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秘訣:眼、耳、心并用,徹底將人認清
人生在世,不僅要自知,還要知人。人際交往中,離不開對人的觀察與識別。領導識人是為了知人善任,而商人為了贏得顧客也需要體察人心。我們大到為了成就一番事業,小到為了防止吃虧上當,都要對人有個基本的了解與評判。
生活中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是難免的,現實需要我們對他人做出正確判斷,以保護自己、發展自己。如果不會識人,就很可能被一些人的表象所迷惑,乃至上當受騙。
宋代大文豪蘇軾曾經和謝景溫關系不錯。有一次兩人在郊外漫步時,正好一只受傷的小鳥從樹上掉了下來,謝景溫抬腳就把這只受傷的小鳥踢到了一邊,沒有半點憐憫之情。蘇軾看到他這個漫不經心的動作,覺得他內心冷酷,斷定這是個損人利己、不可深交的人。不出所料,到后來,謝景溫為了討好王安石,便加害蘇軾,誣陷蘇軾運售私鹽,企圖將蘇軾治罪。
單純的人不會識人,也不去體察人心。他們總把人的心理和行為理解得過于簡單和單一,因而很可能被一些人的外表所迷惑,以致上當受騙。
復雜而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學會識人。識人,就是通過對他人種種的觀察,進一步了解其性格及內在品質。會識的人識全面,不會識的人僅識到枝節;會識的人讀內在的本質,不會識的人僅讀表面的現象。人僅僅能力強、會做事還不夠,會識人才是最重要的。這不僅是生存的需要,而且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古今中外,所有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是觀人識人的高手。會觀人識人才談得上會用人,而會用人,是創造業績的前提。留意別人的一舉一動,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際關系之中才會有勝算。
辨才識人,需從細微處入手,力求全面。不能僅看某人在某一時、某一事、某一方面的表現,而要從多方面進行觀察,進行綜合性的思索,然后再做出結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就要養成多聽多看的習慣。如果我們僅僅依據他人的只言片語而對人做出結論,難免具有片面性。只有聽其言、觀其行、洞其心,經過多方面的觀察之后,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
通過學習,誰都能成為識人專家。辨才識人是有據可循的。
1.隨時觀察
我們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對他人進行有意識的觀察。留心被觀察者的言論舉止,看其覺悟高低、能力大小;通過觀察他結交什么人、鄙棄什么人,看其思想狀況和品格高低;通過被觀察者在關鍵問題上和關鍵場合中的表現辨其良莠。
2.語言交談
心有所思,口有所言。通過話語這個窗口,可以窺視人的內心世界,言談能告訴你一個人的地位、性格、品質及其流露的內心情緒,因此聽人說話是識人的關鍵所在。人內心的思想,有時會不知不覺在口頭上流露出來,因此,與別人交談時,只要我們留心,就可以從談話中深知別人的真實本性。例如:某大酒店的總經理王先生表示,他主持面試時,故意對前來應征的人采取非常隨便的態度。起初年輕人都規規矩矩地應答,但不久,他們的習慣語就會脫口而出,而王先生就利用這種方式來了解應征者的真實面目。
總之,做到洞悉他人,在人際關系之中才會有勝算。若想真正做到“知人知面又知心”,就從現在開始“用心”看人吧!
上一篇:綿里藏針,順勢戰勝對手
下一篇:腳踏實地實現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