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于世,超凡脫俗
一說到“世俗”,就連那些目不識丁的老太太頃刻間也會心領(lǐng)神會。“世俗”到底是什么?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當你想問題、做事情以及處理大大小小的細節(jié)方面都按照與別人一樣的想法去進行的時候,那么,你就世俗了。當然,對待世俗,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選擇世俗,也可以選擇超凡脫俗。雖然“世俗”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人們在談到它的時候,難免會皺眉,這個詞兒畢竟是貶義大于褒義。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如何對待世俗,才能讓身心輕松呢?
對世俗,我們應(yīng)該了解,應(yīng)該接受。你應(yīng)該明白,哪些是世俗的,并且接納它們。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與屈原一樣,不與世俗同流合污,遺世而獨立。但是,我們不能成為屈原,當別人都在罵我們是瘋子的時候,你不一定有勇氣像屈原一樣對他們說出“舉世皆醉我獨醒”的話來。
陶淵明曾寫了這樣一首詩:“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在封建社會,多少人不過都是為了求得一官半職而苦讀十載,但陶淵明則因為不愿意為五斗米折腰而憤怒辭官歸隱。他兩袖清風,一氣之下憤然絕跡官場,如此的高風亮節(jié)確實讓人拍案叫絕。
官場黑暗,陶淵明愿意與世俗無緣,憤然辭官歸隱。當然,做出這樣超凡脫俗的舉動是不為世人所理解的,代價也是很大的,不過,對于他的膽識和傲骨我們還是由衷地佩服。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一分子的我們,夾雜在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中,不能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或許,我們做不到無緣世俗,但我們可以做到“不逢迎世俗”。
在歷史上,有許多世俗到了極點的人,正因為他們將“世俗”堅持到底,反而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慢慢地,他們從世俗走向了卑鄙、無恥、市儈。例如,1000多年前的秦檜,他就是一個世俗到極點的人,為了一己之私而不擇手段地做出卑鄙之事:假傳圣旨宣岳飛收兵回府,將岳飛父子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于風波亭。因過度世俗,秦檜成為歷史上卑鄙無恥之徒的“典范”。
陳道明飾演的方鴻漸有一種很茫然的笑容,很瘦,目光里有一種說不清的東西。有人說他的魅力在于眼神,那么銳利而內(nèi)涵豐富的眼神。即使在低頭的時候,也隱隱帶著黑夜的氣息;抬頭的時候,目光明澈,像冰冷的陽光。
有人說,陳道明是活在夾縫中的人。在他那精湛而淳樸的生活藝術(shù)中,感性與理性并存,清高與親切并存,冷漠與多情并存,超脫與世俗并存。聽說,陳道明平時就愛干四件事:讀書、上網(wǎng)、彈琴、打球。不過,在網(wǎng)上的一個關(guān)于他的資料庫里,還赫然寫著:麻將。看來,對于世俗的東西,他還是接受的。
大多數(shù)明星喜歡活在鮮花與掌聲中,但陳道明不一樣,低調(diào)的華麗顯現(xiàn)了他超凡脫俗的氣質(zhì)。許多明星硬是編也要為自己編一個緋聞,而他卻遠遠躲著緋聞。對于世俗,他從來不逢迎,問到他最喜歡的事情,他只是這樣回答:“我最喜歡的事?就是搬一凳子,往那兒一坐,看天發(fā)呆。”
張愛玲曾在《天才夢》中說:“……直到現(xiàn)在,我仍然愛看《聊齋志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似乎,她這個女人確實俗透了,但是,仔細一端倪,發(fā)現(xiàn)她的世俗又是別具一格的。生活中,沒有一個人能真正地做到超凡脫俗,我們不過都是一介凡夫俗子,又怎會脫離世俗而存在呢?對世俗,我們要多了解,主動接納它,但是,對于世俗的人和事,不要曲意奉承,而是努力做好自己。
啟示
我們需要了解世俗、接受世俗,但并不逢迎世俗。簡單地說,我們可以很好地融入世俗的社會,但是,自己不要成為一個世俗的人,所謂“出淤泥而不染”,說的就是如此。
上一篇:如果你被拒絕52次,還有勇氣繼續(xù)嗎
下一篇:學海無涯,生命因?qū)W習而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