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加入團隊必須水乳交融
從英語單詞Together(共同)、Everybody(每個人)、Achieve(完成)、More(更多)截取第一個字母T、E、A、M組成一個單詞就是“TEAM”——團隊。因此,作為企業團隊的成員一定是“每個人”“共同”“完成”“更多”一個目標。這些人在工作上是有分工的,在才能上是互補的,可他們都是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最有效地發揮個人特長,從而產生合作的效應。
著名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放棄協作,就等于自動向競爭對手認輸。”
在一個現代企業中,“善于與他人合作,具有團隊精神”已成為員工的一項重要行事標準。現代企業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團隊精神,企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團隊精神。在一個企業之中,優秀員工的能力不一定是最強的,可一定是最具有團隊意識的、能夠融入整個團隊之中的。
美國著名的管理大師杰克·韋爾奇說:“我喜歡用富有團隊意識的員工,因為在一個公司或一個辦公室中,幾乎沒有一件工作是一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大多數人只是在高度分工中擔任一部分工作。只有依靠部門中全體職員的互相合作、互補不足,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現代企業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每個人都只能在一定的位置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一個很忠誠、很有狀態、很有能力的員工,能夠取得一定的成就,可是卻無法完成一項稍微大一點的事情。因此,只有依靠團隊精神,把集體的力量發揮出來,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
很多人都喜歡看踢足球,可是足球隊形的變化越來越突出整體配合,而不是足球英雄。打仗也是這樣,不僅逐漸排除了單兵作戰的方式,也逐漸派出班排連的作戰方式,而逐漸向各個兵種、不同地點之間的協調和配合。
人人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可是在一個企業中,“一加一”可能小于二——有人評價中國人“一人是條龍,兩人是條蟲”,這就是沒有團隊精神所造成的。
法國的一位農業工程師林格曼進行了一項拉繩試驗,似乎說明了這種情況。
試驗是這樣進行的:
把接受試驗的人分為四種組別:1人組、2人組、3人組和8人組。然后要求各種組別的人員都用盡全身力氣拉繩,同時采用最靈敏的儀器記錄拉力。結果是:2人組的拉力是1人組的95%,3人組的拉力是一人組的85%,8人組的拉力只有一人組的49%。
這個實驗表明:1+1<2!為什么呢?
最明顯的原因就是有的人沒有全力以赴。沒有全力以赴的原因可能是惰性,也可能是因為拉繩時候力的方向互相牽制等。
很明顯,惰性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東西。研究發現,不少是情況,一個人單槍匹馬的時候,常常可以干出很多事情,而到了一個集體里面,這個人就產生了依賴思想,總是希望把責任或困難擴散給別人。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拉坦經過深入研究發現,這是集團工作的時候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他把這種特征稱為“社會浪費”。
如果一個人能夠做的事情,最好不要攀連別人,所謂“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貓多不逮鼠”、“鴨多不生蛋”,其道理就在這里。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千萬不要忽視這種情況,避免造成資源的浪費。
即使出現這種現象,作為一個現代企業,也必須強化團隊精神,要盡量人盡其才,這樣,在員工與員工團結合作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不僅僅是一加一等于二的業績,而是一加一等于三、等于四、等于五……
缺乏團隊精神的企業是不可能正常發展的,因為只有互相協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做大。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說:“松下不能缺少的精神就是協作,協作使松下成為一個有戰斗力的團隊。”
因此,對于一個現代的企業來說,協作就是生命。而善于合作又是優秀員工一個重要的特征。
上一篇:《到此為止,不推責任》
下一篇:《只有努力才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