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不起生的痛苦,怎能得到生的快樂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只有經歷過生的痛苦,最后才能收獲生的快樂。痛苦,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情感經歷。當我們在回首過去的時候,最讓人無法忘懷的,往往不是那一瞬間的愉悅,而是那刻骨銘心的痛苦。它是促使我們走向成熟的動力,有起有落,才是真正的人生。要懂得承受痛苦,在痛苦中一步步前進,取得最終的勝利。
每個人的一生,都曾有過幸福和快樂,也會歷練坎坷和挫折。我們總是感覺在幸福快樂時,時間短暫;而痛苦難過時,度日如年。快樂和痛苦本來就是一對孿生子,痛苦往往是伴隨著快樂并存的。會享受快樂,也要學會承受痛苦,享受快樂會增加你的成就感,承受痛苦則會提高你的自信心和忍耐力。如果承受不起生的痛苦,又怎能得到生的快樂。
下面是闡述痛苦和快樂關系的一個小故事:
智者問:“快樂是什么?”
年輕人回答:“快樂就是一種開心、滿意的感受。”
智者又問:“痛苦又是什么?”
年輕人回答:“與快樂相反,是一種苦楚、悲痛的感受。”
智者接著問:“那么現在給你一個選擇的機會,在兩者之間你將作出怎樣的選擇?”
年輕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可以選擇的話,那么我希望人生在世的365個白晝和黑夜都是快樂的。”
智者最后問:“在任何時候、條件和情況下,你都會作出這樣的選擇嗎?”
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
“那么現在我將給你365個晝夜的痛苦,在這期間你可以選擇快樂。”
智者說完最后的話語就飄然離去,留下年輕人呆立在原地,表情茫然而不知所措。
從上面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克的,有快樂就必然會有痛苦,恒久不變的快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一味地追求快樂或者沉溺在痛苦中無法自拔都是不可取的人生態度。苦盡甘來、樂極生悲說明的正是這個道理。
“痛苦”與“快樂”水火不容,卻又相生相伴,那么,你是否嘗試過在痛苦中學會快樂呢?
當我們遇到坎坷、挫折時,也許你會因為失敗而痛苦,沉溺于失敗的陷阱中,我們一遍遍地問自己:“為什么總是失敗?為什么別人能成功?”其實,換個角度看,也能從中發掘出許多快樂:這次的失敗是為我下一次的成功作了更好的準備,誰不是從失敗中一步一步走向成功?面對失敗,走出痛苦,不悲觀失望,不長吁短嘆,不停滯不前,把它作為人生中的一次歷練。這樣,你就會看見前方的路更加平坦,天空更加遼遠,風景更加迷人。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從某方面說,挫折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歷練意志的好事。因為,唯有挫折與困境,才能使一個人變得堅強。也許你會因為失去而痛苦,但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沒有失去,人們又怎么會懂得珍惜?
生活是一門實踐科學,不管是誰,要想學會走路,就必須忍受摔倒的痛苦。沒有實踐就沒有閱歷,沒有閱歷也就缺乏對生活的認知,當然就無法用正確的生活態度去指導行為。可以說,生活中的經歷,沒有一件是多余的、無所謂的。我們所有現在的判斷、決策都是在以前的歷練中積累而成的,這種歷練往往伴隨著痛苦。
痛苦是人眾多情感中的一種,沒有痛苦,我們就不能更好地感知生活。痛苦雖然讓我們感覺到痛,但它并沒有什么不好,相反正是人情感成熟的必由之路。沒有人能一直快樂,人們其實只是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得到快樂的。而這種感覺一旦得到,人的快樂感覺就會失去,真正讓人不能忘懷的是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人們的種種經歷,這時候痛苦也會變成快樂的回憶。
因為我們必須在不斷的歷練中通過努力、奮斗、磨難達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因此,生活的本質并不快樂,但我們必須用快樂的生活態度去承受。生活中,“人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正因為能夠讓人感到幸福、快樂的時候非常少,才更令人們珍惜。如果幸福、快樂隨手可取,那也就無所謂幸福和快樂。
人生中,快樂帶給我們愉悅,痛苦則能帶給我們回味。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快樂,我們很難想起,但痛苦卻往往難以忘記。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們又無法抗拒,為什么不學會面帶微笑面對痛苦的來臨呢?
上一篇:執著是一個成事的基本條件
下一篇:有一種愛,叫做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