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可做絕,多為自己留余地
俗語說得好:“凡事要留有余地,話不能說穿,勢力不能倚盡,福氣不能享盡。”這里所說的不能“盡”就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都要掌握一個“度”,如果過了度,不僅不圓滿,反而會有缺憾。同樣,在待人處世之中,也不可將事情做絕,要時刻為自己留下能夠轉身的余地,如同行車走馬一樣,等到你走到懸崖邊上再勒馬掉頭,那時候就不容易了。所謂“過頭飯不吃,過頭話不說”,就是這個道理。為人處世留有余地,不能做絕,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世界上每個人都不可能獨自生存,要依賴終生才能生存。因此,只有在大家都和諧平衡的狀態(tài)之下,個人和社會才能夠得以向前發(fā)展。
一天,一只狼發(fā)現(xiàn)山腳下有個洞,而且各種動物都從此洞經(jīng)過。狼很高興,它想,只要守住山洞,那么獵物就成了自己的囊中之物了。就這樣,它堵上了山洞的另一端,單等動物前來送死。
頭一天,來了一只羊。狼拼命追逐,羊奮力逃跑。突然,羊找到了一個小偏洞,一下子從小洞里逃出去了。狼氣急敗壞,馬上堵上了那個偏洞,心想,這下其他動物再也沒法逃跑了。
第二天,來了一只兔子。狼猛撲過去,可誰料到兔子從旁邊一個更小的洞口逃出去了。狼又浪費了一個馬上到手的好食物,之后他把類似大小的洞口全堵上。狼心想,這下萬無一失了,別說是兔子了,就是雞、鴨等小動物也都無處可逃。
第三天,來了一只松鼠。狼飛奔過去,松鼠慌不擇路,眼看著就要抓到了,可是沒想到松鼠居然從洞頂?shù)囊粋€通道逃跑了。狼快要發(fā)瘋了,于是它把山洞里所有的出口全都堵死了,整個山洞水泄不通。狼對自己的措施非常得意。
第四天,來了一只老虎。狼一看是老虎,拔腿就跑,可它自己把所有的退路都堵死了,無處可逃,最終,狼把自己逼到了絕路上,成了老虎的一頓美食。
對于這個故事,各界人士都表達了不同的看法。
哲學家說:絕對化意味著謬誤。
環(huán)境學家說:破壞原生態(tài)及其平衡者必自食其果。
經(jīng)濟學家說:預算和計劃都要留有余地。
軍事學家說:除非你是百獸之王,否則,別想占有整個森林。
宗教學家說:堵塞別人的生路,即意味著斷自己的退路。
法學家說:凡規(guī)則皆有例外,惡法非法。
農民說:不留種子,就絕種絕收。
上面的這些人雖然說法各有不同,但是都表明了一個道理,就是凡事不能做絕,不管在什么時候都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后路,這樣遇到危險的時候才能夠全身而退。所以,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度,要懂得收手的時機,懂得適可而止。
那么,究竟怎樣才算是適可而止呢?怎樣做事情才能夠不過頭呢?宋朝大禪師五祖法演為后世留下“法演四戒”,可以作為我們?yōu)槿颂幨赖臏蕜t,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fā)。
1.福不可享盡
有些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可是他們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肆意揮霍,生活糜爛,整天燈紅酒綠,沉溺于酒池肉林的生活中,這就是享福享過了頭,長此下去,必將衰敗。
2.勢不可使盡
人在一帆風順之時,往往春風得意,驕傲自滿,然而這正是容易產(chǎn)生危機的時候。在你最為順利的時候,也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是因為人不是在逆境中才開始不幸,而是在順勢中就播下了不幸的種子。所以,人處于順境之時,要懂得居安思危,這樣就能夠使危機變成轉機,就不會使勢行盡了。
3.好話不可說盡
所謂好話,就是一些善言、美詞,適當?shù)卣f一些好話,會讓你獲得好人緣,能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然而不管怎樣的好話,都不能說盡,說盡了就顯得你有些虛偽,不切實際,愛吹牛,好拍馬。所以,夸獎別人也需要有一個度,不能胡亂說就把人捧上了天。
4.規(guī)矩不可行盡
規(guī)矩是在各行各業(yè)中要遵守的規(guī)則,做人當然要靈活一些,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如果過于循規(guī)蹈矩,未免太僵化,死板;換句話說,守規(guī)矩是好事,但是過于重視規(guī)矩就惹人討嫌了。
其實,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懂得留下余地。話不可說盡,事不能做絕。留下余地,才能夠有回旋的空間,不會把自己逼到絕路上。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連上天都會給每個人留有轉機,更何況是我們人類自身呢?
上一篇:保持安全距離,不得罪“小人”
下一篇:凡事不鉆牛角尖,不給自己找別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