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獨處的能力嗎
提到獨處,想必生活中的大部分人早已習慣呼朋喚友、三五成群甚至是燈紅酒綠的生活,他們很難安靜下來,一旦獨處時,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排遣時光。所以說,不是所有人都有獨處的能力。
其實,學會獨處,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生活中,尤其是當你感覺情緒壓抑、心情緊張的時候,當你感覺在生活中失去方向、陷入迷茫的時候,請學會安靜下來,給自己留點時間用于品味生活。找個清靜的地方待一待,從紛亂嘈雜的現實中退出來;在安靜、沉寂中思考自己的人生,捫心自問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學會獨處,讓自己躁動不安的心逐漸歸于平靜。
不得不說,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和不快都來自自己的內心,要想平衡心理問題,就必須心靜,寧靜可以致遠。只有在獨處的時候,大腦才會更加清醒;只有在獨處的時候,身心才能徹底放松下來。有人用一杯香茗獨處,有人用一段音樂獨處,有人用一本愛不釋手的好書獨處,有人用窗外的遠山獨處,也有人放空心靈,什么都不想,讓自己的整個心靈處于空白和清零的狀態。生活的環境越是浮躁、焦慮,人們就越是需要時間寧靜地獨處。倘若你能夠時常留出時間來獨處,甚至享受孤獨和寂寞的滋味,那么你必定擁有一顆成熟的、淡定的、平靜的心靈。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個白領女性的故事。
有段時間,小劉的生活簡直是一團糟糕。在生活中,她70多歲的老媽媽生病住院了,而且她5歲的女兒也得了肺炎住院了;在工作上,因為助理的疏忽,她的一個建筑設計方案涉嫌剽竊,被另外一家公司的負責人起訴,不日就將開庭;而對于自己,可能是因為人到中年吧,總是覺得精力不濟,思想渙散,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來,因此只能一日一日地強撐著熬過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小劉認識了一位作家,跟作家相處了幾次,她學會了獨處,尤其是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暫時與孩子和家人分開,在書房里靜靜地待一會兒,戴上耳機,靠在椅子上,躺著躺著就能睡著。她發現,時間一長,很多問題似乎都明朗了,自己也精神抖擻起來,對于那些糟心的問題,她也不害怕了。
的確,生活中,很多人都和故事中的小劉一樣,因為工作、生活,不得不四處奔波,硬著頭皮在喧囂的塵世中闖蕩,長時間下來,他們疲憊不堪、精神緊張,卻不知如何調節。其實,如果我們能擠出一點時間獨處的話,我們的心情也許會得到舒緩。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現代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一些人被周圍的花花世界所誘惑,一有時間,他們就置身于燈紅酒綠的酒吧、歌廳,就連獨處時,他們也寧愿把精力放在玩游戲、上網上。時間一長,他們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了,他們習慣了天天玩樂的生活,再也沒有曾經的斗志,最后只能庸庸碌碌地過完一生。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然而,身處鬧市,我們該如何才能獲得寧靜?只有讓自己的心沉靜下來。相反,假如我們讓心隨波逐流的話,那么必定流于俗套,為了眼前的浮華而拼命去追逐、去求索,這樣的人生非但不能寧靜,而且不能淡泊。處于喧囂的塵世中久了,你會習慣眾人聚集的生活,這個時候,你再也忍受不了孤獨,更談不上享受孤獨了。
事實上,那些真正心靜的人,崇尚簡單的生活,極少拋頭露面,換來的是對人生對社會的寬容、不苛求和心靈的清凈。他們像秋葉一樣靜美,淡淡地來,淡淡地去,給人以寧靜,給人以淡淡的欲望,活得簡單而有韻味。
塵世中的我們,也應該有這樣一份安然、寧靜的心。然而,如何才能讓心寧靜呢?
首先,學會讓自己安靜,把思維沉浸下來,慢慢降低對事物的欲望。經常自我歸零,每天都是新的起點,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適當降低對事物的欲望,會贏得更多的求勝機會。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
假如遇到心情煩躁的時候,你可以喝一杯白水,放一曲舒緩的輕音樂,閉眼,回味身邊的人與事,對新的未來可以慢慢地梳理,既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冷靜的思考。
其次,閱讀也是讓我們凝神靜氣的方法。閱讀實際就是一個吸收養料的過程,你的求知欲在呼喊你,要活著就需要這樣的養分。
我們應該保持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獨處。其實,獨處很簡單,你可以在樓下的花園散散步,看孩童嬉戲;可以一個人看一場電影,喝一杯咖啡,看一個小時的書籍;也可以做做瑜伽。這個時候你才是真正地放下了,一個人越是有許多的事情能夠放下,他越是富有。
我們每個人,只有跟自己相處的時候,才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我們看厭了平日里的世事紛爭,我們需要忙里偷閑,讓自己關掉和這個世界銜接的開關。這個時候不再刻意說什么、做什么,這樣才能活成自己,其實,所謂活成自己,不過如此簡單。每天留點時間,與風景、音樂、空氣、輕風相處,不負時光,不負自己。
總之,繁華鬧市,我們唯有讓自己的心寧靜下來,才能看淡得失、寵辱不驚,來去無意,才能活得快活恣意。
上一篇:你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前提
下一篇:你每天有多少時間被打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