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出手時就出手
很多人極為艷羨創業成功者曾經碰到過的機遇,總抱怨說為什么自己就沒碰到過機遇。因此,很多人怨天尤人,怪上帝不公,怪爹媽錯生,怪“既生瑜何生亮”,甚至怪自己遺傳基因的密碼排序可能紊亂,怪……其實,當我們突然有一天發現了一個機遇的時候,我們會非常震驚,原來機遇和我們是舊相識。只是我們那時該出手時沒出手,才讓機會晚來了很久。
機遇是個“怪物”,你的認識中有它存在,它就存在;你的認識中沒有它存在,它就“不存在”,但這個“不存在”只存在于你的認識中。這不是唯心論,正確地說,應該算是唯物論,機遇是永遠存在的,就在你的身旁,只不過是你能否看到并能否抓到它。
不可否認,在人生道路上,奮斗固然重要,但是沒有機遇,縱使你有才華也不會有展現才華的舞臺,不管你多努力奮斗,也是枉然!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為什么有今日成就?他就是抓住了加盟IBM公司這個機遇,該出手時就出手,迅速占領了個人電腦桌面系統業務,否則他就是一味地奮斗,一味地在電腦前廢寢忘食,也不過是個出色的程序員而已。
也許我們在等待機會中,已經做了很多詳細的研究,細心的觀察,但是當機遇來臨時,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和決心抓住機遇。
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他從小就對航海有濃厚的興趣,20多歲時的他已成為一個很有經驗的水手。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讀到了一本《東方見聞錄》,從此,他一直想到東方尋找財富,后來,他帶著87名水手,乘著三艘帆船,向西遠航了。人們都覺得非常新奇,有些人懷疑,他們能到東方嗎?哥倫布真是異想天開!
對這些質疑之聲充耳不聞,哥倫布帶著他的伙伴們頂著狂風巨浪,歷盡艱難險阻,在茫茫的大西洋海面上度過了70多個白天黑夜,終于在一塊陸地上著落了。
哥倫布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完成了橫渡大西洋的航行。他的功績是多么偉大!因此可以說,一個人如果缺乏敢冒風險的勇氣,就不會有成功的良機。在哥倫布之前,任何人都有發現新大陸的可能,然而他們之所以終究沒有發現新大陸,就在于沒有去實踐。哥倫布這樣做了,而且做得正是時候,他成功了。
事實證明機遇不是那么容易被抓住,并不是所有人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都能想到萬有引力。
雖然我們說該出手時就出手,但對于什么時候該出手,還須牽扯到機遇問題。機遇是個變幻莫測的東西,它很“圓滑”的,它象鲇魚和泥鰍,不用巧勁兒你就難抓到,抓到手里又容易滑脫跑掉。很多人也會經常發現機遇,并不比后來依靠此機遇而成功者發現得晚,但是,他們沒有“抓”住那個機遇,因為機遇非常的“圓滑”。
機遇并不給人以太清晰的外觀,機遇并不想明確地告訴看到它的人們。機遇常常會影響我們的“視覺”,常常讓我們的視力“散光”,讓我們看不到它的“邊際”和“輪廓”,讓我們無從下手,它似乎更愿意讓我們去猜,看我們的猜測能力有多強;機遇讓我們去判斷,就象我們用魚叉扎魚,從水面上看到的魚的位置其實并不準確,因為水的折射率與空氣不同,人的眼睛經常受到這種大自然的欺騙;另外,機遇需要力量,需要勇猛,如你站在水田的田埂上抓蟮魚,當火把照到它浮出水面的頭時,你要用竹夾子狠狠地立即夾住它不放松。
毋庸置疑,一個優柔寡斷的人永遠也不會抓住機遇;一個沒有自信心的人永遠也不會抓住機遇。機遇象一個美貌的新娘,它需要呵護需要依賴需要被占有,它懼怕懦弱懼怕猶豫懼怕不負責任。機遇需要強者,需要負責任的人,需要敢于承擔任何后果的人,當然是由敢于抓住它的人去占有。
該出手時就出手,有時候與另一句“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意思相似,該出手時不出手,讓他人搶了先機。所以,凡事最好搶在頭里,不要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面,否則可能處處陷入被動。
一戰期間,法德兩國進行了一場殊死的陣地戰,爭奪戰略要地凡爾登。雙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數以萬計的火炮集中在這一區域。狹小的凡爾登變成了密密麻麻的火炮陣地。作戰一開始,德軍就憑借其火炮優勢,大發“炮神”之威,首次火力突擊,就以每小時十萬發的速度,將二百萬發炮彈暴雨般傾瀉在了法軍炮兵陣地。這鋪天蓋地的炮火使法軍遭受了沉重打擊,也讓德軍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商戰,還是科技創新,要想領先,成為“先驅”,必須敢于創新,帶頭創新,把握時代的脈搏,走在時代的前沿。如果別人可能跑得比你快,那么你比他先跑出一段距離,他想追你都困難!如果你不想走、不想做,那你只有被當作“窮寇”而任人宰殺了。
秦朝末年,項梁和侄子項羽為躲避仇人的報復,從楚地跑到吳中。會稽郡郡守殷通,一向很敬重項梁。當時朝廷上下民怨沸騰,似乎有改朝換代的可能,為給自己找條出路,殷通派人找來了項梁。項梁見了殷通,談了自己對時局的看法:“現在全國到處都有反對秦朝暴政的起義,這可是老天爺要滅亡秦朝了。這個時候不有所作為,恐怕以后也會惹禍上身,所以宜早不宜晚啊。”殷通聽了,嘆口氣說:“聽說您是楚國大將軍的后代,是能干大事的。我想發兵響應起義軍,請你和桓楚一起率領軍隊來加入我們吧,只是不知道桓楚現在什么地方?”項梁聽了,心想:我加入你們部隊,不就淪為你的部屬了嗎?于是他靈機一動,對殷通說:“桓楚因觸犯了秦朗刑律,現在流亡在江湖上,只有我的侄子項羽知道他的去向,我這就去叫項羽進來問問。”說完,項梁走到門外,輕聲地叫項羽準備好寶劍,伺機殺死殷通。叔侄倆一前一后走進廳堂。殷通見項羽進來,剛站起身,想要接見項羽。說時遲,那時快,項羽拔出寶劍直刺殷通,隨即砍下他的腦袋。項羽提著殷通的人頭,佩帶著郡守的大印,走到門外,高聲宣布起義。
試想,如果項羽沒有殷通,就會淪為殷通的手下,以項羽雄霸天下的個性,肯定是不愿意的,況且,殷通的招納謀反做法,可能只是為了抓住項梁父子以及桓楚等人,所以,項羽為了成就霸業,做到了“該出手是就得出手”。
如此看來,一個人如果總是畏畏縮縮,他是抓不住任何有利時機的。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晨是蟲子出沒的好時機,起得最早的鳥兒能享受到最新鮮的空氣,身體也最矯健,捉起蟲子來更迅速和靈敏。而那些懶懶散散、拖拖拉拉、猶猶豫豫的“鳥兒”,做好準備去捉“蟲子”時,“蟲子”都被吃光了或者藏起來了。所以,凡事一定要先下手,這樣才有會有足夠的“蟲子”吃。否則只有餓肚子的份兒,說不定還會被別人吃掉。
上一篇:計劃要小,規劃要長。
下一篇:跟對團隊,魅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