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補拙的陳正之
在宋朝,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患有先天智力發育不良癥,看上去傻頭傻腦的。有一次,老師教大家學一篇幾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學很快便會背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識了幾十個字。照有些人來說,認識了幾十字就可以記在腦子里,他卻不同,認識的字多了,又會張冠李戴,經常讀錯,內容短或淺顯的文章,別的同學讀幾遍都能倒背如流了,他卻讀幾十遍、幾百遍都還是結結巴巴、吞吞吐吐的。因為這樣,他經常受到老師的教訓,同學的譏笑,人們還給他取了一個外號“陳傻子”。
小陳正之沒有灰心,更不自暴自棄。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笨,他就想方設法,左思右想,想出了“以勤補拙”的好辦法。在學習時,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甚至八遍十遍;別人用一個時辰讀書,他就用上幾個時辰埋頭苦讀。他堅持一句句讀,一個字一個字讀,天天如此,從不間斷。有一年,他跟老師讀《詩經》,他就一段一段地讀懂。每學完一章,他又把整篇文章串起來讀。白天讀,夜晚讀,一直讀到全部弄懂,背下來為止。從此以后,老師同學不再鄙視他,反而對他刮目相看。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正之堅持不懈地努力,不僅博覽群書,還養成了鍥而不舍的好習慣,學問與日俱增。有志者,事竟成。陳正之終于成為我國宋代一位著名的博學之士,人們從此尊稱他為“陳學者”。
名人箴言
任何一個人的任何一點成就,都是從勤學、勤思、勤問中得來的。
——夏衍
上一篇:分揀土豆與測容積
下一篇:千金買馬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