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自己的特長并將它發揮到極致
創立于1935年的蓋洛普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民意測驗和商業調查咨詢公司,他們調查了全球400余家跨國公司、超過8萬名職業經理人,發現世界頂級管理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一招鮮,吃遍天。蓋洛普將它總結為:沒有人是全能的,取長不一定能補短。成功的人只是比他人更懂得強化自己的優點并將它發揮到極致,善于管理和利用好自己的優勢。
面面俱到很難做到出類拔萃,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所以很多時候,全面發展還不如畢其功于一役。以微軟為例,微軟的員工很少有全才,相反,他們更多的是“專才”、“偏才”;但是正是這些專才和偏才造就了微軟今天的輝煌。微軟的員工懂得將自身的優勢最大化,“才盡其用”,發揮最大作用,獲取最大效益。每個人的優勢最大化,就為企業帶來最佳效益,也為個人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泰格·伍茲是高爾夫球界的傳奇巨星,他在孩童時就表現出了非凡的天賦:3歲時打出令人嘆為觀止的9洞48桿,5歲登上《高爾夫文摘》雜志,18歲成為最年輕的美國業余比賽冠軍。1999年年末,他正式登上高爾夫球世界排名第一的王座,2005年高爾夫球王者尼克勞斯宣布退役,伍茲更是成了當今世界高爾夫球界理所應當的王者。多年來,泰格·伍茲在高爾夫球場上叱咤風云,集世界體壇首富、高爾夫球世界頭號球星等美譽于一身,很多人都認為伍茲打高爾夫球的技術已經登峰造極毫無缺陷,但事實并非如此,伍茲的沙地開球一直是他的弱項。按照我們多數人“什么弱就補什么”的觀念,他和他的教練理應花大力氣提高他在沙地上打球的技能。然而,出人意料的,伍茲和他的教練采取了截然相反的策略——他們只花一小部分時間在這一弱項上,為的是他在沙地上的成績提升到一般水準,不致拖太多后腿。他們將剩下的練習時間全都投入到伍茲的強項上,讓他的優勢更加凸顯。
我們從小就被老師家長要求,不能偏科,要全面發展;上班之后,我們被上司要求,必須任何方面都要懂一些,水來土掩兵來將擋……我們在別人的要求中不斷地找平衡點,越來越怕自己的短處被別人看穿,于是不顧一切地去彌補,卻忽視了自己原有的長處,更沒有花力氣去壯大它。其實我們若能集中精力把某一項做精、學專,更容易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倘若我們換個思維,將彌補短板的那些時間和精力用于本身喜歡的、擅長的地方,這是不是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結果可能大不一樣,我們要專心致志專注你最喜歡的,將其變成你的強項,讓你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因為這可能就是你今后立足于這個社會的根本。
挖掘自己的特長并將它發揮至極致,很多人會對這句話的理解產生誤差。有的人甚至會理解成取長補短,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是揚長避短。通常我們認為揚長避短與取長補短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揚長避短旨在“揚長”,取長補短重在“補短”。“揚長”是在突出自己的優點并不斷強化它,“避短”則是不斷補自己的短板,當你補齊時,別人可能早已超出你一大截。同樣的時間、精力用于“揚長”,可能有事半功倍之效,而用于“補短”則可能事倍功半。如何取舍?這需要我們換一種思路。有人問世界著名魔術師大衛·科波菲爾是怎么成功的,大衛·科波菲爾說:成功對我們來說好比是個固定的車站,我們在為怎么到達而絞盡腦汁,大家都在爭搶汽車上的座位,沒有得到座位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汽車,可是,為什么我們不能騎馬或者乘輪船去車站呢?這樣,我們不是也到達了嗎?只不過我們換了一種方式。事實上,少年時期的大衛·科波菲爾被老師和同學認為是白癡,因為他每次考試都是倒數第幾名,任他怎么努力,學業還是毫無進步。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魔術,并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他便開始學習魔術。事實證明在魔術方面他具有很高的悟性和超強的學習能力,他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創新,以至于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就換了四個魔術老師。
股神巴菲特曾經說過:“生活的關鍵在于要給自己準確定位。”他非常推崇IBM公司創始人托馬斯·沃特森爵士的成功原則——我并非天才,只是在某些方面我比較聰明,我的成功在于我只專注于這些方面,并不斷努力。
巴菲特從小有一個好友叫丹利,丹利喜歡動手做技術活,什么機械壞了到他手里都能修好。而巴菲特卻不然,他十分反感動手,他只喜歡讀書,高中畢業前,巴菲特已經讀了100多本商業投資書籍。巴菲特非常佩服丹利的手巧,丹利也佩服巴菲特的心靈。有一次,巴菲特讓丹利報出20個兩位數讓他心算總和是多少。丹利自己用筆在紙上邊寫邊算,巴菲特很快報出答案。過了一會兒,丹利才用筆算出結果,一對照結果,巴菲特心算準確無誤。從高中到大學,兩人互相敬佩,又默契合作。大學畢業后,巴菲特和丹利發揮各自的特長,后來都很成功。丹利發揮手巧的特長,成為一家公司的技術總監。巴菲特發揮心靈的特長,后來成為投資大師。
如果讓巴菲特做技術,丹利做投資,兩個人可能都不會成功。人各有短長,沒有人能夠做到招招鮮。看看世界杯足球比賽,從來沒有一個球員什么位置都能踢。每一個國家的球隊,都是把各個位置上踢得最好的球員召集進來,每個隊員都有一招鮮,沒有一個人是招招鮮。我們看看所有成功的人士,都是發揮個人的愛好和特長,專精于某一領域,最終做到別人難以達到的境界,才有大成。特長,一定要做到特別擅長,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特長。愛因斯坦少年時功課平平,不被老師喜歡,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還公開罵他長大后肯定不成器。但他對數學、幾何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最后憑借他在這方面的優勢和努力,最終成為偉大的物理學家。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我們應該辨證地看待。只顧想盡辦法提高短板,結果可能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依然收效甚微。世界知名心理學家克利夫頓曾說: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最主要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自己的優勢。我們沒有必要想方設法企圖把自己的弱點轉化成優勢,我們為彌補弱點而忙碌遠不及為了優勢而忙碌所獲得的認可和回報多。這就好比玩撲克牌,能讓我們贏牌的,其實是我們手中的王牌。在職場中,能讓我們脫穎而出的,同樣是我們手中的王牌——我們獨特的優勢。工程師不識簡譜,或者畫家背不全九九表,那又何妨?
上一篇:我們現在正在經歷哪種不幸福之二:黃連團子
下一篇:挖掘自己的特長并將它發揮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