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生貴
秋原
我愛鄉野的生活。
我愛那深夜里不知疲倦地奔騰喧囂的小河,那山林里象千軍萬馬一樣的松濤,那掛在山尖樹梢上明亮的星星,它們閃閃的眼睛仿佛在向我細語。
我愛那被雄雞啼醒的黎明,那禾苗上閃閃的露珠,那村舍上空升起的繚繞的炊煙,那村道上去上學的孩子追逐的笑聲。
我愛那夏天雷雨后田地里五谷的清香氣息,和小河邊垂釣的老人,以及河岸青石上洗衣的小姑娘。
我愛那晚秋的落日燒紅的天邊,一群群的楓葉,象火星一樣騰空飛揚;更有那田野里收割機狂放的歌聲,它那豪邁的曲調是社員用勞動和豐收所譜成。我曾在那里尋覓散發著泥土和谷物氣息的詩句,象孩子們撿起失落的谷穗,在我心靈的籃子里珍藏。
我愛鄉野!
我愿自己是一株禾苗,結出豐滿的顆粒,獻出美好的收成!
秋原的《我愛鄉野》意境十分明朗,它是一支來自鄉野的愛的短歌。
全篇以抒情的筆調寫成,對鄉野的鐘愛之情溢于言表。但曉暢而不失韻味。這除了賴以詩人純真而熾熱的情感為底蘊外,意象的和諧組合,使其顯得風神綽約,流光溢彩。
在一篇280余守的簡短篇章中,推出十四個既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鮮明的意象。有“深夜里不知疲倦地奔騰喧囂的小河”,有“山里象千軍萬馬一樣的松濤”,有“掛在山尖樹梢上明亮的星星”;有黎明的景色,有閃亮的晨露,有村舍上裊裊的炊煙,有村路上孩子的歡笑;有夏日的清香,有秋日的成熟……所有這些,初一看去只覺鄉野美景歷歷如畫。而再去細細品味,又覺無論是鄉野的山,還是鄉野的水;無論一縷炊煙,還是一陣歡笑;無論是一粒夏露,還是一片秋葉,樣樣都有了詩人情愫的濡染——一懷摯愛之情注入,鄉野于是更加趣味盎然。此可謂“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以說,這已是一種情與景的和諧感應、水乳交融。其中,恰也透露出了關于愛與美的辯證。
詩作眾多意象的組合,既不是在某一對象上的平行衍化,更無半點重復性堆疊,而每一個都經過精心選取,巧妙造設,是有意味的。第二自然段寫鄉野的夜,選取了流淌的小河,渾涵的松濤,梢頭的星星,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現出鄉野之夜寧靜而并不沉寂,到處都有生命的潛流在涌動。第三自然段寫鄉野的晨,攝取的是雄雞的啼鳴,苗上的露珠,屋頂上升起的炊煙,村路上歡笑的學生。這依次攝下的是早晨幾個不同時刻的情景,恰構成一段富有生機的鄉野晨曲。第四自然段寫鄉野的夏,捕捉到的是雨后”田地里五谷的清香氣息”,河邊垂釣的老人,青石上洗衣的姑娘,有景有人,淳樸自然,宛然一幅夏日鄉間風情畫。第五自然段寫鄉野的秋,推出的則又是天上的晚霞,地上的紅楓,田野里的機聲和無處不在的農民的笑聲,洋溢著的是成熟的興奮與豐收的喜悅。這四段,每段是一個獨立的境界,而合起來即構成了一卷完整的鄉野風情畫,色彩明麗;一首深情的鄉野贊美詩,格調諧。其中,以一晚一晨而代一日,以一夏一秋寫一載,更令人見出,鄉野美景于自然中生成,于自然中變化,日月轉換,四季更迭,而鄉野之美則永在。詩作最后寫:“我愛鄉野!”“我愿自己是一株禾苗,結出豐滿的顆粒,獻出美好的收成!”這便由飽蘸激情的從旁抒寫,而到達抒情主體的完全進入,形成物我相融的“有我之境”,更將摯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了。
鄉野之美豐富多彩,美不勝收。以一個二百余字的短章,將其風姿寫出,且寫得傳神,讓人讀后不光覺出詩人是如何之愛,甚至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喜愛起來,這很不容易。詩人采取類似中國山水畫空間處理的藝術手法,散點著墨,“空白”分割,有實有虛,取其情勢,取其呼應。這依然突出地體現在意象的處理上。詩作幾乎是一句寫一景,一句一意象,所以,句子富有彈性,意象間有跳躍。一段之內的意象間有跳躍,如第二段三句中,即由“小河”躍到“松濤”,再到“星星”;段與段之間還有更大幅度的跳躍,如,由寫夜到寫晨,由寫夏到寫秋。這一系列的意象,似乎各自獨立,互無關聯,實則相互映襯,顧盼有情。這樣的多處意象跳躍,首先,可以以點代面,傳達出不同時空內的感受,使鄉野之美有變化感,立體感。同時,更為詩作留下了眾多空白,一如中國畫中的“活眼”、“藏境”,使短小的篇幅之內有較大的空間感,和呈延伸狀態的時間感,頗有以少總多,以有限而寫無限之情致。于是,讀者可以隨著詩中一個“躍”有神的意象的牽引,或點醒,在較大的空間內展開遐想,想鄉野美景,想鄉野民風,想那里善良勤勞的人們,以至形成與詩人審美情緒上的共振共感。
上一篇:《我夢中的小翠鳥》鑒賞
下一篇:《我愛浮世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