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悔恨無濟于事
反省是一種美德,但是,因悔恨而對自己的責備應該適可而止。如果這悔恨的心情一直無法擺脫,而你一直苛責自己、懊惱不止,發展下去,就可能形成一種病態。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難免會犯錯誤。不要把自己犯下的錯誤長時間擱置在心靈深處,而要學會清除它,學會放下那段悔恨的歷史,才能彌補和避免錯誤重犯,從中汲取教訓。如果我們沒辦法坦然面對,那么遺憾恐怕會越來越多。
一個婦人不小心丟了一把傘,她一路上都很懊惱,不停地怪自己,怎么會如此的不小心。回家之后,她才發現,天啊!連她的錢包也不見了,原來她一心惦記掉了傘的事,結果在倉促、惶恐不安中一分心連錢包也丟了。
放不下悔恨,只會出現更多讓自己悔恨的事情;放下悔恨,過好現在,才能避免再做出讓自己悔恨的事情。
很多人這樣想:如果讀書的時候努力一點,現在也不會在這樣的崗位上風吹日曬;如果當初不放手,她就不會和別人結婚;如果對上次領導交代的任務積極一點,就不會完成得這么糟。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出息的兩個字就是“如果”。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在即將退休時總結出對人生影響最大的四個字:“要是”和“下次”。很多人總是懊悔過去所做過的事,總是在想,要是我那次怎樣就好了。可是,他們忘了一點,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后悔藥出售的,過去永遠也無法重新來過,與其沉湎在這種懊悔中,還不如想想如何下次不犯這個錯誤,矯正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要把“要是”改為“下次”就行了。
心傷很難治愈,那些過去的傷痛總是像刀子一樣剜著我們的心,我們何必還在這個傷口上撒鹽呢,過去的事情過去了,耿耿于懷也是于事無補,勇敢地面對過去的錯誤,才能讓自己的心靈得到一個解脫。
知識的真正獲得不在于一遍一遍的重復,而是如何將它應用到實踐中;一段傷痛,不在于怎么忘記,而在于是否有勇氣重新開始。
反省是一種美德,但是,因悔恨而對自己的責備應該適可而止。如果這悔恨的心情一直無法擺脫,而你一直苛責自己、懊惱不止,發展下去,就可能形成一種病態。
一天,一名高中生站在二十幾層的大樓樓頂上想往下跳,很多群眾在這個時候報了警,當警察到達現場的時候,發現他身上還有炸藥,難道他要將整個大樓一起炸毀?
處于無奈的狀況下,警察只好做最差的打算,調來了很多狙擊手。他的雙腳在樓頂邊緣上顫顫巍巍,喊著:“別過來,過來我就引爆炸彈,然后再跳下去。”
此時,花園四周大樓已埋伏了多名狙擊手,隨時聽候分局長下達擊斃歹徒的命令。分局長打量著這個稚氣未脫、全身還在微微顫抖的少年,他不禁想起了正在讀大學的兒子,心頭涌上一絲憐憫的酸楚。
只見分局長迅速脫去了上衣和褲子,只穿著一條短褲,幾乎赤裸著一步步靠近犯罪嫌疑人,坐在離他很近的位置語重心長地說:“孩子,我是公安局長,我不想傷害你,我兒子也跟你差不多大,請允許我以一名父親的名義跟你談談。”
男孩驚呆了。他沒想到,一名公安局長竟以這樣的方式與他對話。他的目光變得柔和起來,拿炸藥的手也開始垂了下來。
“孩子,我知道,其實你并不想傷害別人,你真的不想傷害別人。你肯定有什么心事,你可以跟我說。”
“我真的不想死,可是我整日無法心安,我吃不下、睡不著,我快瘋了。今年的愚人節,我跟我最好的朋友開了一個玩笑,我對她說:‘你妹妹出車禍死了。’當時,我就看見她哭了,但什么也沒有說,就跑到了學校的樓頂上跳下去了,原來她的母親和父親都得了癌癥,而我又騙她說她妹妹出了車禍,她覺得自己活著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們是住校,她也沒回家看,就信以為真了,我只開了個玩笑,可是,她卻死了,她自殺的場面我永遠無法忘記。我不敢把真相告訴父母和老師,我只是想用炸藥將跳樓后的自己毀滅,他們不會認出來是我,他們也就不會傷心……”
“孩子,說了這么多,餓了吧?我保證會好好招待你吃一頓大餐。那只是你的無心之失,你死了,你爸媽會傷心,很多人都會傷心,錯誤已經造成了,你的生命也換不回她,你是個善良的孩子,她在天堂會原諒你的。你過來,我和你好好談談。”
一席話說得他放下了炸藥,撲進分局長的懷里號啕大哭。他得救了,這棟樓也得救了。
這個高中生沒有想到同學的家庭狀況,也沒有想到她是個心靈如此脆弱的人,他的無心之失釀成了一個慘痛的悲劇。他無法挽回,沒有人知道這個女生的死因,而他終日活在悔恨中,造成了心理的障礙。他失去了理智,他忘記了炸藥不只是使自己面目全非,最重要的是有很多人會因此失去生命。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有要求完美的愿望,但也有犯錯誤的可能。不要希望自己好到沒有一絲缺陷,如果偶有過失,也要瀟瀟灑灑地承認:“這次錯了,下次改過就是。”不必把一個污點放大為全身的不是。屢次犯錯卻不肯悔改才是恥辱。
過度的悔恨會造成心靈的高度負荷,心靈的堡壘最終也會坍塌。不管什么樣的錯誤,既然已無可挽回,那就忘了它,給心靈卸載,沖開過去的枷鎖,再一次掬起生活的甘露。
上一篇:主動負責,拒絕借口
下一篇:享受獨處,是成熟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