到了一張來自伯利恒鋼鐵公司2.5萬美元的支票。
所以,只有跳出事務性的泥潭,忙在點上,做正確的事,并全力以赴,才能成為一個高效能的員工。
上一篇:心無旁騖,一次只做一件事
下一篇:快人一步,正確地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