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欲望,簡化生活
一位哲學(xué)家曾經(jīng)說過:“使自己得到幸福的秘訣不是滿足欲望,而是減少欲望。”欲望是毀滅幸福的劊子手,是焚毀幸福的熊熊烈焰,它不僅會擾亂人們平靜的心,使人們陷入逐名逐利的忙碌狀態(tài)中,讓人們心累,還會使人們迷失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減少欲望,簡化自己的生活,才能獲得真實(shí)、快樂的生活。
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zhǔn)備離開自己所住的村莊,到山中去隱居修行,走之前他只帶了一塊布當(dāng)衣服。有一天在洗衣服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于是就下山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村民們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毫不吝嗇地送給他一塊布。
修道者回到山中繼續(xù)修行。一天無意中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居住的茅屋里有一只老鼠,這只老鼠常常在他專心打坐時撕咬那件準(zhǔn)備換洗的衣服。可他遵守不殺生的戒律,不想親自去傷害那只老鼠,但又無法趕走它,只好回到村莊里,向村民要一只貓來飼養(yǎng)。
得到了貓之后,他又想:“給貓吃什么呢?自己并不想讓貓去吃老鼠啊,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這樣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fā)覺自己每天都要花費(fèi)許多時間來照顧那只乳牛,沒有時間打坐修行,于是他又回到村莊,找來一個流浪漢來幫助自己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幾個月,開始有所怨言:“我和你不同,我需要一個太太,過正常人的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qiáng)迫別人也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來,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yuǎn)不能滿足。更可悲的是,人們總是不愁為自己的欲望找不到借口。欲望是人性中的一部分,無法泯滅,也無法視其不存在,最為智慧的做法是控制好欲望,并不斷地減少自己對物質(zhì)享受的欲望。
生活中,有不少人花很多時間爭取財富,卻很少有時間去享受;他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住在家里的人卻越來越少;他們購買大量美味的食物,卻因食之無味而丟在一旁,任其腐爛變質(zhì);他們花費(fèi)巨額資金環(huán)游世界,卻找不到能讓自己安心的歸宿;他們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卻對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一無所知;他們的生活極盡奢華,可他們卻總覺得活得很累,一點(diǎn)兒也不快樂。
據(jù)說上帝在創(chuàng)造蜈蚣時,并沒有為它造腳,但是它可以爬得和蛇一樣快。
有一天,蜈蚣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腳的動物都跑得比它還快,頓時心中充滿了嫉妒,它心想:“它們腳多,當(dāng)然跑得快。”
于是,它向上帝禱告說:“上帝啊!我希望擁有比其他動物更多的腳。”
上帝答應(yīng)了蜈蚣的請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腳放在蜈蚣面前,任憑它自由取用。
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這些腳,一只一只地往身上貼,從頭一直貼到尾,直到再也沒有地方可貼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
它心滿意足地看著滿身是腳的自己,心中竊喜:“現(xiàn)在我可以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開始要跑步時,才發(fā)覺自己完全無法控制這些腳,這些腳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只有全神貫注,才能使一大堆腳不致互相絆跌而順利地往前走。這樣一來,它走得比以前更慢了。
貪得無厭的結(jié)果往往是事與愿違。凡事都有一個度,超過了這個度,好事就會向壞事方面轉(zhuǎn)化。積極追求更高水平的生活本身并沒有錯,但是卻不能過度縱容自己的欲望,過多的欲望會讓人變得貪婪,而貪婪是導(dǎo)致事情轉(zhuǎn)化的重要因素。
而且,一個貪婪的人即使得到再多,他也不可能真正去享受他所擁有的東西,因為他的眼里永遠(yuǎn)只看到自己沒有的東西,所謂欲壑難填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有句名言說:“啜飲蜜糖的蒼蠅在甜蜜中喪生。”沉浸在欲望中的結(jié)果,只能是自取滅亡。
總之,欲望不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只會讓人們疲憊不堪。雖然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做到清心寡欲,但至少我們可以在簡化自己生活的過程中,減少自己的欲望。生活不會因為缺少某一種東西就變得快樂,相反,有時候遺憾能讓人們更珍惜當(dāng)下的生活,使人們活得更輕松、快樂。
上一篇:減少交往中的尷尬
下一篇:減法生活,旅行不一定要花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