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人喜瞋喻
【原文】
過去有人,共多人坐于屋中,嘆一外人德行極好,唯有二過:一者喜瞋[1],二者作事倉卒。爾時此人,過在門外。聞作是語,便生瞋恚[2]。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惡之人,以手打撲。傍人問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時喜瞋倉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倉卒,是故打之。”傍人語言:“汝今喜瞋倉卒之相,即時現(xiàn)驗,云何諱之?”人說過惡,而起怨責(zé),深為眾人怪其愚惑。
譬如世間飲酒之夫,耽荒酗酒,作諸放逸,見人呵責(zé),返生尤疾[3]。苦引證佐,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諱聞己過,見他道說,返欲打撲之。
【注釋】
[1] 瞋(chēn):發(fā)怒、生氣。
[2] 瞋恚(huì):又生氣又怨恨。恚,怨恨。
[3] 尤疾:指更加怨恨責(zé)怪。尤,更加。
【譯文】
從前有一個人,與很多人一起坐在屋里閑聊時,感嘆一個當(dāng)時不在屋中的人道德高尚,品行優(yōu)良,只是有兩點過失:一是愛發(fā)怒生氣,二是做事草率魯莽。恰巧這個被議論的人從門外經(jīng)過,聽見人家在說他的缺失,立即勃然大怒,沖入屋內(nèi),抓住那個說自己短處的人,舉手便打。旁邊的人都紛紛責(zé)問:“你為什么要打他?”這人怒氣沖沖地說:“我什么時候喜歡發(fā)怒、做事魯莽了?而這個人卻說我遇事經(jīng)常發(fā)脾氣,做事魯莽,所以我才打他。”旁邊的人說:“你現(xiàn)在的樣子,已經(jīng)使你愛發(fā)怒、沖動魯莽的行為得到驗證了,為什么還忌諱別人說你的缺點呢?”被別人指出過失就怨恨不平,這恰恰是最被別人視為不可理喻的愚蠢行為。
世間許多喜好喝酒的人,他們一味地酗酒,荒廢了正事,還做出種種肆無忌憚的事情。被別人批評指正,非但不思過,反而心生怨恨,而且還千方百計地收集一些材料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就像那個冒失的人,忌諱別人說自己的過錯,一聽見別人議論自己的過錯,就對別人大打出手。
【評析】
生活中不可理喻的事很多,其中一件就是對待批評的態(tài)度。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可是大多數(shù)人還是喜歡批評他人,而不喜歡受人批評。故事中的這個蠢人,在聽到別人的指責(zé)時,不但不思悔改,反上前去撲打別人。他這樣做不僅損壞了自己的尊嚴(yán)與形象,還顯出了自己低劣的修養(yǎng)。人當(dāng)然是要有尊嚴(yán)的,但對于尊嚴(yán)的維護(hù)需要自身的抗?fàn)帲残枰阏嫘牡亟邮軇e人的批評,坦白承認(rèn)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其實,生活中的批評有時就像啄木鳥,它會定期給我們除去身上的“小蟲”,讓我們的身體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故事征引
不值得生氣
從前有一個婦人,菩薩心腸,唯一的缺點就是老愛跟別人生氣,哪怕是一些瑣碎的小事她都會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特意去尋求一位高僧為她談禪說道,以此開闊自己的心胸。
高僧聽了她的講述后,一言不發(fā)地把她領(lǐng)到一座禪房中,反鎖了門便離開了。婦人見此狀,氣得破口大罵。罵了很久,高僧也沒有理會。婦人又開始哀求,高僧依舊沒有理會,折騰了一會兒,婦人終于安靜下來了。這時候,高僧來到門口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我在生自己的氣,氣自己怎么會跟你來到這種地方受這份罪。”“連自己都不肯原諒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心靜如水呢?”高僧說完,便拂袖離去。
又過了一會兒,高僧又來問她:“你還生氣嗎?”婦人說:“不生氣了。”“為什么不生氣了?”高僧問。“氣又有什么辦法呢?”婦人說。“你的氣還沒有徹底消去,氣還壓在心底,要是爆發(fā)了會更加嚴(yán)重。”于是,高僧又離開了。
等到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主動告訴他:“大師,我已經(jīng)不生氣了,因沒有必要,再說也不值得。”“你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你心中還有度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又離開了。
當(dāng)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站在門外時,婦人反問高僧:“大師,什么是氣呀?”高僧沒說話,只是將手中的茶水傾灑到地上。婦人視之良久,頓悟,隨即向高僧叩謝,然后離開了。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武則天掌管天下的時候,狄仁杰任豫州刺史。他在任職期間一直都奉行辦事公平、執(zhí)法嚴(yán)明的原則,這也受到當(dāng)?shù)匕傩盏慕豢诜Q贊。很快他的好名聲就傳到了武則天的耳朵里。于是,武則天便把他調(diào)回京城,升任他為宰相。
有一天,武則天召見了狄仁杰,并跟他閑聊了起來。武則天說:“聽說你在豫州任職的時候,名聲很好,政績也很突出,但是我聽說還是有人揭你的短,說你的壞話,你想知道此人是誰嗎?”
狄仁杰回答道:“人家說我的不好,如果確實是我的過錯,我愿意改正,如果陛下已經(jīng)弄清楚不是我的過錯,這是我的幸運。至于到底是誰在背后說我的不是,我一點兒都不想知道,或許這樣大家可以相處得更好些。”
武則天聽后,覺得狄仁杰氣量大,胸襟寬,很有政治風(fēng)度,是難得的人才,所以更加賞識他、敬重他,還尊稱他為“國老”,后來還贈給他一條紫袍金帶,并親自在袍上繡了12個金字,以表彰他的功績。
后來狄仁杰因病去世,武則天流著淚說:“上天不公啊,早早地就奪去了我的國老,使我朝廷里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人才了。”
上一篇:百喻經(jīng)全集《詐言馬死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jīng)全集《貧人作鴛鴦鳴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