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敢于開拓大局面
“如果你自詡為奴隸,那你永遠不會成為主人”。對于整日奔波忙碌的人們而言,想擁有怎樣的生活,就要給予自己一個怎樣的定位。古往今來,大量事例足以證明,一個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人人頭上一片天,腳下一塊地。要想天高地闊,必須始終追求更高遠的志向。志愿是由不滿而來。有開始,便有一種夢想,接著是勇敢地去面對,努力地工作去實現,把現狀和夢想中間的鴻溝填平。做人,應該認清自己現在是什么人,將來想做什么人。給自己設定一個可行又不乏高遠的目標,刺激自己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步,并一步步向著更高的目標推進。
有這樣一個寓言,說是一只青蛙每天都蹲在火山附近池塘中的一片浮萍上,它對此早已習慣,甚至懶得跳躍去捕捉面前的飛蟲。當池塘中其他伙伴找到另一處“妙地”,并紛紛前往之時,它依然高仰著頭,甚至嘲笑它們。所幸,這只青蛙練就了“長舌絕技”,幾乎不用挪動腳步就能捕捉到飛蟲。
終于在某天,火山爆發了,池塘中的水被燒沸,沸水接觸到了青蛙的腳,但它依舊一動不動。最后,這只青蛙只能活活灼死。
青蛙的可悲之處在于,它固執于自己的惰性,結果因“安分”而丟掉了性命。其實,逃命并不難,它只需輕輕一跳,就足以讓自己躲過這場厄運。
很多時候,一些人又何嘗不像這只青蛙呢?他們固守一成不變的生活,以至于形成慣性思維,只知安于現狀,絕不肯輕易轉變,乃至于自己的人生停頓不前,逐漸為社會所淘汰。
在突飛猛進、競爭激烈的時代,太過安于現狀,就會失去機會,失去競爭能力,從而失去成功的可能性。所以說,人不能一直停留在舒適而具有危險性的現狀之中,要勇于突破自我,只有這樣才能讓人高看一眼。
毋庸置疑,人人都想擁有一片寬闊的人生舞臺,但我們首先必須清楚,自己要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舞臺。一個人活得沒有志氣,最突出的表現就是沒有人生目標。沒有目標就好像走在黑漆漆的路上,不知自己將走向何處。而所謂的目標,就是你對自己未來成就的期望,確信自己能達到的一種高度。目標為我們帶來期盼,刺激我們奮勇向上。當然,在為達到目標而努力奮斗的過程中可能遭遇挫折,但仍要堅定信念、精神抖擻。
如果個人對價值理念缺乏定向,往往會導致個人對現存社會價值觀念產生懷疑和不滿,無法確信生活的意義而使自我迷失。每個人到了老年都會反省過去的一生,將前面的生命歷程整合起來,評估自己的一生是否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是否已達到自己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認為自己擁有獨特的并且有價值的一生,便會覺得一生完美無缺、死而無憾,而且由經驗中產生超然卓越的睿智,更能無懼地面對死亡;相反,如果否定自己一生的價值,便會對以往的失敗悔恨,余生充滿悲觀和絕望。因此,不要懷疑自己,更不要否定自己!因為,無論如何,世界上只有一個你,你是獨一無二的。“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別人否定你并不可怕,自己絕不要否定自己。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鎮,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念: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做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后于他人。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
對于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他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后的歲月里證明是非常正確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信念,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爭一流,以自己的行動實踐著“永遠都要坐在前排”這句話。
瑪格麗特在上大學時,學校要求5年的拉丁文課程,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拼搏的精神,硬是在1年內全部學完,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瑪格麗特不光是在學業上出類拔萃,她在體育、唱歌、演講及學校其他活動方面也都是一直走在前列,是學生中鳳毛麟角的佼佼者。
正因如此,四十多年后她就成長為連續4年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英國第一位女首相、被政壇譽為“鐵娘子”,她就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拿破侖有句話: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應該給自己定個位。定什么位,將決定自己一生成就的大小。志高千里的人決不會自甘平庸,甘心做下人的人永遠成不了主人。
古人云:“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這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在現實當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相信命運,凡事聽天由命;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賴他人;有的沒有責任心,不敢承擔責任;有的惰性太強而好逸惡勞;有的缺乏理想,混沌度日等等。總之,他們給自己低調定位,遇事不敢獨當一面,又不敢承擔責任,不敢為人之先。一句話,就是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種消極的心態所支配,甘心自輕自賤。這種心態是一個人進步的最大障礙,成功的大敵。
在人生的旅途中,要想獲得最后的勝利,有所成就,就要敢于重視自己,給自己高調定位,要敢于承擔責任,勇于獨當一面,有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決心,敢于排除前進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敢為人先。有雄心成大事的人心中只有一種信念:別人能做的,我也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我還能做到。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取法乎上,而得乎中,取法乎中,而得乎下。意思是說,目標定在上等,僅能取得中等的成績,目標定在中等,僅能取得下等的成績。這的確是古人科學經驗的總結。
歷史上這樣的事是很多的,如楚漢相爭時期的蒯通勸說韓信反漢,閻忠游說皇甫嵩背棄東漢王朝,馮衍勸導廉丹反叛王莽,都是典型的例證。被勸的三個人都沒有聽從建議,甘心情愿走向危險與死亡,這是為什么呢?答案就如同范曄所說:“人的事業假如窘迫困頓,那么他就極少顧慮自身的性命;人要是生活安逸順利,那么他對自身安危的顧慮便越來越多。登高卻不害怕的人是那些被罰的刑徒;不去坐在屋檐下,擔心被瓦片砸傷的人是千金之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人生過程中,環境的不同、心態的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局。因為在順利的時候,大多數人只求安逸,而窮苦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圖謀變革,這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當時那三個人中有的已是南面稱孤為王了,有的已是達到將相的權位,但他們都只茍求自身的安逸享樂,不去考慮建立豐功偉績。他們不知道權勢地位越高便越易被人猜疑,越會產生禍患,不知道自己的威勢達到與君主相當的地步時便會產生禍亂。他們的權勢已經被猜忌了,但卻不能丟掉權勢來逃避禍患;他們的勢力已經與主上齊等了,但卻不能自損實力來保全福分。他們都只因遲疑徘徊、猶豫不決而最終導致滅亡,遭遇如此的禍害就是因為憐惜保全自己的性命,結果反而帶來了慘痛結局。正如諺語所說:“心死則生,幸生則死,若是抱有必死的心理倒會存活,若是只有僥幸存活的心理反會必死無疑。”
曾被劉秀封為膠東侯的賈復說:“若是謀求堯帝、舜帝那樣的事業,即使不能達到,也可以成就商湯、周武王那樣討桀伐紂的功績;若是謀求商湯、周武王的功業,即使不能達到,也可以取得齊桓公和晉文公那樣的霸業;謀求齊桓、晉文的霸業要是不能達到,也還可以成就像戰國諸侯割據一方那樣的事業;或是劃定自己的國界,想割據一方以求自保,以上要是都做不到的話,就只有像六國一樣滅亡了。”
只有遠大的目標,才會有崇高的意義,才能激起一個人心中的渴望。戴高樂說:“眼睛所看著的地方就是你會到達的地方。唯有偉大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決心要做出偉大的事。”教田徑運動的老師會告訴你:“跳遠的時候,眼睛要看著遠處,你才會跳得更遠。”
重量級拳王吉姆·柯伯特有一次在做跑步運動時,看見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一條接著一條,收獲頗豐。奇怪的是,柯伯特注意到那個人釣到大魚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魚才裝進魚簍里去。柯伯特很好奇,他就走過去問那個釣魚的人為什么要那么做。釣魚翁答道:“老兄,你以為我喜歡這么做嗎?我也是沒辦法呀!我只有一個小煎鍋,煎不下大魚啊!”
你也許覺得好笑,可是親愛的朋友,讓我提醒你,正在說話的正是你和我啊!很多時候,我們有一番雄心壯志時,就習慣性地告訴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迂了,我只有一個小鍋,可煮不了大魚。”我們甚至會進一步找借口來勸退自己:“更何況,如果這真是個好主意,別人一定早就想過了。我的胃口沒有那么大,還是挑容易一點的事情做就好,別把自己累壞了。”正由于,我們降低了自己的定位,所以也只有和“大魚”擦肩而過了,這不能不說是人生中的一大憾事。
上一篇:用感恩代替抱怨, 踏實工作方能成就未來
下一篇:細微之處見精神,工作之中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