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五計
人生五計
【原文】
朱新仲舍人常云:“人生天地間,壽夭不齊[1],姑以七十為率[2]:十歲為童兒,父母膝下,視寒暖燥濕之節,調乳哺衣食之宜,以須成立,其名曰生計;二十為丈夫[3],骨強志健,問津名利之場,秣馬厲兵,以取我勝,如驥子伏櫪,意在千里,其名曰身計;三十至四十,日夜注思,擇利而行,位欲高,財欲厚,門欲大,子息欲盛,其名曰家計;五十之年,心怠力疲,俯仰世間,智術用盡,西山之日[4]漸逼,過隙之駒[5]不留,當隨緣任運[7],息念休心,善刀而藏[6],如蠶作繭,其名曰老計;六十以往,甲子一周,夕陽銜山,倏爾就木,內觀一心,要使絲毫無慊[8],其名曰死計。”朱公每以語人,以身計則喜,以家計則大喜,以老計則不答,以死計則大笑,且曰:“子之計拙也。”朱既不勝笑者之眾,則亦自疑其計之拙,曰:“豈皆惡老而諱死邪?”因為南華長老作《大死庵記》,遂識其語。予之年齡逾七望八,當以書諸紳云。
【注釋】
[1]壽夭不齊:人的壽命長短不一樣。[2]率:標準。[3]丈夫:指成年男子。[4]西山之日:死亡的日子,諱稱。[5]過隙之駒:形容時間過得極快。[6]隨緣任運:等待命運的安排。[7]善刀而藏:修繕并藏起在名利場上廝殺的工具。[8]慊:不滿,怨恨。
【譯文】
舍人朱新仲經常說:“人存在天地之間,壽命的長短不同,姑且以七十歲為準:十歲算是兒童,跟隨在父母身旁,天氣的寒暖燥濕稍微發生點變化,父母都得替孩子操心,衣食住行都由父母安排,直到長大成人,這叫生計;二十歲時就已算是成人,筋骨強健,志向高遠,開始進入追逐名利的社會,秣馬厲兵,以爭取事業上的成功,就像是千里駒雖然屈服槽櫪,卻想著有朝一日馳騁千里,這叫身計;三十到四十歲之間,日夜苦思,就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想要當上更高的官位,獲得更多的錢財,門第越大,子孫興盛,這叫家計;五十歲時,心與力都已經疲憊不堪,俯仰人世間,自己的聰明才智已經施展殆盡,死亡的日子漸漸接近,時間就像過隙白駒一樣,稍縱即逝,一去不復返。此時只能聽從命運的安排,束手無策。收起追逐名利之心,善藏起在名利場上拼殺的工具,就像蠶作繭一樣把自己保護起來,這叫老計;六十歲以后,人生已過了一個甲子,生命就像夕陽銜山一樣很快要朽木入土了,靜一靜心態,安寧度日,要使一生不留遺憾,這叫死計。”朱新仲先生每次把這些話講給其他人時,聽者的心情都隨時發生變化。聽到身計就會喜笑顏開;聽到家計就會欣喜若狂;聽到老計就會沉默不語;聽到死計則哈哈大笑,并對朱新仲說:“你的五計太笨拙了。”很多人都因此笑話他,就連朱新仲也懷疑自己的五計是否太笨拙了,說:“難道人們都討厭老去而忌諱死亡嗎?”我在為莊子作《大死庵記》時,才真正認識到他講的人生的意義。那時我已是七八十歲的人了,因為對此深有感觸,便把這五計記下來,銘刻在心中。
【評析】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朱新仲只用了“生計,身計,家計,老計,死計”這十個字就把人生描繪得淋漓盡致。雖然人生被分為了五個階段,但并不是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是二十歲至五十歲,也就是“身計”和“家計”這個階段,而立之年,要立身齊家。不惑之年,要建功立業。這個階段是人生的黃金時間,是最關鍵的人生階段,一定要把握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應該倍加珍惜。才不虛度此生。人生如此短暫,如白駒過隙,作為青年人,有著一往無前的勇氣,任何艱難困苦都不在話下,一個人的終身事業往往就是在此時打下根基,萬萬不可等閑度過。
上一篇:《容齋隨筆·買馬牧馬》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容齋隨筆·六枳關》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