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78 彩色片 114分鐘
聯(lián)邦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電影制片廠攝制
導(dǎo)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編劇:湯姆·斯多帕特(根據(jù)弗拉迪米拉·納波科夫同名小說改編) 攝影:米歇爾·巴爾豪斯 主要演員:迪克·鮑嘉(飾海爾曼) 安德烈·費雷奧(飾莉迪婭) 伏爾克·施佩吉爾(飾阿達里昂) 克勞斯·羅維茨(飾費利克斯)
本片獲1978年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政府最佳導(dǎo)演、最佳攝影、最佳美工金質(zhì)獎
【劇情簡介】
1930年,柏林。
一幢別墅里,一個紳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和一位妖嬈的胖乎乎的女人偎依在窗前,望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他們是俄國人海爾曼和妻子莉迪婭。海爾曼正感嘆地為妻子吟詩:“冬天,啊!柏林的冬天又來臨了。馬夫喝足了一肚的酒,駕著馬車,駛過那白雪皚皚的森林,周圍一片寂靜,只聽見狼的嚎叫聲。莉迪婭,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存在?我們失去的俄國已一去不復(fù)返了……”
海爾曼是德國一家巧克力工廠的老板,他的別墅相當考究,臥室、盥洗室、走廊、客廳全部用玻璃作隔板,門也是玻璃的,而且玻璃上還配有各種圖案。海爾曼來到臥室,屋內(nèi)一張高級雙人彈簧床,邊上有一個大沙發(fā)。莉迪婭正在換衣服,往身上噴灑著香水,海爾曼透過層層玻璃觀看著妻子的一舉一動,同時走到床前掀開床罩。莉迪婭雖然已在德國生活了7年,可她的德語糟透了,海爾曼非常氣憤,為此倆人又爭論起來。海爾曼要換睡衣,發(fā)現(xiàn)床底下一雙紅襪子,責問妻子:“這是誰的紅襪子?”“噢!是阿達里昂的”“你那表兄只能進動物園!”
海爾曼穿上一件褐色綢緞睡衣站在床前,莉迪婭脫光了衣服,爬上床仰臥著。海爾曼抱著裸露的妻子,兩眼卻呆呆地注視著前方,在屋內(nèi)閃爍的燈光下發(fā)現(xiàn)另一個海爾曼此時卻坐在客廳電視機旁的大沙發(fā)上,正看著自己與莉迪婭在床上做愛。
第二天一早,莉迪婭驅(qū)車送丈夫上班,車停在一家巧克力工廠前,倆人在車內(nèi)接吻告別。廠長辦公室內(nèi),胖胖的廠長助理繆勒見廠長來上班,馬上遞上一塊巧克力,海爾曼送進嘴里嘗了一下:“太苦了!要不就不夠苦!”他邊說邊走向屋內(nèi)放著金魚缸的桌子前繼續(xù)對繆勒說:“有些姑娘要求苦一點。可富人呢,希望多點奶油和巧克力,我母親就是如此,喜歡吃巧克力,胖得無法形容!對不起,我不該講這些。現(xiàn)在的問題不是巧克力,而是紐約!市場上700萬馬克被美國人奪去了!我們德國要賠款,這要花不少錢!”德國市場上德國生產(chǎn)的巧克力銷售情況不好,不少巧克力工廠倒閉了,海爾曼聽說杜塞爾多夫有一家巧克力工廠等待著有人去接收、購買,便獨自一人前往。他看到工廠已聽不見隆隆的機器聲,在車間里看到成堆的新產(chǎn)品——巧克力人,他決定再考慮一下,明天給予答復(fù)。可廠長好奇地問道:“海爾曼是你的姓還是名?”海爾曼說:“姓和名都一樣,我父親是德國人,母親是俄國人,父親在與母親結(jié)婚時送她一顆紅寶石,可她喜歡巧克力,我就成了巧克力工廠主,我妻子也是個巧克力中毒人,我反對過紅軍,在革命后作過斗爭,紅軍把我們趕出來了,不知道該上哪兒,但還是生存下來了!”廠長聽完海爾曼的自述,馬上說:“現(xiàn)在我已決定,你可以離開這兒了。”
海爾曼的計劃沒成功,他沒興趣回家,妻子總是與她的表兄鬼混。他獨自一人來到漢堡郊外,結(jié)識了一位衣服襤褸的流浪漢,名叫費利克斯·維貝爾,他請求海爾曼為他找一份工作。此時海爾曼突然閃過一個念頭,為什么不能像電影中那樣找個替身演員呢?他請費利克斯吃飯,然后告訴他:“你以后開我的車,穿我的衣服,到那條熟悉我的街上去,然后你可以得到1000馬克!”可費利克斯不信這一套,不過他為了有工作可做,還是答應(yīng)再次相約在漢堡郊外的森林。倆人見面后互相交換衣物、證件,開始了海爾曼的計劃。海爾曼為費利克斯修剪頭發(fā)、指甲、戴上戒指,換上筆挺的西服,自己穿了上費利克斯破舊的皮夾克,胡子已幾天沒刮了,竭力使自己長得與身份證上的費利克斯相像,他把一切都安排好了,請費利克斯往前走,舉槍把他打死了!
兩位警察來到海爾曼家,告訴他妻子:“您丈夫被殺了!”在教堂舉行的葬禮上,保險公司經(jīng)理付給莉迪婭一筆保險金。可過了幾天,警察又告訴莉迪婭:“被殺害的人是誰不清楚,只是穿著您丈夫的衣服,口袋里裝有您丈夫的身份證!”
海爾曼裝扮成費利克斯來到瑞士一家小旅館居住。飯后客人們?nèi)齼蓛删奂诼灭^外的草坪上散步,一位戴眼鏡的房客拿著一份當天的報紙過來問海爾曼:“您認為標準的謀殺案應(yīng)是什么樣的?”海爾曼漫不經(jīng)心地回答:“標準的謀殺案是沒法偵破的,就是殺人犯殺的是自己。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但標準的謀殺案必定是被殺的是兇手本人。”房客告訴他,因為警察不知道誰是被殺的人,所以沒法找到兇手。海爾曼聽了非常緊張,心里七上八下的,他感到馬上要露出馬腳了,決定轉(zhuǎn)移,尋找一個更隱蔽的地方。
傍晚他來到一家僻靜的山村小旅店,一位年輕的女主人迎上前去,“您想要什么?”“有房間嗎?”“有!”“太好了!我可以躲進美好的世界里!我是音樂家。”女主人高興地接著說:“去年來了一位演員,他的名字叫……”海爾曼對女主人的話根本不感興趣,拿起鑰匙鉆進了那間小屋。
早晨,破舊的小屋內(nèi)射入幾縷陽光,外面?zhèn)鱽淼蔚未鸫饛奈蓍芰飨聛淼挠晁暋:柭蜷_窗戶向外望去,眼前是一排又一排小屋,屋后是山,他突然感到這是阿達里昂曾經(jīng)畫過的南部小山村,耳邊響起了表兄的笑聲。此時阿達里昂正在那兒作畫,抬頭突然看到了海爾曼。
小旅店外兩輛警車停下來,走下四五個警察,由阿達里昂帶路,來到海爾曼的小屋門口。海爾曼一人在小屋內(nèi),打開身份證看著費利克斯的照片,警察進屋便問:“你是海爾曼嗎?”海爾曼本能地站起來“是的!”把手中的費利克斯身份證交給了警察。海爾曼被押下樓,他走向樓下持槍的警察,對著鏡頭說:“我們正在這兒拍一部電影,一分鐘后我將要出來了,但你們要把警察擋住。我是個電影演員,我現(xiàn)在要出來了,別看著攝影機,現(xiàn)在我出來了!”畫面上,海爾曼惶恐不安的臉。定格。演、職員表徐徐出現(xiàn)在銀幕上。
【鑒賞】
法斯賓德曾經(jīng)說過:“我要用我的影片蓋成一座房子,有的是地窖,也有的是墻、窗戶,總之最后要變成一座完整的房子”。《絕望》一片可以是他房子中的一部分,至于是墻還是窗戶那就無關(guān)緊要了。
《絕望》是法斯賓德根據(jù)納波科夫的長篇小說《絕望》改編成影片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小說是供人閱讀的,讀者看小說時,可以想象出各種各樣的畫面;而電影用畫面與音響效果幫助讀者讀解小說則是一個翻譯和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必須真正理解小說作者的目的與意圖。法斯賓德自己是怎么理解小說作者的意圖呢?法斯賓德曾說過:“我拍《絕望》的原因產(chǎn)生于這樣一個念頭:每個人一生中都有這樣的時刻——不論是心靈還是軀體都明白一切都完了。活下去對他來說已不會再有什么新的情感或新的體驗,一切將是日復(fù)一日,周而復(fù)始,所謂的‘娛樂’也將是迫使自己去‘享有’的娛樂,再也不能從事物之中得到純真的愉悅。這時大多數(shù)人便重新開始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們參與政治活動并且開始維護現(xiàn)有的體制。對我來說《絕望》講的是一個人,他不肯讓生活終止于此,他認為日復(fù)一日、周而復(fù)始的生活根本不叫生活,他殺死了一個他認為是自己化身的男人,并試圖接替那個人的身份,盡管他很清楚自己與那個男人并不相像,他將自己的意志轉(zhuǎn)移到狂人的世界中去,他指望在那個世界里能開始一種新生活,我不知道那是否可能,因為我還沒有瘋狂到那個份上,但我能充分想象一個人被逼到那步田地時的情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影片講的還是一次自殺,他若想重新開始一種新生活,必須先殺掉自己,所以,他殺死了一個他幻想是自己化身的人。”
《絕望》是一個帶有臆想狂的主人公海爾曼引出的一段準寓言式的故事。
海爾曼作為一個俄國后裔,在德國開了一家巧克力工廠,妻子莉迪婭是個俄國人,沒主見地整天沉湎于巧克力與男人中間。德國戰(zhàn)后經(jīng)濟危機,使海爾曼的工廠無法經(jīng)營下去。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妻子整天與表兄眉來眼去,好長一段時間里,每當夜晚他上床與妻子作愛時,常常可以離開自己的軀體,坐在一邊觀察著自己,看到床上那個沒有靈魂只有軀殼的客體在與妻子作愛,而自我意識還存在的主體卻坐在遠處的沙發(fā)上望著那個客體的“我”。按照常理,想象中的我要比現(xiàn)實中的我強大,但當自己發(fā)現(xiàn)或感覺到現(xiàn)實中的我沒有想象中的我那么強大、有力量或者有能力、有權(quán)力時就會感到難受。于是海爾曼想出了一個普通人無法理解的“絕招”。
在一次出差途中,海爾曼無意中認識了一個乞丐,他請求海爾曼能為他找份職業(yè)。海爾曼突然發(fā)現(xiàn)費利克斯與自己長得非常相像。這純粹是海爾曼的臆想。于是他與費利克斯保持著通信聯(lián)系,并與他相約不久再見。同時他偽造了一封匿名信,告訴人壽保險公司經(jīng)理“有人要詐騙自己的錢”,把妻子的表兄阿達里昂打發(fā)走,給他一筆錢,叫他去搞一個身份證,去南方重新開始生活。從著手實施計劃開始,海爾曼已不再刮胡子,他竭力使自己變得更像費利克斯,他告訴妻子他有一個與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哥哥,這個哥哥曾經(jīng)把自己的妻子殺死后也自殺了,也許他自己也會像他哥哥一樣。他告訴妻子聽到他被害的消息時不必吃驚,要想作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并約定也許兩三個星期后倆人能在瑞士見面。之后,他打死了“自己”,躲進了一家小旅館。但最終這件奇妙的謀殺案還是被偵破了。
海爾曼希望在生活中扮演一個新的角色,他第一次見到費利克斯時就自我介紹說是個電影演員,因為要在一部影片中扮演一對雙胞胎,只好請費利克斯幫個忙。到影片結(jié)束,警察將他押下樓時,他還說:“我們正在拍一部電影,一分鐘后我將要出來了,我是電影演員。”導(dǎo)演在這里點了題,人本身就是演員,在人生大舞臺上扮演著各種各樣的角色。所以這影片故事的本身不過是一個載體,它負載著某些促使人們思辨的符號;這些符號既要清晰流暢地表達事件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又要盡可能深刻地挖掘其深邃豐富的內(nèi)涵,因此,影片具備了“寫實”與“寫意”平行發(fā)展的特點。
與其他幾部影片的藝術(shù)處理方法一樣,法斯賓德在《絕望》里也運用了大量的內(nèi)景,并且充分運用套層結(jié)構(gòu)的布景,采用多空間交錯、多層次縱深的環(huán)境,來展開場面調(diào)度;影片中屋中有屋,室內(nèi)有半透明玻璃的隔窗,連女秘書的辦公室也是如此;與妻子說話時總是隔著玻璃;第一次看見費利克斯也是隔著好幾層玻璃的……這些設(shè)想和安排都是為了造成人物彼此之間不能溝通的視覺障礙,同時又產(chǎn)生了鏡子或玻璃層層反射的復(fù)雜影像效果。法斯賓德善于處理室內(nèi)心理劇,這也與他早年從事的職業(yè)有關(guān),他深深懂得人物心理動作的微妙和內(nèi)在張力。
法斯賓德在《絕望》里第一次拋開原來的創(chuàng)作班子,與外國人合作。編劇湯姆·斯多帕特是個英國人,法斯賓德原打算拍一部英國式的影片,于是找了一個英國編劇。他們之間也產(chǎn)生過一些分歧,斯多帕特希望由一個演員同時來扮演海爾曼和費利克斯,但法斯賓德堅決反對,他認為如果某個人遇見了另一個長得很像他的人就毫無意思了。如果讀起小說來也許這是一個相當難解的故事,可看電影就會一目了然。法斯賓德沒有百分之百地照劇本去拍,他認為劇本給導(dǎo)演留下的想象余地越大,這種劇本就越好。英國著名演員迪克·鮑嘉是個非常出色的演員,法斯賓德認為每天和這樣的演員一起工作都是一次挑戰(zhàn),他能準確地傳達法斯賓德的創(chuàng)作意圖,同時又為角色添加許多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他們能不斷使作品產(chǎn)生新的魅力,所以拍完《絕望》后,法斯賓德決定不再與那些毫無獨創(chuàng)性的老班子演員合作了。可是與外國演員合作,制作成本太高,法斯賓德雖有這樣美好的愿望,但仍實現(xiàn)不了。1979年他拍攝《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時,再次打電話找他的老搭檔漢娜·許古拉,邀請她出任女主角,結(jié)果影片也拍得相當精采,首次打入美國市場并獲得成功。
上一篇:《納什維爾》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羅馬11時》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