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你早》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90 彩色片 110分鐘
中國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演:張暖忻 編劇:唐大年 攝影:張錫貴 花青 主要演員: 馬曉晴(飾艾紅) 王全安(飾鄒永強) 賈宏聲(飾陳克明)
本片獲1990年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
【劇情簡介】
寒冬的早晨,路燈還沒有熄滅,99路汽車售票員艾紅、王朗并排騎車進了車場,場領導向他們介紹了新來的司機鄒永強。在車上,艾紅無心售票,一會兒修修指甲,一會兒向外看時髦服裝,不時望望司機鄒永強。王朗很熱心自己的工作,麻利地撕著票,嘴不停地給乘客介紹情況。又一個冬日的黎明,王朗在老地方等艾紅一起上班,卻不見她來,到車場才發現艾紅與鄒永強盡情談笑,這使王朗很不是滋味,他一天都沒有說話。一個星期天,艾紅在商場遇到鄒永強,兩人逛起商店,聊得很投機,玩得很開心,逐漸倆人要好起來。鄒永強總來艾紅家,可是看到漂亮衣服買不起。
鄒永強帶艾紅去一家飯館吃燒烤,老板是鄒永強的同學,大把花錢如同流水,這使艾紅眼活心動,她要求鄒永強下海掙錢,鄒永強心中無底,沒有答應,兩人鬧翻了,鄒永強因而開車時胡思亂想,出了事故。艾紅卻遇到了一位自稱是新加坡留學生青年陳克明。他送給艾紅金項鏈、錄音機,帶艾紅逛酒吧,玩歌廳,使艾紅陶醉在夢一般的生活中,忘記了工作和朋友,可當她發現自己懷孕以后,再去找陳克明,才發現他是假留學生,真倒爺。鄒永強知道后,帶人痛打了陳克明,艾紅也離開了公共汽車交通公司。
一年后的一天上午,鄒永強照樣開車營業,到一個站后,上來竟是艾紅與陳克明,他倆將裝著衣服的大包小包提上了汽車,臉上洋溢著充實和幸福……
【鑒賞】
《北京,你早》是一部描寫女性歸屬的影片。在經典的電影敘述中,女性只作為一種客體而存在,她承擔著價值和意義,女性的離異,象征著對一種價值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生存狀態的摒棄和否定;女人的歸屬,象喻著講述故事的年代,對一種價值觀念、一種精神品格、一種人格力量的肯定和贊許。
《北京,你早》講述的是一個女人在三個男人中漸次轉移的故事,女人從一個男人轉到另一個男人,暗示著社會的價值取向眼花繚亂的生活表皮下,悄悄地發生著歷史的潛行。
女主人公并不是常規倫理話語所否定的壞女人,她通過男主人公視角呈現于銀幕的時候,其表象本身可愛、樸實、親切,完全符合傳統文化的審美標準,我們在影片的前半部中看到,艾紅在家中搬蜂窩煤,熬大米粥,伺候病中的爺爺,這一系列動作給人孝敬老人、隨和聽話的印象。不僅如此,影片還描述了她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勤勤懇懇、起早貪黑的動作系列,進一步勾勒了她作為普通勞動婦女的整體面貌。從肖像造型上看,她大眼睛,直鼻梁,五官搭配得端正漂亮,雖然文化低,略顯俗氣,但眉宇間透出善良和堅毅,看得出是個負責任的姑娘,絕非水性楊花、妖嬈賣弄之輩。影片中有一個鏡頭表現出鄒永強看艾紅看呆了,艾紅的肖像造型和動作造型完全符合女性主義理論家勞拉·穆爾維所說的“戀物”,具有視覺意義上的審美愉悅感和道德意義上的可靠保險感,合情合理地成為男性追求的對象。
艾紅的追求者之一鄒永強正直、誠實、忠厚、質樸,影片精心刻畫了他對工作的負責精神,危難時的挺身而出,尊重老人,忠于職守,體貼女友,頗有騎士風度,他彈吉他,拉二胡,不乏才華詩意。從肖像上看,他勻稱、精干、端正,具有男子漢的氣概和現代氣息,在傳統文化眼光中,他是標準的好男兒,是80年代男性觀眾得以認同的對象,女性觀眾得以迷戀的對象。那么艾紅為何最終離他而去呢?
艾紅是個見異思遷的姑娘嗎?非也,陳克明(以下用他在影片中的小名:克克)兩次請艾紅喝咖啡,都被艾紅斷然拒絕,那么艾紅為何痛下狠心,與鄒永強分手離異?原來,艾紅不滿足于現有的生存狀態,她希望像在合資公司工作的女友那樣,掙得多一些,為此她不怕冒險,決心調出原單位。
我們對這一情節的興趣,不在于具體的調動工作本身,而在于艾紅的生存哲學,她顯然不屬于安于現狀、安分守己、樂天知命的古老傳統,她不愿意聽任命運的安排,不愿順時而處,隨遇而安,希求憑借自身的力量,改變現狀,創造新的生活。然而,在影片中,艾紅的希望并沒有實現,她本想去合資公司,可公司的空缺被人頂了,艾紅的希望化為泡影,于是把這種希望寄托在未來的丈夫身上,由男性來滿足她的愿望,于是艾紅在影像系統中,成為一種觀念,一種價值獎勵的符碼。
然而鄒永強讓她失望了,影片在贊美鄒永強的同時,也在消解著鄒永強。我們看到,鄒永強成年累月地給父親倒洗腳水,又給上司的父親倒洗腳水,他對父輩尊敬孝敬,對領導言聽計從,在父輩和權威的庇護下,滋養惰性,不圖進取,怕冒風險,安貧樂道,不思創造,知足常樂。可艾紅對此不理解,不答應,她與鄒永強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本質上是歷史性的人格差異,是人生哲學和價值觀念的根本不同,因此艾紅痛下決心,離他而去,奔向了克克。
同鄒永強相比,克克的第一特點就是比鄒永強闊,在闊的基礎上,他完全采用了現代化的交際方式和消費方式,請她玩卡拉OK,喝咖啡,聽音樂,給她買衣服,送錄音機,帶她玩山逛景……在那個年代,這一切都是全新的物質文化生活。
隨著八九十年代中國市場經濟的日趨完善,市場經濟的價值觀念也逐漸得以建立,它已開始扭轉著傳統文化價值中的某些觀念,人們開始認為,與闊、與錢相聯系的,不一定都是“喻于利”的小人,錢可能還意味著勇于進取的開拓精神,可能意味著不怕吃苦受累的實干精神,可能包括為改變生存狀態所做的艱辛努力,克克干個體艱難曲折,影片雖然沒有正面展示,但也一定不是輕而易舉。他想必也少不了起早貪黑,流汗受累。隨著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得以落實,“富人必壞” 的邏輯也逐漸得到扭轉。
編導沒有把克克完全寫成一個壞人,影片呈現出的完全是一個英俊瀟灑、正直高雅的男子漢,在追求艾紅的過程中,他彬彬有禮,幽默機智,落落大方,流露出一種優雅的書卷氣,在卡拉OK克克為艾紅演唱那場戲中,編導用160尺中全景鏡頭,展現克克的歌唱,那嗓音歌喉,那手勢動作,那燈光效果,那拍攝角度,把克克那升騰的青春感,蓬勃的生命力、飄散的詩意和充沛的激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克克簡直是一個現代的白馬王子,哪一位男性觀眾不愿透射其中,向他認同,女性觀眾也會為克克的風采和激情所吸引,成為克克的迷戀者。在這迷戀之中,女性觀眾也與男性觀眾一起認同了克克所代表的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克克開始領導敘事,控制敘事,開始成為敘事的中心和動力。艾紅非他莫屬。曾經認同了鄒永強的觀眾這時候可能產生一種失落感,新的生存哲學和價值觀念已經通過克克的形象塑造顯出勃勃的生機。
講述故事的年代是改革開放深入人心、歷史車輪不會倒退的年代,與這 一歷史性變革同步的影片通過女性的歸屬,反映了社會向市場經濟價值取向的移轉。我們不會忘記,在本片第386號全搖鏡頭中,王朗、鄒永強沉重地走在黎明前的北京大街上,一輛灑水車緩緩駛過,洗禮著北京即將消逝的夜晚,對音樂惜墨如金的導演,在這里使用了一段沉思般的音樂(整個影片除在這里外,僅在開頭使用了一段無聲源音樂),這樣的畫面與這樣的音樂并置,使與鄒永強認同的觀眾陷入沉思。
緊接著,影片以寓言敘事體的格局,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光明的尾巴”:一年以后,身著新潮服裝的艾紅與并非壞人的克克登上這輛公共汽車,他們非常氣派地把大包、小包搬上車,一幅“興旺發達”的景象。王朗問艾紅過得怎樣.艾紅說:挺好,然后指了指克克說:“這是我愛人”,這像是對鄒永強、王朗的宣布,也像是對觀眾的證實。可以說,這是歷史的證實,它標志著價值觀念的歷史性遷移已經開始。
不管編導是否這樣自覺地設計過,影片事實上通過艾紅肯定著改革開放的新話語以及這種新話語帶來的新精神和新人格,以這種精神人格為基點所展開的行為方式,新鮮、生動,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確像北京的早晨。
上一篇:《關于愛情的短片》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南風》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