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信念粉碎一切障礙
舉世聞名的大文豪巴爾扎克考大學時,父親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律師,所以他順從父親的意愿,報考了某大學的法律系。
但4年的大學生活使巴爾扎克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他對文學的興趣與日俱增,以至于畢業后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專業,轉而搞起了文學創作。父親得知后大為震怒,斥責他不務正業,要求他盡早回頭,否則就要中斷他的生活費。
面對父親的威脅,巴爾扎克并沒有回頭,而是繼續自己的文學創作。世上的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巴爾扎克的文學之路也注定不是坦途。接二連三的退稿很快使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沒有了父親的經濟支援,巴爾扎克甚至連肚子都填不飽。他只能向朋友借債,每天以白開水和干面包充饑。但經濟上的困難并沒有將巴爾扎克打倒,他憑著自己的頑強意志堅持創作,有時實在饞了,就擺上幾個寫著“香腸”、“牛排”等美味的空盤子,想象自己正在品嘗山珍海味。
幾年之后,巴爾扎克終于迎來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他的作品不斷出版,受到了廣大讀者的喜愛,后來更是風靡世界。
巴爾扎克正是憑著自己頑強的意志、不變的信念克服了拮據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同時,這段艱難的生活也大大激發了他的文學潛能,豐富了他的創作素材,使他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沒有人愿意遭遇危機,但是,危機常常不期而至。面對危機,我們不應只看到其中的危險和悲慘,還要積極地開動腦筋,發現其中蘊涵的“機遇”,把危機變成轉機。
把危機變成轉機,并不是自欺欺人之語,而是有切實的科學依據。一般來說,突如其來的打擊會打破以往的生活習慣和思維習慣,使人們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這就容易使人們以全新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社會,發現以前所忽略的機會。同時,這個艱苦的過程也往往能激發出人們自身所隱藏的巨大潛能,使其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有了提升、觀念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改變,進而有力量一舉扭轉局勢,獲得更大的成功。
所以,面對挫折或災難,我們首先應該拋開畏懼心理,冷靜面對,用堅定的信念鼓舞自己;其次,我們要靜下心來積極思考,努力尋找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最后,積極行動起來,大膽創新,最大化地利用有利因素,改變不利的局面。
20世紀30年代,一場深重且持久的經濟危機席卷了資本主義世界,美國哈里遜公司的經營也出現了困難,但這只是災難的開始。193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把公司的廠房、設備、存貨等全部化為了灰燼。
面對從天而降的災禍,不只管理層,3000多名員工也目瞪口呆。他們估計,公司即使能維持下去,也會大幅裁員,在當時如果陷入失業,命運無疑會非常悲慘。他們只能悲觀地回到家里,惴惴不安地等待即將到來的厄運。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月底時,公司以董事長的名義給每個員工寄來了一封信,感謝他們這些年來對公司所做的貢獻,并隨信附上了本月工資。
一個月后,正當工人們又開始為生活發愁時,董事長的信又來了,又給他們寄來了一個月的工資。公司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能做出這樣的舉動,讓員工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自發地涌進工廠,有的自己動手清理廢墟、重修廠房,有的積極主動地聯系中斷的業務,每個人都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事情,不計報酬、不計代價,目的只有一個——盡快讓公司恢復運營、挽回損失。
三個月后,在哈里遜公司原來的廢墟上矗立起了新的廠房,公司不但恢復了運營,而且業務量大增。現在,哈里遜公司已經成了全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其分公司遍布五大洲的50多個國家。
災難給了哈里遜公司毀滅性的打擊,但災難同時也催生了奇跡,公司的管理層巧妙利用這次危機,大大激發了員工的潛能,創造出了驚人的效益。在人生的漫漫長途中,埋伏著各種艱難困苦,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能夠拯救我們的,只有自己的信念和智慧。別人或許可以為你加油、助威,但是假如你喪失了斗志,就必輸無疑。
《圣經》中說:“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它就不能變成酒。”我要說:“如果你能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你就是生活中的強者。”
上一篇:狗狗照鏡法
下一篇:用激情實現夢想習慣說“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