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誡》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1956 彩色片 (寬銀幕) 219分鐘
美國派拉蒙電影公司攝制
導演:西席·地密爾 編劇:艾尼亞斯·邁肯基 小杰塞·拉斯基杰克·蓋瑞斯 費雷德里克·弗蘭克 攝影: 洛亞爾·戈里戈斯 約翰·瓦倫 瓦拉斯·凱利 主要演員:查爾頓·赫斯頓(飾摩西) 尤爾·布連納(飾拉美西斯) 安娜·巴克斯特(飾奈費爾提莉) 塞德里克·哈德威克爵士 (飾法老賽撒) 約翰·德萊克(飾約書亞) 德伯拉·派該特 (飾尼利亞)本片獲1957年美國影藝學院最佳響音、最佳特技效果兩項奧斯卡金像獎; 1958年國際猶太教聯(lián)合會托拉金獎
【劇情簡介】
上 集
前奏音樂結束后,大幕徐起。73歲高齡的電影大師地密爾走上舞臺,開宗明義地對觀眾說:“你們將要看到的,是一個3000多年前發(fā)生的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爭自由的故事;它的主題是‘自由的誕生’和‘律法的建立’。”
地密爾繼續(xù)講述神的創(chuàng)造和人的善惡。化入全景:青銅雕塑般的以色列奴隸們頭對地、背朝天,在埃及監(jiān)工的皮鞭下修建神廟。一個利末族以色列(希伯來)女奴生下一個健壯的男嬰。因為法老下令要將所有的以色列男嬰扔到河中溺死,女奴便把孩子藏在一個用蒲草編成的籃子里,放入河中,向遠方漂去。媽媽留下他的一半頭巾,希望有朝一日能破鏡重圓。孩子的姐姐在蘆葦叢中走著,守護著河中可憐的弟弟。埃及公主美奈特和一群宮女正在河邊戲耍,她發(fā)現(xiàn)了蒲草籃子,見一個可愛的男孩在里邊哭泣,頓生憐憫之心,便打發(fā)走年輕宮女,把孩子抱出來。一位老侍女見狀既驚又喜,趁公主不注意,把籃子中孩子的半條頭巾藏在懷中。公主美奈特視男孩為己出,奉若掌上明珠,給他起名“摩西”(從水中拉上來的意思),法老賽撒和王宮內(nèi)外都視摩西為埃及王子。而他的生母卻只能被找來作奶媽。
摩西長成一個魁偉英俊的青年人,法老賽撒十分喜歡他,甚至勝過喜歡自己的親生兒子——傲慢、兇殘的拉美西斯。摩西和拉美西斯也是一對天生的仇敵。拉美西斯不僅認為摩西是自己繼承法老金冠的政敵;而且視他為自己的情敵——拉美西斯深愛美貌聰慧的王妃奈費爾提莉,而奈費爾提莉卻更愛摩西。拉美西斯因此視摩西為眼中釘、手中刺。
拉美西斯倨傲不遜,不斷征戰(zhàn)。為了贏得法老垂青,摩西征集大批勞工,修建巨城。在埃及監(jiān)工的鞭打折磨中,以色列勞工苦不可言。奴隸約書亞被懸在半空中制作浮雕,烈日當空,口渴難耐。送水女尼利亞路過此地,他下來想喝點兒水,但遭到監(jiān)工巴伽鞭打,被迫升到高處繼續(xù)干活。在他腳下,奴隸們正在運輸巨大的石料。一位老婦人在石碾前涂抹潤滑油時,衣帶被石碾壓住,十分危險。送水女尼利亞請求監(jiān)工巴伽讓工人停下來,但遭到辱罵。千鈞一發(fā)之際,約書亞從高空滑下,和尼利亞一起找摩西求情。摩西喝令停工,救出老婦,他沒有想到這就是他的生身母親!在這次歷險中,摩西對約書亞極為欣賞,約書亞也和尼利亞互萌愛情。這一切都遭到巴伽的仇視。
奴隸們患難中并沒有忘記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和神的許諾。他們不時反抗埃及人的壓迫,還組織起來,砸倉分糧。摩西在法老面前抱怨說:“連奴隸們都崇拜他們的神,而我卻只能為你效勞。”一天,老侍女拿出那半截頭巾,對王妃奈費爾提莉說摩西是希伯來人的后裔。王妃怕聲張出去,便殺人滅口。摩西正巧進來找王妃,意外發(fā)現(xiàn)了另一半截頭巾,便問養(yǎng)母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奈特帶他去見生母,母親只說了一句話:“亞伯拉罕要通過我的兒子實現(xiàn)他的鴻圖大業(yè)。”摩西讓她發(fā)誓,讓她看著自己的眼睛,說明她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生身母親。老婦人暈倒在地,摩西把兩塊頭巾聯(lián)在一起,明白了真相,百感交集。
拉美西斯不遺余力地四處敗壞摩西的聲譽。摩西弄清他的身份后,常和希伯來苦工一起干活。當他體會到奴隸們受著非人的折磨時,便開始幫助他們。一天,當監(jiān)工巴伽命令勞工們剁草和泥作磚時,一位老人不堪忍受巴伽的鞭打,說了一句:“我們不是動物,我們是人,是神按照他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的人!”巴伽惱羞成怒,扔短刀朝他刺去。摩西從泥漿中抱起老人的遺體向岸上走去。老人死前用微弱的聲音向上帝祈禱自由,使摩西深受感動。
巴伽看中了年輕美貌的尼利亞,將她盛裝打扮,要占為己有。約書亞跳到后院放火,想救出心上人。巴伽叫人前來抓住約書亞,把他吊起來,殘酷抽打。摩西闖進來,奪過鞭子,用短刀殺死巴伽,救出約書亞,并對他講述了自己的真實身世。一個老仆人偷聽到他們的談話,隨即向拉美西斯報告。
拉美西斯證實了摩西是奴隸的后代,又以殺人罪為由把他捆綁起來,帶到法老面前,說出了摩西真實身世和所作所為,舉座皆驚。法老心灰意冷,命令把他吊在洞中,嚴加拷打。王妃奈費爾提莉雖然也知道了摩西的身世,但是仍然衷愛于他。幾天后,拉美西斯把摩西放逐沙漠,以期他葬身沙海。臨別時拉美西斯扔給他一根拐杖,奸詐地說:“奴隸將成王。再見吧,曾經(jīng)是我的弟兄的家伙!”
摩西在西奈半島的沙漠中忍饑挨餓,受盡煎熬。他頂風冒沙,艱難地行進。畫外音敘說著不堪回首的歷歷往事。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水囊中再也擰不出一滴水。摩西歷盡艱辛但仍堅持著,默念著“為了神的計劃”,一步一步向前走去。當他驚喜地看到遠方的一片綠洲時,終因精疲力盡,暈倒在樹叢中。
那片綠洲的附近正是猶太祭司流珥居住的地方米甸。這天,他的七個女兒到井邊打水飲羊。長女西坡拉發(fā)現(xiàn)了暈倒在樹叢中的摩西,正要上前攙扶,忽然來了三個蠻橫的牧羊人,強行奪取她們的水桶。正在這時,摩西醒來,用木杖打跑了牧羊人。女孩們感激不盡,爭著為他喂水,幫他洗腳。然后,摩西被帶去見她們的父親,并在那里住下來,成為流珥家的牧羊人。
一天晚上,長女西坡拉在野外牧羊,流珥和朋友們在家中舉行舞會,讓摩西從舞女中選一位作妻子。但是,摩西一個也沒相中。他來到野外,向西坡拉傾吐了愛情。他們互相愛慕,因為他們心中有一位共同的神。不久,約書亞也來到米甸,幫他照顧羊群。一天,摩西來到和烈山。突然,一叢荊棘中冒出火焰,耶和華神向摩西顯現(xiàn),命令他回埃及并帶領他的人民爭取自由。他回到米甸,妻子和約書亞發(fā)現(xiàn)他的頭發(fā)和胡須都花白了。但是,摩西卻精神振奮,因為他已經(jīng)被神的圣靈充滿。
下 集
法老賽撒一病不起,死前還念念不忘摩西。他死后,拉美西斯成為新王,實行鐵腕統(tǒng)治。奈費爾提莉成為王后,并為他生下一位王子。摩西和兄弟亞倫回到埃及,并找機會參加了拉美西斯召見外國使者的儀式。輪到摩西獻禮時,拉美西斯嘲諷地說:“來自至高無上的王國的人,帶來了你的神的話了吧!”摩西提出要“把以色列人帶出埃及,因為這是根據(jù)神的律法,而不是聽命于其他任何人。”摩西說完,伸出手杖,扔到地上。手杖馬上變成一條大蛇。法老拉美西斯也不示弱,扔出兩條手杖,變成兩條大蛇。但是,他們很快就被摩西手杖變成的大蛇咬敗。
摩西來到以色列人中間,但是埃及官兵很快趕來驅散他們,并把摩西和亞倫帶到宮中。拉美西斯不但拒絕摩西的正當要求,反而竭盡刁難之能事。為了讓他知道耶和華神的威力,摩西讓亞倫用手杖變魔術。頓時,法老王宮內(nèi)外的泉水、河水全部變成鮮血。拉美西斯十分害怕,躲進深宮,仍堅持不讓希伯來人出埃及。摩西揮動手杖,一霎間,電閃雷鳴,下起了冰雹,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冰雹落地,燃起大火。法老拉美西斯為此驚恐不已。而王后奈費爾提莉仍眷戀摩西。她不顧丈夫的威嚴,偷偷來見摩西。摩西重任在肩,嚴厲拒絕了奈費爾提莉的糾纏。
耶和華神為了使埃及人放以色列人離去,繼續(xù)通過摩西向法老施加壓力。在這一年的正月十日夜晚,以色列人根據(jù)神的旨意,開始過“逾越節(jié)”。他們殺公羊羔取血吃肉,并把羊血涂在門框和門楣上作記號。當夜,藍色的云彩遮住了彎月,黑色的煙霧四處滾動,耶和華降災于埃及,殺掉所有頭胎兒子。凡用羊血作了記號的猶太人,都免于災難。法老拉美西斯和王后奈費爾提莉的獨生子也成為犧牲品。為此,拉美西斯精神幾乎崩潰,只好同意摩西率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在埃及度過了430年被奴役的生活后,耶和華神終于把他們領向了返回故鄉(xiāng)、建立新生活的道路。就連當年和埃及人狼狽為奸、并搶走了約書亞的戀人尼利亞的希伯來工頭達森也加入了這支大軍。
王后奈費爾提莉對摩西由愛變恨,甚至產(chǎn)生了強烈的復仇心理。當近百萬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的蘭塞后,奈費爾提莉利令智昏,慫恿拉美西斯率兵去追殺摩西和他的人民。當摩西率眾抵達紅海岸邊宿營時,拉美西斯率領大隊兵馬趕來。以色列人兵慌馬亂,進退兩難。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摩西得到耶和華神的啟示。他把手中的手杖伸向敵兵,一道沖天的火柱擋住了埃及人的去路;他又把手杖伸向大海,海水馬上左右分開。摩西指揮眾人一一迅速穿過。拉美西斯及其率領的兵馬見狀大為驚愕,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猶豫很久,等待以色列人到了對岸,拉美西斯才下令繼續(xù)追趕。當埃及軍隊全部進入海底的陸面時,摩西又一次揮動手杖,剛才被分開的海水馬上合攏,埃及全軍葬身海底。拉美西斯只身返回王宮,這位從來不相信神的法老感嘆地說:“上帝就是上帝!”
經(jīng)歷了數(shù)年的艱辛,以色列人走出了西奈半島的沙漠,來到西奈山下的曠野。達森趁摩西登西奈山拜神之際,蠱惑人心,企圖讓尚未安定下來的以色列人忘掉他們的神,而去崇拜一頭金牛,并煽動他們及時享樂,甚至胡作非為。百姓中頓時幫派紛爭,道德墮落,景況愈益混亂。耶和華神洞察一切,十分惱怒。在西奈山陡峭的懸崖上,在摩西身邊,他用飛旋的火焰寫下了“十誡”。摩西取下刻有“十誡”的兩塊石板,回到山下。目睹人們的墮落,他痛心疾首,高聲宣講耶和華神的律法。人們有的在聽,有的在嘲笑、喧鬧。摩西憤怒地將石板扔向圍著金牛狂歡亂叫的人群,擊毀金牛,隨即電閃雷鳴,山崩地裂。以色列人的敗類達森和金牛以及那些瘋狂的異端分子都被裂開的地面吞沒。其余的人們?nèi)鐗舫跣眩瑢σ腿A神和他的“十誡”頓生敬畏之心。
又是40年過去了。自強不息的以色列人憑著對神的堅定信仰,終于看到了上帝應許他們的那塊土地。但是,年邁的摩西并沒有和他的人民一起奔向藍天下新的地平線,而是站在一片高處,把那根神奇的手杖傳給約書亞,囑咐他把記載著“十誡”的《圣經(jīng)》一代一代傳下去,永遠遵守神的誡命,去爭自由。
【鑒賞】
西席·地密爾(1881-1959)是國際電影大師,也是國際影壇、特別是好萊塢最著名的“圣經(jīng)題材電影”導演。1923年他拍攝了黑白無聲片《十誡》,把《圣經(jīng)》中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故事和現(xiàn)代人違背先哲律法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曾經(jīng)引起很大的轟動。地密爾本人是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但是作為一名電影藝術家,從那時起,他就堅持認為拍攝“圣經(jīng)題材電影”,不能僅僅宣傳《圣經(jīng)》的教義,更重要的是通過壯觀的景象、生動的人物、戲劇性的情節(jié)和電影化的構成,去表現(xiàn)人類的罪孽和靈魂被拯救的必要性。1927年,他拍攝了配音影片《王中王》,用電影手段講述了耶穌基督的故事。許多觀眾因看了這部影片而成為基督徒,接受耶穌基督為他們的救主。1932年,他拍攝了反映基督教早期歷史的影片《十字架的標志》;1956年,他拍攝了《十誡》這部不論對探索宗教題材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還是對推動電影藝術本身發(fā)展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經(jīng)典作品。
影片《十誡》忠實于《圣經(jīng)》的主題,側重于“十誡”的背景及其意義,但并未局限于《圣經(jīng)》中對猶太人出埃及的描述。為了更完整的表現(xiàn)摩西的生平和業(yè)績,創(chuàng)作者還參考了霍華德·法斯特的小說《埃及王子摩西傳》中的有關素材。影片的主要特色是它那雄偉壯觀的場面、結構嚴謹?shù)臄⑹隆v史感強的服裝道具、令人贊嘆的特技效果、生動逼真的表演、與畫面水乳交融的音樂和音響,以及節(jié)奏鮮明的剪輯等等。這些方面的成就使它在當年的奧斯卡競爭中成為熱門話題;在國際影壇上也曾引起轟動效應。
除了著名的“大遷徙”和“過紅海”等段落外,在表現(xiàn)猶太奴隸大軍修建巨城的場面中,高大的城墻、碩大的石碾和渺小的人影形成極為鮮明強烈的對比。當老婦人差點兒被碾死時,這種對比和快速的剪輯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種強烈的戲劇張力,讓觀眾參與劇情當中,和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這種對比手法在塑造摩西的形象時也發(fā)揮了電影語言的修辭作用。摩西長大成人后,以王子的身份參加法老的升殿受禮儀式,受到包括法老在內(nèi)的眾人的喝彩;整個場面生氣盎然,色調(diào)明快,令人神往。在他身份大白,又犯有殺人罪而被帶上法老的殿堂的段落中,鞭聲和開門聲連在一起;他在殿堂上受到辱罵,整個場面調(diào)子低暗,顯得緊張沉重,又令人擔憂。在表現(xiàn)出埃及的段落中,地密爾不但渲染了場面的宏大,而且穿插了許多生動的細節(jié),如鴨子啄食、兒童趕雞、新生兒出世等等,以表現(xiàn)生活的艱辛和尋求自由的意義。
影片的最后一個段落具有史詩般的韻味:猶太人在西奈沙漠經(jīng)歷了40多年的磨難,終于看到了未來的家鄉(xiāng)——遠方藍天下有青山、有綠水的大地,那個神早就應許過的地方。這時摩西停住了腳步,慢慢登上一道山崗,深情地目送他的人民走向新的家園。他矗立的形象如同大理石雕塑,記載著猶太人數(shù)百年的滄桑,使人看到歷史的積淀和人類文明的新開端。“把《圣經(jīng)》一代一代傳下去,去爭自由”的囑托和渾厚的音樂聲以及大遠景中走向遠方的人們的背影融為一體,使人沉浸在歷史和現(xiàn)實交織的旋渦之中,去回憶過去,憧憬未來。這時,銀幕上迭印出兩行大字:“十誡早已寫就,律法必須成全。”
摩西的形象塑造是影片成功的關鍵。地密爾根據(jù)米開朗琪羅著名雕塑《摩西》的形象造型,選擇查爾頓·赫斯頓(后來曾因扮演《賓虛》的主人公而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獎)飾演猶太人首領和先知摩西。赫斯頓此前當過飛行員,演過戲劇和電影,既有健壯的體魄、英俊的面容,又有相當?shù)乃囆g經(jīng)驗。為了演好這個角色,赫斯頓埋頭研讀《圣經(jīng)》,像主人公摩西3000年以前所作的一樣,他熟背“摩西五經(jīng)”(《圣經(jīng)》的頭五卷書),反復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并且赤腳走過西奈山的石路和沙漠,體驗人物的經(jīng)歷和感情,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個活生生的先知摩西的藝術形象,得到普遍的認可。我國觀眾熟悉的“禿頭明星”尤爾·布連納先飾演埃及王子拉美西斯,后扮演埃及法老,也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和深厚的藝術修養(yǎng)完成了角色創(chuàng)造,得到了普遍好評。
為了取得逼真的銀幕效果,75歲高齡的地密爾和他的創(chuàng)作班子在埃及修建了一座高大雄偉的古城。影片中展示的城墻上的巨幅浮雕、城門兩邊的蹲臥石獅和城外大道兩邊高聳的獅身人面雕塑群像,以及建城過程中巨大的石碾和人山人海般的勞動場面,很容易使人想到在文明和殘酷之間復雜的辯證關系。他們還深入埃及西奈半島的高山和沙漠,實景拍攝猶太人出埃及時悲壯的歷史場面。在拍攝這個段落時,地密爾動用了一萬兩千多人,一萬五千多牲口,行進隊伍長達三英里。為了拍好埃及士兵駕戰(zhàn)車追趕猶太人的高潮段落,地密爾雇用了數(shù)千名埃及軍人,并訓練四個月之久,使他們具有應有的技巧并酷似當時的形象。拍攝過程的一天,地密爾爬上一架一百多英尺的梯子指揮調(diào)動,忽然感到胸部疼痛,下到地面后,便精疲力盡。大夫發(fā)現(xiàn)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要他在影片和自己的生存之間做出選擇。他用了一個晚上反復禱告,第二天就回到拍攝現(xiàn)場,以驚人的毅力完成了攝制任務。他的電影天賦和堅強毅力始終受到人們的尊重。
“把《圣經(jīng)》故事搬上銀幕首先在于誠實,而不能自欺欺人。”這也許就是地密爾成功的秘訣之一。影片完成后,他再也沒有拍攝新片。三年后,他在紐約與世長辭,結束了長達45年的電影生涯。但是他為人類文明留下了50多部長故事片,其中包括他的《圣經(jīng)》題材影片,尤其是這部將永存電影史冊的巨片—— 《十誡》。
上一篇:《十日談》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
下一篇:《午夜牛郎》劇情簡介|鑒賞|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