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找個生意上的合作伙伴,要先問:“這個人怎么樣?”
一個人想找個生活中的伴侶,要先問:“這個人怎么樣?”
兩個人初次相見想交個朋友,內(nèi)心要想:“這個人怎么樣?”
如果想托人找個工作,人家要先問:“這個人怎么樣?”
政府想提拔個干部,先要對候選人進行公示,讓大家評議:“這個人怎么樣?”
人啊,時時在揣摩別人,也時時在被別人揣摩。
看一個人怎么樣,有一個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的標準,即良好的品德與出眾的才華同時兼?zhèn)?。而品行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才干。品行好,又有能力,可以成事;品行好,能力差,往往誤事;品行不好,能力越強,越容易壞事。老子曰:“重積德,則無不克?!币馑际悄懿粩嗤晟谱约旱钠返?,就可以無往而不勝。所以,一個人的品德如何,至關(guān)重要。
21世紀之初,在齊齊哈爾職業(yè)學(xué)院大門的一側(cè),有兩句話“成大事靠品德,成小事靠才能”,說得十分精辟。一個缺乏高尚人格魅力的人,無論他多么有才能,盡管也可以做出一番成績,但由于缺乏人格魅力,缺少人脈的支持,很難把事業(yè)做大、做久。而一個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即使他自己缺少一定才能,由于有眾多人才的支持,也會成就一番大業(yè)。如歷史上的劉邦,本人的才能,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搞后勤不如蕭何,而三人能實心實意地輔佐他,所以劉邦成了開國皇帝。而楚霸王項羽,雖有萬夫不當之勇,卻剛愎自用,攏不住人才,擠跑韓信,氣走范曾,最終落得個慘敗的下場。這就是對人格力量的詮釋,這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
其實,世界上沒有品格無缺陷的人。武圣關(guān)老爺,因為傲慢丟了荊州;張飛因為暴躁,丟了性命;劉備因為執(zhí)拗,丟了江山。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成長起來的企業(yè)家,有許多人后來“紛紛落馬”,都是與他們品格的缺陷分不開的。所以,加強品格修養(yǎng),是伴隨每個人終生的課題。那么,闊闊可以反思,自己的品格有哪些缺陷呢?
闊闊,你小時的心靈,就像一池凈水,像一張白紙,心地圓明,天性澄澈,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會被邪惡污染,能不能畫出一幅美麗的心靈圖畫,一切都取決于后天的養(yǎng)成。爺爺希望你做個品德高尚之人。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呢?你可以系統(tǒng)地讀一讀《弟子規(guī)》、《朱子家訓(xùn)》、《顏氏家訓(xùn)》、《曾國藩家書》,這對你青少年時良好習(xí)慣的養(yǎng)成、對你良好品格的形成,有奠基意義。再讀一讀《菜根譚》,是四百多年前明朝一位叫洪應(yīng)明的人寫的關(guān)于人生處世哲學(xué)的論述,格言體,短小精粹,言近旨遠,見解獨特,促人警醒,曾風(fēng)靡世界,被譽為案頭必備之書。參透此書就會深諳世事,進退自如。
當然,由于你年紀小,缺少社會閱歷,一時還很難參透這些做人哲理的奧妙,有待于你用一生的時間,去品讀,去消化,去運用,去驗證。在這里,爺爺僅就自身六十年人生的感悟,向你提出如下忠告。
第一,你必須懂得限制自己。人生、社會是有規(guī)則的,不能太以自己為中心,自己想怎么樣就怎么樣。有限制,才有秩序,才可以保障人的尊嚴?!笆┬蟹ㄖ巍笔墙⒘己蒙鐣刃虻那疤幔⒅刃?,往往要以犧牲相對的自由為代價。你看大街上的汽車,有快慢道,有斑馬線,有紅綠燈等諸多限制,有交警監(jiān)督,才既使交通順暢,又保證了行人車輛的安全。在學(xué)校里有紀律,才可以保證大家有正常的學(xué)習(xí)秩序。正像社會上有法律法規(guī)的制約,社會才平安和諧。懂得遵守規(guī)則,大而言之,可以建立良好社會秩序,使人們最大限度享受到自由;小而言之,可以讓我們自己少犯錯誤。
盧梭有句名言:“人人生而自由,但卻又處在無所不在的枷鎖之中?!比说难孕?,也必須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約束,接受法律法規(guī)的約束,而不是可以任意胡來的。人有臉樹有皮,人在社會上,不能沒有尊嚴,尊嚴是人格的支撐。如果違反基本道德,不僅要受到相應(yīng)的制裁和譴責(zé),而且,會失去尊嚴和人們對他的尊重。
規(guī)則的本質(zhì),是尊重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其實就是不尊重自己;不懂尊重自己,也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越是尊重他人,你就越能贏得他人的尊重。限制自己,包容別人,往往就是對他人自尊的維護。
你們這一代,幾乎全是獨生子女,從小備受呵護和嬌慣,幾乎在潛意識中沒有誰能違拗你們的意志,養(yǎng)成了驕橫跋扈的性格,這是十分危險的。
你很小的時候,就表現(xiàn)出叛逆性,什么事不順你意,就發(fā)脾氣,這很讓爺爺擔心。這種脾氣在長大后得不到改正,必然要在人際關(guān)系上面受挫折;若你這種潛質(zhì)得不到限制,將會因為觸犯社會規(guī)則而使自己終生蒙羞。所以,你一定要記住爺爺?shù)脑?,時刻樹立“規(guī)則意識”,凡事不可隨意亂來。特別是在你十三四歲到十七八歲這個階段,最容易表現(xiàn)叛逆,應(yīng)該格外知道反省自己、約束自己的行為。
社會活動是有很多規(guī)則的(當然有些規(guī)則也會因為世事變遷,喪失存在的合理性),人生是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必須懂得遵守,必須學(xué)會適應(yīng),在適應(yīng)的前提下學(xué)會改變自己和改變社會(包括改變規(guī)則)。不要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耍小聰明者,別人都看得明白,不點破罷了。
21世紀之初,你正在上幼兒園的時期,社會上出現(xiàn)一些“官二代”、“富二代”、“名二代”飆車撞人、打架斗毆、尋釁滋事、仗勢欺人,甚至輪奸少女的案件,社會影響極壞,他們的父母也十分傷心。這種現(xiàn)象,很發(fā)人深思。爺爺認為,原因之一,是這些富家、名家子弟,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沒有體驗過艱難,所以也不理解父輩的辛苦;原因之二,是這些子弟不知道該干什么,沒了生活目標,因為父輩已讓他們應(yīng)有盡有,他們沒有了奮斗的動力;原因之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教養(yǎng),沒有“規(guī)則意識”。父母寵慣,自己不讀書,不明辨是非,不懂做人道理,導(dǎo)致驕橫跋扈,為所欲為。
那些違法犯罪的青少年往往都是一些規(guī)則意識沒有建立起來的孩子,當他們的個人需求得不到滿足,個人行為得不到支持時,不是反思自己,不是調(diào)整自己,而是放縱自己,甚至以身試法,導(dǎo)致鋃鐺入獄。所以,爺爺希望孫孫能從他們身上汲取教訓(xùn),無論何時何地,要懂得“社會是有規(guī)則的”。一個有規(guī)則意識的孩子才能融入社會、適應(yīng)社會,也才會有在這個社會施展抱負的可能。
但是,爺爺認為,一個單純靠“法規(guī)”強制人們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社會,令人羞愧,說明那里的人們素質(zhì)不高;而真正的文明社會要靠人們自覺去遵守規(guī)則。一個人也是,不需要別人的提醒和督促,自己就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才是有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爺爺強調(diào)一個人品德是第一位的,品德的本質(zhì)就是守規(guī)則,律己惠人。
或者說,孩子有時也不是是非不分,而是自律能力太差,一時沖動,就什么違法的事都敢干,結(jié)果一失足成千古恨。沖動是魔鬼啊!孫孫千萬不要犯傻,凡事三思而行,一定要顧及后果。
即使在一些小事上,也不要放縱自己。
比如打麻將,看似生活小節(jié),其實反映的是人格的大節(jié)。你可以偶爾玩一玩,放松一下心情,但一定不要迷戀、成癮。社會上有些人玩麻將成“瘋”,朋友間的感情越玩越薄,夫妻關(guān)系越玩越淡,身體越玩越差,工作沒做好領(lǐng)導(dǎo)不滿意,沉迷賭場,形象猥瑣,耽誤正事,名聲會越來越糟,人格會大大掉價。有好多高官、大款,最終都栽倒在麻將桌上了。孫孫切切記住,在一些不良嗜好面前,一定要懂得限制自己。
“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就是說想建立大功業(yè),必須時刻知道警惕危險,小心翼翼地如同踩在薄冰上一樣,謹慎行事。希望你平時多注意學(xué)習(xí)一些法律法規(guī),多注意一些社會上的正反典型案例,以警示自己,不犯錯誤。
第二,要學(xué)會愛別人,尤其是要懂得寬恕別人,懂得感恩。人的本質(zhì)是一切社會關(guān)系的總和,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最本質(zhì)的地方是人的社會屬性,即人與人之間有著嚴密的組織,并充滿著相互支持和關(guān)愛。人離不開別人的幫助。試想,你吃的、穿的、用的,目視所及的一切,都是別人(包括無數(shù)先人)創(chuàng)造的,你時刻在享受著別人的愛,那么你就應(yīng)該以加倍的努力來回報別人。
爺爺就曾非常欣賞愛因斯坦的一段話:“我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zhì)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活著的和死去的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lǐng)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lǐng)受著的東西?!边@是一種情懷,也是一種境界。核心是感恩,是博愛。
愛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物質(zhì)的,有精神的,最難能可貴的是,能在別人最需要幫助、最困難時伸出援手。仁善是愛的高境界,愛的本質(zhì)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一個人基本教養(yǎng)的外在表現(xiàn)。至善者憐殘,大愛者扶弱?!爱敹蛑?,甘為時雨?!蓖巧峤o窮人一碗米,勝過送給富人一錠金。幫之所需,才更有意義。
還有一種愛是寬恕。只要有群體的地方,矛盾、紛爭、誤解、中傷就在所難免,如果你分毫不讓,一味針鋒相對地“以牙還牙”,那你就會陷入人際矛盾的泥沼,深受其苦。尖酸的責(zé)備和挖苦猶如利劍,可以刺傷人的自尊,換來的只能是對方的憎恨和反抗。如果我們自己遇到這種尖刻的人,可以豁達一些,不必耿耿于懷,因為,被恨的人并不痛苦,恨人的人心里反而會備受折磨。適時“糊涂”是清醒,該當“模糊”莫較真。不去斤斤計較,大度一些,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處事的智慧。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尖酸刻薄、鋒芒畢露。俗話說:“狗咬你一口,你還能咬狗一口嗎?”跟瘋子吵架的豈不也成了瘋子?
不但要容忍、包容,而且還要有能力化敵為友。有的人總是喜歡批評和抱怨別人,而有的人卻樂于欣賞和包容別人,兩種不同的待人態(tài)度,實質(zhì)上反映的是人格修煉的兩個境界。前者將最終成為孤家寡人,后者積聚的則是熱烈的人脈。爺爺在講優(yōu)質(zhì)服務(wù)課時常說,當一個人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時,是你增進或改善與他關(guān)系的最好機會,也是展示你的胸懷、展示你人格魅力的機會。原諒對方,在對方深感有愧于你時,給對方道歉的機會,安撫對方的心靈,反而會獲得對方的友情。道歉是一種美德,道歉既不傷害自己,也不傷害別人。有時幽默機智,也是智慧,是能力,不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會給雙方帶來輕松和快樂。這就是寬恕的魅力。
當然,愛是有原則的,寬恕是有原則的。做人不要太計較,但不是不講是非。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表明態(tài)度,堅持原則。如果在是非面前裝聾作啞,則會失去你自己的尊嚴,失去你真正的朋友?!陡裱月?lián)璧》有一句“處眾以和,貴有強毅不可奪之力;持己以正,貴有圓通不可拘之權(quán)”,說的是既能與人和睦相處,又有堅定不移的處事原則;能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又圓融通達不拘泥刻板。與人相處,首先要看對方的人格、品性是不是值得你這么做。對于有的小人,贈予千金或反生害你之心;而君子者如韓信,“一飯之恩,終身不忘”。不以貧富貴賤待人,不要勢利看人,仁恕之心是平等待人,但是,又要適當掌握分寸。倘能做到這樣,不但自己會在人際關(guān)系中進退自如,更能增強自己的人格魅力。
孔子告誡子路曰:“齒剛則折,舌柔則存。柔必勝剛,柔必勝強。好斗必傷,好勇必亡。百行之本,忍之為上?!奔囱例X硬便容易損壞,舌頭軟則不能損傷。善于韜晦者雖然顯得柔弱,卻一定勝過剛猛好斗之人;狂妄、逞強者,必然不能自保。無論做什么事情,最根本的態(tài)度,應(yīng)以能忍讓為最高明。忍不是怯懦,忍是一種情操、一種胸懷、一種智慧,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奉為立身處世的寶典,難道不該為我們所借鑒嗎?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面對紛繁世事,要能超然,淡定,以不變應(yīng)萬變。即無論別人怎樣,相信社會主流是好的,相信社會上好人多,不必因個別小人的行徑,不必因一時的丑惡現(xiàn)象,而動搖自己“做個好人”的信念。
生命不僅屬于自己,生命還盈滿人間的熱望,承載著親人的囑托。
有一顆感恩的心,尤其體現(xiàn)在對父母的孝敬上。百善孝為先,人的一生,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白佑⒍H不待”!父母一天天變老,他們能享受兒女給予愛的時光,已經(jīng)有限。父母健在的時候不能經(jīng)常看望,甚至對老態(tài)龍鐘、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表現(xiàn)厭惡,卻在死后舉行隆重的葬禮,有什么意義呢?說穿了不過是要做給別人看罷了,已經(jīng)不是盡孝的本意了。古訓(xùn)“厚養(yǎng)薄葬”,值得深思?。?/p>
闊闊,你能馬上行動,去做一件讓父母高興的事么?比如去給父母洗一次腳……
第三,要勇于自責(zé),能坦誠面對自己的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人的成長、成熟,就是在不斷地糾正錯誤中完成的。古人云:“吾未嘗聞吾過,吾亡無日矣,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睕]有人指出自己的過錯,恐怕不但成不了圣賢之人,而且自己離最終失敗也不遠了。而能有人善意地、及時地指出錯誤,是別人對自己的信任,更是自己成長中的一種幸運。如何面對錯誤,常常反映的是一個人的品質(zhì)、胸懷、膽識和氣度。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地認識和改正錯誤。
《十駕齋養(yǎng)新錄》里有一句話:“圣賢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奔粗赣懈呱行摒B(yǎng)的人,不認為自己沒有過錯才是最好的,而是把自己能知錯必改作為最高貴的品質(zhì)?!叭松劣奘菒郝劶哼^,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辈幌矚g別人的批評,是愚蠢至極;喜歡談?wù)搫e人的短處,是可惡至極!古人認為“人能反己,則四通八達皆坦途也”,講的就是善于反思自己的不足,就會使自己不斷進步,無論在哪兒都會很快適應(yīng),無論干什么事業(yè)都容易取得成功。
“惡恐人知才是大惡?!卞e誤正如人臉上的污漬,會越抹越黑。爺爺?shù)母形蚴?,一旦自己有了錯誤,千萬不要強詞奪理,不要狡辯、遮掩、逃避,甚至推托,嫁禍于人。那樣不僅錯上加錯,更會失去人心。而應(yīng)當在適當?shù)臅r機、場合坦承自己的錯誤,勇敢地承擔起相應(yīng)的責(zé)任,深刻檢視、反省失誤的原因,這樣,不但錯誤有了價值,也凸顯了你的硬朗,會獲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孫孫從小自尊心就極強,脾氣急,不讓人說。作為孩子,不必怪罪,但長大后,不能虛心接受別人意見、不讓別人批評就不是好事了。希望你能從爺爺?shù)膭裾]中醒悟,坦誠地接受別人的指導(dǎo),感謝別人的批評,則你的進步會更快,也更招人喜愛。
第四,要重諾守誠,講信譽。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旦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他就一輩子也難以再干成什么大事了。古人有“禍莫大于無信”之說。萬善之首必曰信。誠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依爺爺?shù)母形?,要樹立良好的誠信形象,必須要格外注意兩點。
一是有求于別人時要實話實說,不能為獲取別人的同情和幫助而說謊話。說了謊話,早晚會有真相大白的時候,那時就會為人所不齒,在瞬間失去友情。若是從別人處借錢、借物,一定及時送還,不能及時送還時要提前告知,以求諒解。若答應(yīng)赴約,必須及時到場,如不能如期到,務(wù)必提前告訴主人請求諒解。爺爺一個初中時的老師,畢業(yè)后近四十年未見面,一日突然到爺爺辦公室說兒媳難產(chǎn)手術(shù)急需用錢,找我?guī)椭?。我急忙從他人處挪借錢給他,他信誓旦旦,秋后必還??晌覅s再也沒見到他。兩年后,我見到同學(xué)時說起該老師,同學(xué)驚呼:“哎呀,他正到處騙錢,說兒媳難產(chǎn),沒影的事,他孫子都上中學(xué)了。”我對該老師美好的印象瞬間垮塌,并為之悲哀,真有辱于“孔孟”家風(fēng)?。◎_得一時之財,毀掉一生人格,堵死今后的路子,實在得不償失。
二是有人求助于己時,不要信口答應(yīng),一定要量力而為。做不到的事情,你硬著頭皮答應(yīng),不但事后為難,一旦真做不到,失信于人,禍莫大焉。朋友有困難,要盡力幫忙。有愛心,救助于水火,是對的,但是,做不到的事就要坦承做不到,以免耽誤人家另想辦法?!兜茏右?guī)》中說“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實乃經(jīng)驗之談。拒絕是一門藝術(shù)。即使能幫上忙,答應(yīng)時也要留有余地,以免節(jié)外生枝,不能踐諾。一時拘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絕,而含糊其辭,導(dǎo)致對方誤解,最易造成信譽度的損害,甚至葬送了友情,生出事端。
并且,在助人之時,千萬不要以救世主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不要高高在上、沾沾自喜、氣勢凌人。要懂得維護別人的自尊心,體諒對方的難處。況且自己也有求人的時候,今天有人求你,說明明天自己有困難時也有人可求。今天幫助別人就等于明天幫助自己。互相幫助是一種最自然、最純樸的人際關(guān)系,要施恩不圖報,平淡對待之,這才是誠信的更高境界?!恫烁T》中“施恩者內(nèi)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責(zé)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說得特別深刻、富有哲理。
一個人做事百個人看,對一個人的失信,可能導(dǎo)致失去周圍的朋友。特別是在信息發(fā)達時代,誠信系統(tǒng)可以將一個人的言行均記入電腦,一處失信,就可能產(chǎn)生多米諾骨牌效應(yīng),不可不慎。
第五,要謹慎交友。在許多古代先賢的家書中都是一再強調(diào)這個話題。交個品質(zhì)高尚的朋友,不但你自己受他影響,日有長進,也會讓周圍的人高看你。若交個品質(zhì)敗壞的朋友,即使自己不學(xué)壞,周圍的人也會認為你不是個好東西。正如古人云“與鳳同飛,乃為俊鳥,與虎同眠,獸中之王”。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想了解一個人的品性,那就看看他都交些什么樣的朋友就行了,因此,必須慎重,有選擇地交友,絕不可出于所謂“仗義”之心,沒有辨別,不分好壞,不論親疏地一律“以誠相待”。
問題是,一旦交了朋友,有時自己反而跳不出自己的圈子,看不準朋友的賢與不賢了。誠如《菜根譚》里所言:“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交,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彼?,有時父母一再告誡孩子:“你再也不許跟那個壞孩子一起玩了!”卻拆也拆不開。因為他不認為那個孩子壞,這就是“久而不聞其臭”了。這就是說,初交之時要慎重擇友,已交之友,也要考察、辨別。當然,這里有個分寸尺度問題。酷則失善人,濫則招惡友。交友的條件太苛刻,會失去該交的朋友,交友太隨便,也容易交到壞朋友。孔子勸世人“無友不如己者”,意思是說不要交品性不如自己的人,因為一旦交到惡友就會影響自己的聲譽和前途。
交友的話題,爺爺已有專述,這里僅提示一下,引起注意。
第六,學(xué)會微笑。微笑可以提升人格魅力,是人生最好的名片。微笑可以在瞬間拉近兩個人的距離。有一個陽光燦爛的笑臉,顯示了自己的一種自信,也能給別人一種信心,更會增加親和力。微笑是對他人的尊重,微笑是朋友間最好的語言,你對別人的微笑越多,別人越樂于跟你交往,你贏得人脈,得到發(fā)展的機會也會越多。保加利亞哲學(xué)家基里爾·瓦西列夫在《愛情論》一書中說:“愛的微笑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打開心靈的迷宮,它的光芒會照亮周圍的一切?!?/p>
微笑的實質(zhì)是愛,是善,是寬容,是大度,是堅強,是感恩生活。微笑是對生活的一種態(tài)度,跟貧富、地位、處境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你看,有些貧苦的人,不是也有迷人的微笑嗎?只要心里有陽光,就能感受到現(xiàn)實的陽光。
爺爺一生不幸的是不會微笑,臉一沉,讓人感到可怕。一個單位的同事在一起幾年了,盡管爺爺心里是一種“博愛”的情懷,有些人仍不敢跟爺爺說話,爺爺感到很悲哀。令爺爺欣慰的是,孫孫天生有一張?zhí)饾櫟男δ?,這是你一生用不完的財富。但是,這種微笑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真實自然,才會感人。對微笑的修煉,實質(zhì)是人格修煉的一部分。
將來,孫孫若有機會去服務(wù)行業(yè)應(yīng)聘,你動人而甜美的笑臉肯定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如果你要為服務(wù)行業(yè)招聘員工,應(yīng)聘者是否有個動人而甜美的笑臉,應(yīng)該是錄用的必要條件。
第七,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從根本上說,好的心態(tài),體現(xiàn)在包容度上。人之所謂善,不僅僅指樂善好施,更表現(xiàn)在有一種優(yōu)游從容、平和寧靜、隨遇而安的氣度。如果你只允許社會上有美麗存在,不能接受丑惡,整天怨天尤人,義憤填膺,不但會惹人煩,你自己也可能有一天會瘋掉。能坦然地正視現(xiàn)實,能從容地改變現(xiàn)實,才是大氣度,才是做大事的心態(tài)。
良好的心態(tài),體現(xiàn)著真正的謙遜。低調(diào),不是故意裝出低眉垂首的矯態(tài),而應(yīng)是源于對人生的透徹理解,看透了無論怎樣浮華絢麗,都終歸要沉寂沒落;無論怎樣的才高八斗,都不過是人類智慧的滄海一粟。他不再認為炫耀是一種光彩的事,不再認為占有是一種榮耀,而從心底里不想張狂。于是,平和、淡定,不急、不躁,表現(xiàn)慈祥、謙恭,能從容地面對眼前的一切。而唯有這樣,他才能眉波不涌,吐納恒常,心胸豁達,樸實無華,才表現(xiàn)為大智若愚,才不會淪為虛榮狂傲、淺陋無知之輩。
良好的心態(tài),體現(xiàn)在無論做什么事都能有耐心。任何事的成功都要有一個過程,在進取的過程中經(jīng)受得住時間的考驗,經(jīng)得起各種誘惑的干擾,抱定一個宗旨,不停止自己的腳步,就終會“采摘”到成熟的“果實”。如果急功近利,你的生活或許就充滿焦慮和苦澀。
有了耐心和專注,還怕沒有收獲嗎
一個人有沒有良好的心態(tài),不但關(guān)系到他的人格魅力,也會影響他事業(yè)的成敗。《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一節(jié),諸葛亮以一座空城和區(qū)區(qū)數(shù)十老弱兵卒,嚇退了司馬懿的幾十萬大軍,解了倒懸之危,成為千古佳話。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諸葛亮的心態(tài)。戲曲中,諸葛亮還臨陣撫琴,司馬先生仔細聆聽,也未聽出孔明先生有半點慌亂,于是,斷定城中定有埋伏,從而慌亂撤退。反過來,也是司馬先生多疑、浮躁的心態(tài),使他失去了一次制勝的大好機會。
曾經(jīng)有一家著名的公司,要在上百個報名者當中,挑選一位能擔當重任的管理人員。經(jīng)過激烈的競爭,最后只剩下甲乙兩個人選。公司約定二人明天接受總裁的親自面試,以決定誰最后留下來。并且當晚,甲乙二人被安排在賓館住下。服務(wù)人員一再囑咐他們務(wù)必要休息好,準備迎接明天的面試,而且中途不時過來關(guān)照。但是第二天一早,服務(wù)員便通知甲不必參加面試了,因為公司已經(jīng)決定留用乙。甲十分不解。服務(wù)員解釋說:“我其實是總裁的助理,昨晚就是在考察你們,您幾乎一夜沒睡,一直擔心今天的面試。而乙從容不迫,睡得很香,顯然他的心理素質(zhì)比您好。我們公司聘請的是一位能擔當重任的管理人員,在重要的崗位上工作,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危機,如果心態(tài)不好,承受能力差,怎么能夠勝任此工作呢?”
可見,能夠具有良好的心態(tài),對于努力追求成功者來說是多么重要。
有了健康的心態(tài),思想就會多一份自由,心情就會多一份舒展,生活就會多一份情趣,生命就會少一些沉重。
如果人的心態(tài)、品性能像高山那樣堅實,像白云那樣飄逸,像泥土那樣謙卑,像湖水那樣平靜,像大樹那樣樸實,像天空那樣晴朗,那么,他可謂是真正讀懂人生,真正融入了天地萬物的懷抱。
第八,要確立正確的品格修養(yǎng)觀。不僅孫孫長大要問,就是爺爺也常常遇到學(xué)生們提出這樣的問題:你總是讓我們提高品德修養(yǎng),做一個好人,可是,我們常常以好心待人,卻得不到好報,往往上當受騙,怎么辦?爺爺認為,這是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就像有陽光就會有陰影一樣,社會上有好人也有壞人,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不足為怪??梢钥隙ǖ卣f,全社會絕大多數(shù)人不希望社會好壞不分、善惡顛倒,都渴望和諧、安定、公平、正義。那么,這樣理想的社會靠誰來創(chuàng)造呢?是大家都破罐子破摔,以牙還牙,惡性循環(huán)下去,你不做好人我也不學(xué)好呢,還是極力擴大好人比例,樹立正氣,與丑惡現(xiàn)象做奮力抗爭呢?答案當然是后者。否則,這個社會就與弱肉強食的動物群體差不多,甚至還不如動物“文明”,后果是不堪想象的。
追求個人利益,是人之常情,本身不存在對和錯。所謂對錯、善惡之分,在于追求的途徑和手段不同。悲憫之心,人皆有之,但善惡之分,往往存乎一念之間。
于是,每一個人都面臨一種選擇,確立一種怎樣的生存態(tài)度來融入社會呢?當然,都努力做好人,肩負起社會道義的責(zé)任,才會給好人們提供一個好的社會環(huán)境。每一個人,都有責(zé)任為凈化社會人文環(huán)境、扶植正氣,盡到自己的努力。
一個人會因為他懂得“羞恥”而變得高尚。一個沒有“廉恥觀”的人,很容易淪為“不恥之徒”。爺爺認為,日子過得貧困、事業(yè)失敗、身份卑微或地位低下,并不“羞恥”,而為了財富、地位不惜違背基本的道德標準而不擇手段地損人利己,才是“可恥”。
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干,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終的結(jié)局肯定是失敗。希望你長大后人窮志不短,失敗不喪德,位卑不失禮,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
如果闊闊長大后身居高位,那就可以從治國的高度,從繼承、光大中國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考慮社會治理問題(爺爺始終認為,一個時期社會風(fēng)氣的好壞,與治國方略有關(guān))。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還沒有被新時代的浪潮“淹沒”,這本身說明了中華文明的生命力,但是,是否也有保護、傳承的危機呢?“導(dǎo)民以德,則民歸厚;示民以利,則民俗薄”(《鹽鐵論》語),這句話應(yīng)當引起國家決策者們的深思。爺爺?shù)膽n國憂民之情,于社會已力不從心,希望寄托在后人身上啦。若從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爺爺認為,那就只能潔身自好,從我做起,自己保證自己先做個好人,而不能喪失對生活、對社會的信心,不能喪失對自己的信心。正是“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呀!
至于被壞人欺騙,提高防范意識就是了。我心坦蕩,人心叵測,遇事不得不留個心眼兒。誠信不是愚笨,誠信需要智慧和品格做基奠。有位西方先哲說過:“兒童和傻子永遠說實話?!钡?,以損人利己為目的的假話不要說,也不要信。有時善意的謊言是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并不影響人格。比如“會當媳婦兩頭瞞”,就是智慧。其實,哪有不說假話的呢?信誓旦旦說自己絕不說假話的人,本身就是假話。懂得這個道理,能夠辯證地看待一個人,既可以洞徹惡意的假話,也可以避免誤判朋友的好意。拿捏這個分寸,要靠豐富的人生經(jīng)驗和圓熟的處世藝術(shù)。
順時而為,順勢而為,隨機隨緣,就是聰明。聰明的本意是指人的天資高,記憶和理解力強,而現(xiàn)時的聰明一般是指世事洞明,人情練達。該聰明時聰明,該糊涂時糊涂,永遠不被聰明所累所誤,才是真聰明。
總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誠信到糊涂的地步,也就失去了誠信道德的價值。
相信吧,人間正道是滄桑,社會的主流是好的,歷史的主流是好的,邪惡永遠是不得人心的。人格的力量拯救的不僅是自己,而且能拯救社會。只有做個品格高尚的人,才活得踏實、活得磊落、活得陽光、活得快樂!
唐太宗李世民說過,“富貴廣大,守之以約;睿智聰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驕人,不以德厚而矜物”,是對做人高尚品格的很好概括。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
第九,關(guān)于品德修養(yǎng)的二十個細節(jié)。
品德修養(yǎng),不是一個空泛抽象的概念,它具體表現(xiàn)在生活的一些細節(jié)中。在大事件中,由于他自己注意,往往不能反映他真實的本質(zhì)。一個人的品質(zhì),往往就是從他平時不注意的一些細節(jié)中表現(xiàn)出來。這二十個細節(jié),希望闊闊認真揣摩、遵守。堅持數(shù)年,必有成效。
(1)堅持在背后多說別人好話,絕不在背后講別人的短處、說別人的壞話。
(2)絕不在眾人面前排斥別人,不做“某人如何無能”的表態(tài)。
(3)有了過錯,主動承擔責(zé)任;有了功勞,學(xué)會與別人分享。
(4)被人誤解、嫉妒時,多想《將相和》。
(5)不打聽別人的隱私。
(6)說話要溫和、舒緩,不聲嘶力竭,不污言穢語,不強詞奪理。
(7)遵守職場規(guī)則。不遲到,不早退,不敷衍,不弄虛作假。
(8)工作盡職盡責(zé),不拒絕加班,對額外工作不講價錢。
(9)認真聽別人陳述,不打斷別人的發(fā)言。
(10)打擾了別人或傷害到別人,主動道歉。
(11)常跟有恩于自己的人打個電話,或看望一下。
(12)戒煙,限酒。
(13)衣著整潔。不奢華。行為舉止得體,溫文爾雅。
(14)單位搞福利分東西時,先人后己,不搶先挑揀,不計較優(yōu)劣。
(15)不頂撞父母。經(jīng)?;丶铱赐改?。夫妻不在兒女、父母面前吵架。
(16)不要總陰沉著臉,不要掉小臉子。臉上常掛自然的微笑。見到別人,主動上前問好。
(17)不私自翻動別人的東西。
(18)借別人的東西及時歸還。
(19)需要表態(tài)時,要態(tài)度坦誠,觀點明朗,言簡意賅,不故作深沉狀。
(20)不輕諾,諾必信。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尚書》語)。不拘小節(jié),往往會損害自己的人格。上述細節(jié)只是體現(xiàn)一個人教養(yǎng)的一部分經(jīng)常性的行為規(guī)范,當然還不是全部。為完善人格,就要兼借古人智慧,博采天下方略,探賾索隱,見微知著,崇實黜浮,兼收宏富。爺爺推崇力行幾千年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主張加強誠信、善良、孝順、和諧、勇敢、勤奮、節(jié)儉的傳統(tǒng)教育。爺爺認為,追求現(xiàn)代的民主和自由,是需要“秩序”作保障的,而古人對人的行為的“規(guī)范”,有利于人與人之間和諧關(guān)系的建立。因而,借鑒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部分,對我們今天有一定積極意義。如果摒棄古人智慧,一代代人都是自己摸索了幾十年后,才知道是非對錯,這個民族怎么會持續(xù)強盛呢?繼承先人優(yōu)秀的文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大智慧呀!至少,希望你能在青少年時期細細品讀《弟子規(guī)》、《童子禮》等書,書中對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進退定省,都有詳細的介紹,對完善你的品格修養(yǎng),大有借鑒價值。
君子如釀,品而后馨。一個人的品格,不該是偏執(zhí)的,也不該是單顏色的,而應(yīng)當是內(nèi)外兼修、剛?cè)嵯酀?,是豐富而多側(cè)面、多色彩的統(tǒng)一。識時務(wù),通機變,乃為俊杰。如率真又不世故,浪漫而不失理性,淡定而不消沉,激越而不莽撞,既是聰明的白兔,也是勤奮的烏龜。一句話,上善若水,當你具備了全部水的特性,便進入了人生修煉的高境界。
水無所不包容;水無堅不摧;水變化靈活;水執(zhí)著奔向大海;水謙卑地流向低處;水性格至柔,善于保全自己;水犧牲自己以滋養(yǎng)萬物、洗滌污垢。所以,古人有“大道似水”、“上善若水”、“金以剛折,水以柔全”之說。老子、管仲都對水有精辟的論述,你可以找他們的著作認真品讀,從中感悟一個高尚完善的人格應(yīng)該具有哪些魅力。爺爺?shù)牟┛椭匀∶八嶏L(fēng)痕”,正是出于對水的崇敬,有人戲稱爺爺為“水韻先生”,爺爺也因此樂而受之。爺爺曾寫過一篇《四字水銘——“大道似水”解》,抄錄如下,或許有利于你對“水德”的理解——
涓涓之水 生命之源 百丈泉心 萬頃波瀾
縈回崖谷 驚濤拍岸 疾徐舒蹙 奇幻萬端
滋養(yǎng)生靈 涵蓋天地 千用不竭 百變?nèi)缫?/p>
浩渺無涯 深廣難測 泱泱水德 萬言難喻
河洛相撞 衍生太極 清濁分明 陰陽相濟
遍予無私 何其仁德 其流卑下 無所不及
百川歸海 能容乃巨 泉流無聲 深邃含蓄
循微赴下 甘居低洼 處下不爭 謙卑有禮
斷石裂谷 無堅不摧 盈不求概 公平正義
止水靜明 曠懷致遠 綿弱微達 貴賤無欺
萬阻必東 百折不迷 千仞之壑 奮身赴義
滌垢納污 潔清以出 善化弊俗 包容巨細
水性至柔 水性至曲 水性至堅 水性至毅
大智大勇 弛張有序 德披萬代 功高環(huán)宇
上善若水 人心向儀 大道似水 極盡玄機
觀山悟仁 近水知義 甘為水者 人我無欺
……
總之,良好的教養(yǎng)是一筆無形的財富,是一個人獲取豐厚人脈的通行證,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良好的品格,概而言之,就是“骨宜剛,氣宜柔,志宜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品格修養(yǎng),是一輩子的事。一個良好的信譽形象,是靠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來的,但是,這一切美好的東西卻可以由于自己一時的放縱、一時的沖動、一時的昏聵而毀于一旦。這正如雕刻一件工藝品,千琢萬磨,歷經(jīng)數(shù)載,日臻完美,卻可能因一時不慎失手而前功盡棄。
因為它要流向大海,所以大山也阻擋不住它前進的腳步
說這些,是想告誡孫孫,品格的提升、人格力量的凝聚,是點點滴滴、日積月累的功夫,是相伴終生的心靈路程。良好的品格猶如一泓清水,只有用它來洗滌世人心靈的污濁,才更有價值。品格修養(yǎng),沒有什么捷徑可走,讀好書,交高人,做善事而已。
孫孫不必急于見到顯效而刻意為之,也不可因為不易見到顯效而不為,更不能因為功成名就之后而妄為。一切都會因為你飽讀詩書、廣聞博覽、歷經(jīng)磨難、人生閱歷豐富,而順其自然地達到人生品格的高境界。
人,一旦達到這個境界(或正向這個境界努力),便會贏得尊重,贏得信賴,贏得支持,從而在人生和事業(yè)上左右逢源,倍道而進。
上一篇:掌握分寸
下一篇:改變思想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