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6】創新者的窘境
(〔美〕克萊頓·克里斯坦森著,胡建橋譯,中信出版社,21萬字,2010年6月第1版,38元)
△共兩部分11章:一、為什么大企業會失敗:[1]大企業為什么會失敗?從硬盤驅動器行業獲得的啟示;[2]價值網和創新推動力;[3]機械挖掘機行業的破壞性技術變革;[4]回不去的低端市場。二、管理破壞性技術變革:[5]把開發破壞性技術的職責賦予存在客戶需求的機構;[6]如何使機構與市場的規模相匹配;[7]發現新的新興市場;[8]如何評估機構的能力與缺陷;[9]產品性能、市場需求和生命周期;[10]管理破壞性技術變革:案例研究;[11]創新者的窘境:概要。
〇企業的資源分布取決于消費者和投資者;小市場并不能解決大企業的增長需求;無法對并不存在的市場進行分析;機構的能力決定了它的局限性;技術供應可能并不等同于市場需求。
〇能力不足、官僚作風、傲慢自大、管理隊伍老、規劃不合理和投資短視顯然是導致許多企業最終失敗的主要原因。
〇這些管理良好的企業之所以經常遭遇失敗,是因為推動它們發展為行業龍頭企業的管理方法同時也嚴重阻礙了它們發展破壞性技術,而這些破壞性技術最終吞噬了它們的市場。
〇破壞性技術的特點是:更簡單、價格更便宜,而且性能更低。利潤率通常更低,也不會實現更高的利潤。領先企業中能帶來最大利潤的消費者通常不會使用,也不接受。首先在新興市場或是不重要的市場投入商業化運行。
〇杰出管理并不能保護現有業務不受“破壞性技術”的影響。
〇作者提出了破壞性創新的框架。
上一篇:分子
下一篇:反對主觀唯心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