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細節系統化,更有沖擊力
有的人對某一個細分領域的經驗會過分的看重,認為任何事情都得深入其中才能體會,對在某一方面沒有太深經歷的人還看不上眼,大有非經歷不能言的傾向。
還有的人對細分領域的經驗根本就不屑一顧,一句大同小異,足以掃平某些行業實踐和經驗的獨特性。其實,這兩種看法雖然都有正確部分,但卻都比較極端。
對某個領域的把握,確實需要一定程度的實踐和深入。有句話叫“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是站在這一角度來說的。但實際上,也不一定要在每一個環節親身實踐才具有發言權。如果真的是這樣,德魯克和科特勒即使活到1000歲,也未必能成為大師。
當然,我們不能夠否認,不同領域和行業的同一專業確實存在著一定的相通性,比如說各個行業、各大公司都有銷售部門,他們的相通性就是把產品賣出去。但是每一個行業、各大公司的銷售部門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如果沒有一定程度的積累,或者是必要周期的過渡,肯定是難以適應要求的。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那么多企業在招聘銷售或者是管理人員的時候,要求有相關行業的從業經驗,即使是世界500強企業也不例外。
如果把工作經驗看成是一個系統,那么它大致可以分為框架和細節兩大部分。單單從框架來看,只要是專業相同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相同的,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可以采用大而化之的方式加以掌握。
一個做過飲料行業企劃的人,到了數碼產品行業,也許就不能夠完全勝任了。從細節上來分析,即使專業相同,不同行業之間也還會存在一些較大的差異,如果將一個行業的經驗照搬到另一個行業,就肯定會出現問題。
一個人在轉行時,如果不具備直接相關的經驗,又不認真去對待兩個行業間客觀存在的差異,沒有過渡周期的心理準備,遭遇挫折基本上就是必然的。
在現實工作中,很多工作經驗說起來并不復雜,基本上都是由一些非常具體和易懂的東西組成的。但是如果沒有經歷過,也沒有人給你系統地講解過,這就完全需要你從頭領悟,而這個過程會是非常漫長的。
而如果有專人給你進行專門的培訓,你就會覺得其中的很多關鍵點都十分簡單,你只需要稍加記憶就可以完全掌握。
任何一個領域的工作經驗,都是由成百上千的細節性技巧組成的。要想把這些東西系統地掌握,并且能夠得心應手地運用,就應該耐得住寂寞,用時間、勤奮和智慧去換取。
很多職場人士遇到了問題就會使用谷歌和百度搜索答案。在很多人看來,這無非就是輸入關鍵詞,點擊一下搜索按鈕,根本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可是對于專業人員來說,遠遠沒有這么簡單。他們會最大限度地尋找自己所想要的東西,而在細節上下工夫。比如選擇什么作為關鍵詞,關鍵詞之間應該如何進行組合,如何挖掘在搜索結果當中沒有直接顯示出來的資源。
很多職場人士都面臨職業發展受挫的問題,原因之一就是他們過分藐視經驗的專屬性,強調大同而忽略小異。
十多年來,于先生一直從事銷售工作,但是他在一個公司最長的工作時間也只有一年半左右,而且還經常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地跳槽。
于先生能說會道,很有激情和鼓動性。在更多的時候倒不是老板炒他,而是他把老板炒掉。而他理由有很多,不是嫌工作太辛苦,就是抱怨薪水拿得少。
這么多年下來,于先生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境地之中,收入自然不會理想,別人的薪水早已實現了5~15倍的增長,而他的長幅卻只有2~3倍。再考慮到物價因素,他大致上也就是原地踏步。與此同時,他對財富也基本上達到了癡迷的程度。
有很多朋友都勸過他,如此跳來跳去,不僅自己的專業技能無法持續提升到更高境界,而且心態也會變得越來越浮躁,更為嚴重的是,難以積累客戶資源。而且他每次都是跨領域換工作,對于他來說,經驗能夠用上的也不多。
其實,任何職業和崗位上的經驗都絕對不是深不可測的,只要我們能夠努力,并且勤于鍛煉,用心領悟,用不了幾年,經驗基本上可以初步實現系統化和細致化。
上一篇:細致是落實到位的保證
下一篇:專心致志:用敬業的心做專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