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過來”最幸福——沒有什么不能放下的
有人說:“生命賜予你什么而你欣然接受了,這就是幸福。“然而,大多數人在生活中總是無視自己的天命,他們拼了命去向外追求,在人生道路上累得氣喘吁吁。結果,還是感覺幸福的終點遠在天邊。其實,幸福就像狗尾巴,在你兜了一圈又一圈,費盡心力想抓住它的時候,它會一直跑在前頭讓你追;當你放下追逐,自顧自得往前走的時候,幸福的尾巴便一直跟在你身后。
活在這個世界上,會面臨太多的煩惱,許多人因此而痛苦。有一次,信眾不約而同地問了佛祖一個的問題:“我該怎么做,才能不再被煩惱、憂愁所籠罩?”佛祖給的答案很有趣,它們都是相同的。佛祖說:“放下,只要放下,你就可以遠離煩惱。”
有一個自以為聰明的年輕人,他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專程去找佛祖。他挑釁地問:“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人,每個人的煩惱各不相同,應該有千千萬萬種煩惱才對。而您給他們的解決方式完全相同,這難道不可笑嗎?”
佛祖一點也沒有動怒,他反問那名男子:“晚上睡覺的時候,你會做夢嗎?”
男子回答:“當然會做夢。”
佛祖又問:“那么,你每天晚上做的夢,是否都一樣?”
男子回答:“當然,幾乎沒有完全一樣的夢。”
佛祖微笑地說:“你睡著過千千萬萬次,自然做了千千萬萬個夢。雖然每一個夢都不盡相同,但結束夢的方法卻是一樣的,那就是從夢中‘醒過來’。”
聽到佛祖的這番話后,男子變得啞口無言。
在這則禪宗故事,煩惱被比喻成“夢”,如果一個人愿意放下,就可以從夢中清醒過來。不管你的煩惱是什么,要想從煩惱中解脫,方法只有這一個——放下。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缺少生活的歷練,但他們對生活要求很高,凡事都想要一個結果,如朋友為什么會給自己“穿小鞋”、男(女)友在外面跟什么人交朋友、上司對某同事為什么比較特殊……在生活中,這樣的是是非非有很多,如果我們執著于每件事,想得到一個清楚的答案,那跟我們執著于自己的夢有什么區別呢?
這些人看似聰明,其實都很愚蠢。他們習慣被生活牽著鼻子走,為了一點小事,就開始歇斯底里。離婚率居高不下,就有這方面的原因。每天過著斤斤計較的日子,人自然會老得很快。如果愿意放下一些東西,從夢境中醒過來,人們就能遠離很多不必要的煩惱,也活得更加快樂、幸福。
某家政學校的最后一堂課叫做《婚姻與經營》,主講老師是學校特地聘請來的,一位專門研究婚姻問題的教授。走進教室后,教授將隨身攜帶的一疊圖表掛在黑板上,然后,他掀開第一張掛圖。掛圖上面用毛筆寫著一行字:
“婚姻是否成功取決于兩點:一是找一個好人;二是自己做個好人。”
教授說:“婚姻就這么簡單。說到其他的秘訣,我認為就算不是江湖偏方,至少也是些老生常談。”
這時,臺下一片嘩然,因為下面大部分學生都是已婚人士。沒過多久,一位30多歲的女士站了起來,她問:“如果沒有做到這兩條呢?”
教授掀開第2張掛圖,對大家說:“那就變成4條了。”
1.彼此容忍、幫助。幫助失敗,仍然容忍。
2.讓容忍成為一種習慣。
3.在習慣中讓自己養成傻瓜的品性。
4.做一個傻瓜,直到永遠。
還沒等教授將這4條念完,臺下就大聲喧嘩起來,有的說“行不通”,有的說“根本做不到”。等大家靜下來之后,教授接著說:“如果這4條也無法做到,而你又想擁有一個穩固的婚姻,那你還可以選擇以下l6條去執行。”
然后,教授掀開第3張掛圖。
1.兩個人不同時發脾氣。
2.沒有緊急事件發生的時候,切忌大聲吼叫。
3.發生爭執時,讓對方贏。
……
教授念完之后,有些人會心的笑了,有些人則開始嘆起氣。過了一會兒,教授說:“如果這l6條讓大家感到失望的話,那么,你們只有做到下面的256條了。總之,兩個人相處的理論就是這樣,它就是一個幾何級數理論,需要在前面那個數字的基礎上進行二次方。”
說完之后,教授掀開第四章掛圖。這一張沒有用毛筆書寫,而是用鋼筆密密麻麻地寫成,一共256條。教授說:“如果到了這一地步,婚姻就已經很危險了。”有半分鐘的時間,臺下鴉雀無聲,然后,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不僅婚姻簡單,生活也很簡單,只不過我們計較得太多了,才讓自己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復雜。太過計較的人,就像那只追著幸福的小狗,雖然用盡全力追著幸福跑,但卻抓不住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幸福。在跨出每一步之前,都要不停地考慮前面意味著什么、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所謂“人未動心已遠”,怎么能不“累”呢?
不要太執著于個人的得失,該放下的東西就要放下。只有想得開、放得下、朝前看的人,只有愿意從夢中醒過來的人,才有可能從繁瑣的糾纏中超脫出來,才有可能找到幸福的真諦。如果對生活中發生的每件事都尋根究底,都想弄明白為什么,那實在毫無益處,而且沒有必要,那只會讓幸福跑得更遠。
有兩個老婦人,她們的人生際遇有著驚人的相似。她們都自小喪母,做了別人的養女;都嫁了一個酒鬼的老公;都生了不孝順的兒子;都身體不好,到晚年需要洗腎保命。然而,她們兩人的心境卻有著天地之差。
談及往事時,第一個老婦人處之泰然。她說:“以前的種種不順遂,就像是人生的功課。有那么多的人生經歷,該吃的苦都吃過了,這一生不虧了。年紀大了,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嘗過苦也嘗過甜。人生就像倒吃甘蔗,越來越順利,我現在很快樂。”這名老婦人,她現在在一個公益團體做義工。
第二個老婦人在談及往事時,一直咬牙切齒。她肚子里都是心酸的眼淚,怨恨上天對她不公,咒罵兒子、媳婦不孝順。她說:“老天爺對我真不公平,我恨這個社會。”這名老婦人,跟那個公益團體也有關系,可她并不是義工,而是以為需要義工關懷的憂郁癥患者。
做義工的老婦人,由于已經放下了煩惱,所以面容祥和而親切,表情就像菩薩,讓人想要多多跟她親近;得憂郁癥的老太太,由于無法放下多年來的不順遂、痛苦,所以表情如同厲鬼,氣息尖銳而暴烈,讓人避而遠之。
對于前者,我們要祝福她;對于后者,我們只能同情她。她吃了一輩子的吃苦,到老也不愿意放下那些苦,不想從痛苦的夢境中醒過來,并選擇讓那些已經遠離的苦難繼續折磨自己。這種生活,真的讓人不敢茍同。
也許,人生確實有許多無法逆轉的苦難,有一些無法挽同的遺憾。也許,在夜深人靜時,我們會為此哭泣,覺得蒼天真是不公,竟然讓自己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是,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能將我們從痛苦的地獄中拯救出來的那個人,絕對不會是別人,只有我們自己而已。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很多包袱,你可以選擇將它一一扛在肩上,也可以選擇瀟灑地放下它們。能否放下,能否從夢中醒過來,決定這一個人未來的人生方向,繼續痛苦或享有幸福。想要遠離噩夢的影響,唯一的方式是醒過來;想要忘卻人生的煩惱,唯一的方法就是放下包袱。
上一篇:“病由心生”,壞心情會傷“身”
下一篇:不做沒有熱情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