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非難者
“非難”兩字,是個比較新的名詞,作“批判”“責咎”“找缺點”等解。世上有專見短處,不見長處的人。他們對于任何事情,對于任何人物,總不肯講好話,總喜歡講壞話。他們講的話,十九不公平,所以他們的親友不愿意碰見他們——怕他們,恨他們。
我們自己不宜做這樣的討厭人。
這樣的討厭人,對于過去,固然不能滿意,對于未來,也要大加批判。他們對于家庭,對于社會,對于宗教,對于科學文學,對于形而上及形而下的一切,總覺得缺陷不全。好好的一個“天堂”——倘然他們一進來——馬上變成“地獄”。他們并非有意害人,他們真是天性殘苛。
殘苛的天性,我們應該設法棄除它——用修養功夫來棄除它。我們何必做天性殘苛的人?
天性殘苛的人,就是品行卑劣的人。他們常常在“豆腐里尋骨頭”(俗語),講無益之話,作無益之事,——只見他人之短,不見自己之短。他們以他人的微瑕(小),比自己的缺陷(大)。耶教《新約》上有下面所引的十幾句話,就是教訓這種人的:
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甚么量器量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你們。為甚么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清楚,去掉你兄弟眼中的刺。
非難(批判)當然要先己后人。詩曰:
先責己,
再評人。
能若是,
近乎仁。
原載一九四五年五月十九日《新中國報》
上一篇:好榜樣與惡榜樣
下一篇:孤單與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