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有效引導孩子
與孩子溝通和與成人溝通不同,孩子畢竟年齡小,需要父母來引導,另外在表達方面上也需要父母講方法和技巧。所以,要有效引導孩子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溝通,第二部分協商,第三部分對結果的處理。
溝通,要力求簡單精練,家長切忌不要嘮嘮叨叨長篇大論,想讓孩子做什么直接告訴孩子做什么就行了。比如,想讓孩子收拾一下自己的書桌,直接說“你把書桌收一下”,這種簡單指令里沒有嘮叨、沒有抱怨,也沒有指責和攻擊,這種指令孩子往往更樂意接受。而不要嘮叨說“你看看書桌弄得那么亂,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事情管好?你就不知道替父母分擔一點嗎?”這樣指責和抱怨的話孩子不但不樂意聽,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就起不到對孩子的引導作用。
協商,就是對某些事情達成一致,彼此提出自己的意見,最終形成共同認知。很多家長會忽略“協商”,認為孩子就是孩子,聽大人的就行了。孩子是獨立的生命體,協商是非常重要的,這代表的是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如果家長不與孩子協商,會發現未來的走向可能是孩子長大了之后,他為了爭奪自己生命的主權,會強力反抗父母;要么就是孩子認為凡事靠父母,自己慢慢變得凡事不上心,把自己的事當成父母的事。通過協商能夠做到引導孩子,有一種叫作家庭會議的協商形式,就是不要什么事情都在飯桌上,或者順口一說,孩子會認為這些事情都不重要,沒有儀式感,所以協商最好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全家參與,就孩子的某個事情進行商討。孩子會覺得這件事情很重要,也能增加孩子對自己人生的重視程度。協商的意義就是允許孩子表達,有分歧的地方可以找一個更好的方法來雙方調整,最后達成一致。要有一種民主的商議氛圍,這樣也是對孩子品質的培養。當孩子走上社會,他會遇到很多需要與人打交道的事情,協商會讓他能夠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讓孩子有足夠的耐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做出積極的改進。
對結果的處理。無論是溝通還是協商肯定要有個結果,好的結果就不用說了,如果結果不是很滿意,一是要跟孩子陳述清楚結果的利害,讓孩子承擔他該承擔的責任,二是啟發孩子思考面對這個糟糕的結果有沒有補救和扭轉的方法。這樣的話,孩子在面對結果的時候,他就會有一種更加積極的思維和更敞開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提升情商。會引導的家長往往也是把控情緒的高手,這樣無形中向孩子傳遞一個正面的形象,讓孩子明白不亂發脾氣是一種力量,能夠很好地與人溝通。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情商就會高。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你用什么樣的方式與孩子相處,就是孩子日后與其他人相處時的模式。輕松、愉快、和諧的相處模式,會讓孩子學會很多交往的技巧,他們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情緒來與人交流,在交流中如何照顧他人的情緒,并且會因此而受到大家的歡迎。
引導的方法是更加關注孩子的感受,家長不是評判他的裁判,而是一個真心的交流對象?!澳阋欢梢缘摹薄澳氵€可以更好”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更加失去興趣,因為這簡直就是責怪。正確的方法如:“你現在的這種感覺就叫作成就感,怎么樣?很開心吧!”“你剛才的表現叫作有毅力,有毅力是很重要的哦!”“你這件藝術作品真漂亮,我可以收藏它嗎?”“你現在有什么感覺呢?”
所以,通過正確引導,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使親子之間能夠更好地溝通。
上一篇:父母如何化解情緒失控
下一篇:父母幸福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