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現實主義是本世紀二十年代從法國興起的一個文學藝術思潮和流派,代表人物有布洛東、阿拉貢、艾呂雅、蘇波等,他們開始參加查拉所發起的達達主義文藝運動,后來由于目標和宗旨方面的分歧而從達達派中分離出來,發動超現實主義運動。但是在對資產階級傳統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強烈反叛這一點上,他們卻與達達主義并無二致。超現實主義流派的正式形成和運動的開展,是以一九二四年這一派別的領袖布洛東發表《超現實主義宣言》為標志的。超現實主義者在政治上極力標榜“革命”,以“前鋒派”自居。超現實主義的文藝主張主要有兩點:一是所謂“無意識書作”(或稱“自動寫作”),認為要達到絕對的真實,寫作應當是純粹無意識的,不能受任何理性的支配,“要摒棄所有笛卡兒的因素”。詩人在寫作時,只須把腦子里涌現出來的東西快速記下,詞與詞之間、句子與句子之間全靠一種“偶然的結合”。二是寫幻覺和夢境。幻覺和夢境都是不受理智支配的下意識活動。在這里,一些完全沒有聯系的東西湊在一起,組成莫名其妙的畫面。超現實主義者最愿意說的一句話是:“雨傘和縫紉機在手術臺上相遇,這也是美。”迭斯諾斯的《夢幻》和布洛東的《可溶解的魚》是反映超現實主義的上述創作主張和美學思想的代表性作品。超現實主義流派由于內部政治和藝術觀點方面的分歧,從二十年代后期發生分裂,到了三十年代隨著國際形勢急劇發展,法西斯勢力的抬頭,階級斗爭的日趨尖銳化,原有的裂痕進一步擴大。成員各奔東西。到了三十年代后期,超現實主義作為一個流派,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它的影響并未完全消失。這一影響在其后出現的許多標榜反傳統的現代主義流派中反映出來。超現實主義是為西方現代主義文學藝術開辟道路的重要流派之一。
上一篇:趙氏孤兒
下一篇:越南義安-河靜蘇維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