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向孩子敞開心扉
那是在從前,有一個國王,他的兒子老幻想著自己是非利士人。他認為自己應當赤裸著蹲在餐桌下,撿飯渣吃。焦急的國王請遍了國內所有醫生,但沒有一個能幫助他的兒子。
有一天,有位拉比來到國王面前,主動要求幫助這個孩子。那個人脫光衣服,和國王的兒子一起蹲在餐桌下面。當男孩問他為什么蹲在桌子下面,那個智者回答說:“因為我是一個非利士人。”
“我也是一個非利士人。”國王的兒子說。
這樣,兩個人光著身子在餐桌下面蹲了幾天,彼此熟識起來。有一天,智者讓人扔幾件襯衫下來。幾天以后,那個智者讓人扔幾條褲子下來。
“你是不是認為穿褲子的人不是非利士人?”他問男孩。
于是兩個人都穿上了褲子。那個智者繼續這么做,直到兩人都穿得整整齊齊。然后他讓放些食物在餐桌上。
“你是否覺得,”他問男孩,“如果吃好東西就不是非利士人?你當然還是非利士人,可以吃好東西。”
所以他們一起吃起來。最后,智者說:“你認為一個非利士人必須整天坐在桌子下面嗎?你知道,坐在餐桌旁仍是一個非利士人,這是完全可能的。”
最終那個智者一步一步把男孩帶回到了現實世界中來。理解這個故事有很多種角度,但最容易說明的是,如何與生活在夢幻世界的孩子溝通,那就是向孩子敞開心扉。
一個人只有首先尊重孩子,才能讓孩子尊重并執行命令。許多猶太教育學家們認為,孩子需要父母的關心、接納和傾聽,最為重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
逐步形成兒童良好品質的一種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家長說理時不僅要把道理說得透徹,還要用親切的話語,生動的語言去打動孩子,讓深刻的道理在孩子的情感上也激起波瀾,達到以情說理,情理交融。反之,如果家長在說理的時候,表情嚴肅,語言枯燥而且態度生硬,孩子很有可能聽不進去這些話,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
遇事講道理,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增強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們明辨是非、識別善惡、知美丑、體驗榮辱,才能使他們堅持正確的言行,將錯誤徹底改正。
上一篇:要做到熟能生巧
下一篇:要善于利用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