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黃梅譯曉葦
【原文作者】:尤多拉·韋爾蒂
【原文作者簡介】:
尤多拉·韋爾蒂(1909-),美國女作家,生于密西西比中西部三角州杰克遜的一個中產(chǎn)階級家庭。1929年畢業(yè)于威斯康星大學(xué),曾入哥倫比亞大學(xué)研究廣告學(xué)。1932年回杰克遜,在當(dāng)?shù)貜V播電臺工作。
韋爾蒂從1931年起開始寫小說,1936年發(fā)表著名短篇《一個旅行推銷員之死》。此后陸續(xù)出版了幾部短篇小說集和五部長篇小說,奠定了她的文學(xué)地位。她的大部分小說都以家鄉(xiāng)的種植園為背景,“反映了密西西比州的那些不安的、生活意義不明的、悲慘而又絕望的日子。”她的藝術(shù)特色是善于運用口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采,而且經(jīng)常描寫怪人。她是當(dāng)前美國最受重視的女作家之一,人們已把她與伍爾夫、喬伊斯相提并論。
【原文】:
這是十二月里一個晴朗而又寒冽的清晨。在僻遠的鄉(xiāng)下,有一位頭上包著紅布的黑人老太太,正在橫穿松林的小路上走著。她的名字叫菲尼克斯·杰克遜。她身體矮小,老態(tài)龍鐘,象祖父時代的舊鐘的鐘擺一樣,左右搖晃著,不緊不慢地緩緩穿過陰幽的樹影。她拿著一支傘柄做的細小的手杖,不停地敲打著前邊封凍的土地,在寧靜的空氣中發(fā)出持續(xù)的沉抑的響聲,就象孤寂的小鳥的啼囀,情思冥邈。
她身穿一條拖到腳面的帶黑條紋的長裙,系著同樣長短的圍裙。圍裙是用褪了色的糖口袋做的,兜里塞得鼓鼓囊囊。她的衣著整齊、干凈,可鞋帶卻沒系上,每走一步都可能踩上拖散的鞋帶而跌倒。她直視著前方。由于上了年紀,她目光黯淡,皮膚上布滿無數(shù)縱橫交錯的皺紋,宛若前額上有一棵長滿枝叉的小樹。不過,她的膚色卻是黑里透著金黃,一抹黃色的光暈透過黑色皮膚映亮了她兩頰的顴骨。在紅包頭布下,尚未花白的纖細的黑發(fā)卷一直長到脖子那兒,散發(fā)出銅的氣味。
密林中不時掠過一陣顫動。老菲尼克斯說:“狐貍呀,貓頭鷹呀,甲蟲呀,野兔呀,浣熊呀,別的野獸們呀,你們統(tǒng)統(tǒng)都閃開吧!……別讓小鵪鶉鉆到我腳下……。別讓大野豬來擋我的道兒。都別到我的路上來礙事。我得趕老遠老遠的路呢。”在她長著黑斑的小手里,手杖柔軟得象趕車的皮鞭,她不時用它抽打灌木叢,仿佛是要驚走藏匿在那兒的野獸。
她向前走著。松林濃密而靜謐。風(fēng)搖動著樹梢,松針在陽光照耀下閃閃奪目。松果象羽毛一般輕飄飄地落下來。深谷中野鴿在凄聲哀鳴——對它來說,時間還不算太晚。
路伸延到一座小山上。“走到這會兒,腿上就象拖著鐵鐐,”她用老人們在自言自語時慣用的爭辯口吻說。“不知什么東西總想把我拴在這山上,求我停下來。”
等她爬上山頂后,她轉(zhuǎn)過身來,嚴厲地將她走過的路仔細打量了一番,半晌才說:“上山穿過了松樹林,現(xiàn)在下山該過橡樹林了。”
她睜圓了雙眼,開始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可是,沒等到山腳,裙子就被一叢荊棘勾住了。
她一心一意想脫身,十指忙個不停。然而,因為裙子又寬又長,沒等這邊脫開,那邊就又掛住了。然而,讓衣服扯破卻萬萬做不得。“我碰上帶刺的灌木了。”她說,“荊棘喲,你在干你的本份事。壓根兒不想叫人通過,不,誰也不讓過。我老眼昏花,起頭還把你當(dāng)成是好看的小小綠色灌木叢呢。”
最后,她終于擺脫了荊棘,渾身哆嗦著,站了一會兒之后,才敢俯身去拾手杖。
“太陽已經(jīng)這么高了!”她叫道,向后仰身望著天空,厚厚一層淚水涌進眼眶,“時間都白白耗在這兒了。”
山腳有一條小溪,溪流上橫著一根木頭。
“這下麻煩來了,”菲尼克斯說。
她邁出右腳,踏在木頭上,閉上眼睛。她提著裙子,猛地朝前平舉起手杖,便開始過橋了,就象節(jié)日游行中的一個角色似的。待她睜開雙眼時,已安然到達了小溪對岸。
“看來我還不象自己想的那么老,”她說。
不過她還是坐下來休息了一會兒。她拉開裙裾,就地坐在岸邊,兩手抱住膝蓋。一棵樹在她頭頂上伸展著,槲寄生籠署著它,有如珍珠鑲成的云彩。她不敢合上眼。當(dāng)一個小男孩端著盤子給她送來一片牛奶蛋糕時,她跟他說了話。“我可以接受這禮物,”她說。不過,等她去拿蛋糕時,卻發(fā)現(xiàn)除了自己的手以外,別的什么也沒有。
于是她離開了那棵樹。她得穿過帶刺的鐵絲網(wǎng)柵欄。她得象嬰兒學(xué)爬那樣,四肢并用,連滾帶爬。她大聲地對自己說:時辰已經(jīng)這么遲了,她可不能再讓衣服撕破了;而且,如果她被牢牢地掛在這兒動彈不得,只好截胳膊鋸?fù)鹊脑挘蓳撇坏绞裁春锰帯?/p>
不過,她倒底還是平平安安鉆過了鐵絲網(wǎng)。她站起身,來到一片空地上。一株株死去的大樹象獨臂的黑人,站在田野上枯萎的紫色棉桿中。一只鷂鷹站在地里。
“你在瞧誰呀?”
菲尼克斯沿著壟溝朝前走去。
“多虧現(xiàn)在不是公牛出沒的季節(jié),”她一邊說一邊朝兩旁看著,“而且,冬天里仁慈的上帝讓蛇也盤起來睡覺了。我瞧那棵樹跟前沒有兩頭蛇,這真叫人高興,過去它在那兒。夏天的時候,打它那兒經(jīng)過可真費了不少周折哩。”
穿過棉田,她又走進了一塊玉米地。高高的干玉米秸搖曳著,颯颯作響,掩沒了她的頭頂。“要過迷宮了,”她說,因為田里根本沒有路。
隨后,有個什么高大枯瘦的黑色的東西出現(xiàn)在菲尼克斯面前,晃動著。
起初她以為那是個人。說不定是什么人在田里跳舞。她停下來細細傾聽,卻沒有一點聲息。它靜得象個鬼魂。
“鬼魂,”她警覺地說,“你是誰的鬼魂呢?我沒聽說附近有誰死了呀。”
沒有回答——只有襤褸的破布在隨風(fēng)飄舞。
她閉上眼睛,伸出手,觸到了一只袖筒。這是件外衣,里頭空蕩蕩的,冰冷冰冷。
“是嚇唬鳥兒的草人呀,”她說,臉色明朗起來。“我真該永遠不再開口了,”她笑著,“我真是老糊涂了。我太老了。我是我知道的最老最老的一個人。老草人,跳吧,趁我和你一道跳舞的時候,跳吧。”她說。
她在田壟上踢踢腳,嘴往下撇著,很神氣地搖了搖頭。幾片玉米皮飄落下來,象帶子般環(huán)繞著她的裙子旋轉(zhuǎn)。
她又向前走去,在沙沙響的玉米地里用手杖撥開一條路。最后她走到了地頭,踏上一條馬車路。在兩道紅土車轍印之間,銀色的衰草在風(fēng)中搖著。鵪鶉象少女似的走來走去,姿態(tài)優(yōu)雅,旁若無人。
“美美地走吧。”她說,“這是個舒服的地方,這是段舒服的路程。”
她沿著車轍,搖搖擺擺地走過了寂靜的、裸露的田野,穿過一小排又一小排掛著銀灰枯葉的樹木,路經(jīng)一所又一所由于日曬雨淋而顏色發(fā)白的小屋。小屋的門窗上都擋著木板,象一個個中了魔法的老太婆坐在那兒一動不動。“我在它們的睡夢中走過,”她說,起勁地點著頭。
她走進一條溪谷,這里,一股清泉靜靜地從中空的木頭里涌出。老菲尼克斯彎下腰來喝起水來。“膠皮糖香樹使水也變甜了,”她說,又喝了點水。“沒人知道這口井是誰挖的,在我出生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在這兒了。”
車轍印經(jīng)過一片泥濘的土地。那兒樹枝上到處懸掛著花邊似的白色苔蘚。“短嘴鱷魚們,繼續(xù)睡吧,吹你的泡泡吧。”不一會兒,馬車道銜接到一條大路上。
路兩側(cè)是高聳的綠色峭壁。兩邊生機勃勃的橡樹在頭頂上相接,路面上就象地洞里一樣陰暗。
一條黑狗伸著舌頭從路溝邊的野草叢中鉆出來。老菲尼克斯正在出神,沒有防備。狗沖來時她只用手杖輕輕打了它一下。接著她象棵小蒲公英那樣輕悠悠地跌進溝里。
她在溝底一度失去神智,看見了某種幻想。她向上伸出手,但并沒有人來拉她。于是她躺在那兒,嘮叨著說開了。“老太婆,”她對自己說,“黑狗從野草中鉆出來擋你的去路,這會兒它正坐在那漂亮尾巴上笑話你呢。”
終于來了個白人——一位年輕的獵人,并且發(fā)現(xiàn)了她。他牽著一條系著鏈條的狗。
“喂,老婆婆,”他笑道,“你在那兒做什么呢?”
“我躺在這兒,先生,就象六月的臭蟲,等著翻身哪,”她說著,朝上伸出手去。
那人將她拉起,在空中悠了一下,然后把她放到地上。“摔壞了嗎,老婆婆?”
“沒有,先生,那兒的枯草軟和得很,”菲尼克斯喘息稍定后這樣說,“謝謝,麻煩你了。”“老婆婆,你住在哪兒?”他問道。那兩只狗正相對咆哮著。
“在山梁背后老遠老遠的地方,先生,你從這兒看都看不見。”
“你這是回家去?”
“不,先生,我要進城。”
“啊,那可太遠了!就象我出門后走的路程一樣遠。不過我可沒白白跑一趟。”他拍拍他那裝得滿滿的口袋,上邊還掛著一只蜷曲的小爪子。這是一只鵪鶉。它的尖喙痛苦地彎扭著,表明它已經(jīng)死了。“老婆婆,回家去吧。”
“我要進城,先生,”菲尼克斯說,“這就該走了。”
他又笑起來,笑聲響徹四方。“我知道你們這些老黑人!不肯錯過城里看圣誕老人的機會!”
但是,另外有什么事卻使老菲尼克斯一動不動、默不作聲。她臉上深深的皺紋閃著異樣的兇猛的亮光。她親眼看見一枚小硬幣從那人衣兜里跌落到地上,卻沒有作聲。
“你多大年紀了,老婆婆?”他說。
“說不清啦,先生,”她說,“說不清。”
爾后她輕輕叫了一聲,拍著手,說,“你這狗,走開!瞧!瞧那只狗!”她夸贊似地笑了起來。“它誰也不怕。它是條大黑狗。”她又悄聲說,“咬它去!”
“看我來收拾那野狗,”那人說,“去咬它,彼特,去咬它!”
菲尼克斯聽到兩條狗打架,聽到那人跑動并拋擲木棍的聲音,她甚至還聽到了槍聲。在這個時間里,她一點一點緩慢彎下身來,眼皮耷拉著,象是在睡夢中。她的下巴幾乎觸到了膝蓋。黃色的手掌從圍裙褶里伸了出來。她的手指悄悄順著地面摸到硬幣底下,就象是從抱窩的母雞身下取蛋似的,那么謹慎,那么從容。然后她慢慢直起腰來,直挺挺地站著,硬幣早已裝到了圍裙口袋里。一只小鳥飛過。她的嘴唇蠕動著。“上帝一直在瞧著我。我落到偷東西的地步了。”
那人回來了。他的狗在他們身邊喘著氣。“好啦,我把它嚇跑了,”他說,然后笑著舉起槍對準菲尼克斯。
她站得筆直,望著他。
“你不怕槍吆?”他說。槍口仍舊對著她。
“不怕,先生。我年輕的時候,開槍殺人的事見得多了,而且常常不過因為一些比我的過失更不起眼的小事”,她紋絲不動地說道。
那人微微笑了,背起槍。“老婆婆,你準有一百歲了,什么都不怕了。”他說,“如果我?guī)еX的話,我就給你一毛錢了。不過,你最好還是聽我的勸告呆在家里,那就不會出事了。”
“我得進城去,先生,”菲尼克斯說。她低下包著紅布的頭。他們分手了。然而菲尼克斯還時時能聽見山上傳來一陣陣槍聲。
她向前走著。橡樹的陰影象簾子一樣垂到路面上。她聞到了木頭的煙味兒、河水的氣息,看到了教堂的尖頂和立在陡峭臺階上的小木房。一群黑孩子圍著她打轉(zhuǎn)轉(zhuǎn)。前面,納齊茲在閃閃發(fā)光,鐘聲在鳴響回蕩。她向前走著。
在地面鋪得平平整整的城市里,此時正是圣誕節(jié)。一串串紅綠彩燈縱橫交錯,大白天里燈光通明。老菲尼克斯不再相信自己的眼睛,聽任雙腳把她帶往要去的地方。假使不是這樣,她準會迷了路。
她靜靜站在人來人往的便道上。人群中走來一位婦女,捧著許多用五顏六色的彩紙包裹著的禮品。她象盛夏的紅玫瑰花,散發(fā)著芳香。菲尼克斯叫住了她。
“勞駕,小姐,幫我系系鞋帶好嗎?”她抬起腳來。
“你想要什么,老奶奶?”
“看我的鞋,”菲尼克斯說,“在鄉(xiāng)下這樣倒也滿不錯了,可是,要進大樓就不太象樣子。”
“那么,你站好,老奶奶,”那位婦女說。她把包裹放在身邊的人行道上,替菲尼克斯把兩只鞋的鞋帶都緊緊系好。
“拄個手杖沒法兒系鞋,”菲尼克斯說。“謝謝你,小姐。當(dāng)我來到了大街上,我很樂意請一位太太小姐幫我系系鞋。”
她左搖右晃地慢慢挪著腳步,走進了一幢大樓,沿著高高的樓梯一圈圈拾級而上,直到雙腳把她帶到它們認為該停下來的地方。
她走進一扇門,只見墻上釘著一張蓋著金印、鑲著金框的文告,和縈繞在她心頭的夢想完全相符。
“我來了,”她說,仿佛在履行某種固定的儀禮似的,身子僵直起來。
“是免費就診吧,我猜,”一位坐在她對面桌旁的服務(wù)員說。
然而菲尼克斯只是盯著服務(wù)員的頭的上方。她臉上滲著汗水,道道皺紋仿佛連成了一張明亮的網(wǎng),熠熠閃光。
“說呀,老奶奶,”那女人說。“你叫什么?你知道,我們得了解你的情況。你來過這里嗎?哪兒不舒服呀?”
老菲尼克斯只是面孔微微抽搐了一下,好象有蒼蠅在打擾她似的。
“你聾了嗎?”服務(wù)員喊了起來。
就在這時,那位護士走了進來。
“哦,是老菲尼克斯大嬸呀,”她說,“她不是自己來看病的——她有個小孫子。她每隔一段時間來一趟,象鐘表一樣有規(guī)律。她住在納齊茲古道那邊很遠很遠的地方。”她俯下身來。“菲尼克斯大嬸,你干嘛不坐下來?你走了那么遠的路,我們不想老讓你站著啦。”她用手指了指。
老太太在椅上坐下來,身子直挺挺的。
“說說吧,那孩子怎么樣了?”護士問。
老菲尼克斯沒有回答。
“我在問,孩子倒底怎么樣了?”
但菲尼克斯只是在等著,兩眼直勾勾地望著前面,臉色端莊嚴峻。
“他的嗓子好點了吆?”護士問。“菲尼克斯大嬸,你聽不見我說話嗎?自你上次來取藥以后,你孫子的嗓子是不是好點了?”
老太太兩手放在膝上,等著,身子筆直,一言不發(fā),一動不動,好象是穿了鎧甲。
“你可不能這么耽誤我們的功夫,菲尼克斯大嬸,”護士說,“快把你孫子的情況告訴我們,把事辦完。他沒死吧,對嗎?
終于,一絲理解的神情閃爍了一下,接著它象火光映亮了老太太的面孔。她開口了。
“對,我的孫子。剛才,我的記性跑掉了。我坐在那兒,忘了自己干嘛大老遠的上這兒來。”
“忘了?”護士皺皺眉頭。“走了那么遠路以后給忘了?”
于是菲尼克斯象個半夜嚇醒的老太婆那樣,不卑不亢地求人寬恕。“我從來沒念過書,戰(zhàn)敗(1)那會兒我已經(jīng)太大了。”她柔和地說,“我是個沒文化的老太婆。我的記憶出了岔子。我的小孫子,他還是老樣子,我路上忘記了。”
“嗓子沒見好,是嗎?”護士用肯定的口氣對老菲尼克斯大聲說。這時,她手里拿了張卡片,上面寫了些東西,一個小表格。“唔,喝了堿液。什么時候?,——一月——兩三年前——”
這會兒菲尼克斯開始主動說話了。“不,小姐,他沒死,不過是老樣子。每過一陣子他的嗓子就又堵住了,咽不下東西。出不來氣兒。沒法吃喝。瞅著時候又到了,我就又動身來這里取藥、讓他能好過些。”
“好吧。醫(yī)生說過只要你來拿藥就給你,”護士說。“不過,這病可是個頑癥。”
“我的小孫子,全身裹得嚴嚴的,一個人在家里坐著等我。”菲尼克斯接著說:“就剩下我們倆相依為命了。他在遭罪,但這好象一點不礙他的事。他的模樣真討人喜歡。他會活下去的。他裹著一條補補納納的小被,象小鳥似的老是張著嘴向外瞅著。現(xiàn)在我記得一清二楚。我再不會忘記他。只要我活著,就再不會忘記。我能從所有的人中認出他來。”
“好了。”現(xiàn)在護士想制止她說話了。她遞給老太太一瓶藥。“免費救濟,”她說著,在本子上登了記。
老菲尼克斯把藥瓶舉到眼前看了看,隨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到兜里。
“謝謝,”她說。
“老奶奶,今天是圣誕節(jié),”那服務(wù)員說,“我送你幾個便士好嗎?”
“五個便士就是一個五分硬幣啦,”菲尼克斯呆板地說。
“給,一個五分硬幣,”服務(wù)員說。
菲尼克斯拘謹?shù)卣酒鹕韥恚斐鍪秩ァK舆^硬幣,又從兜里掏出另一枚來,將它放到新得的這枚旁邊。她歪著頭,仔細打量著自己的手掌。
然后她用手杖敲了敲地板。
“我現(xiàn)在要做的事是,”她說,“我要上商店去給我孫子買一只他們賣的那種小紙風(fēng)車。他準不敢相信世上有這樣的東西。我要用這只手正直舉起小風(fēng)車,一路走回家去,他在那等著我呢。”
她舉起空著的那只手,輕輕點了點頭,轉(zhuǎn)過身走出醫(yī)生辦公室。接著,樓梯上響起了她緩緩下樓的腳步聲。
【鑒賞】:
這是一個簡潔、平淡的故事,沒有曲折跌宕的情節(jié),沒有和人心弦的激情,整個作品平靜地娓娓敘說著一個老婦人的一段行程,平淡到使人懷疑這算不算一個故事,然而卻有著獨特的韻味。讀著這篇《熟路》,你會如同嚼著一枚小小的青橄欖,那略帶苦澀的縷縷清香愈來愈濃,及至讀罷,掩卷而思,那樣一種幽幽的情感回蕩在心胸之中,令人久久回味。
小說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一位,“頭上包著紅布的黑人老太太”菲尼克斯·杰克遜。小說一開頭,這老婦人就已踏上了路程,“正在橫穿松林的小路上走著”。作者以細致的筆觸描繪老太太的體態(tài)、服飾、神情:“她身材矮小,老態(tài)龍鐘,象祖父時代的舊鐘的鐘擺一樣,左右搖晃著,”“她直視著前方,由于上了年紀,她目光黯淡,皮膚上布滿無數(shù)縱橫交錯的皺紋,宛若前額上有一棵長滿枝叉的小樹”,這樣細致的特寫式的描寫,使一位老態(tài)龍鐘、生活貧寒的黑人老婦人的形象活生生地映于我們腦中。
她早已過了出門遠行的年齡,更何況是穿林子、爬山坡、渡小河的路途呢?這對她意味著艱難、勞累和危險。作者緊緊扣住主人公的身份,寫出老年人的特點。小說中寫老婦人的自言自語,嘮嘮叨叨。她與山中的小動物——狐貍呀,貓頭鷹呀,甲蟲呀,野兔呀,浣熊等等敘話;與那勾住她的裙子的灌木敘話,問一只站在地里的鷂鷹:“你在瞧誰呀?”在她看來,大自然的一切生靈都與她相通相應(yīng),這是一個未受到現(xiàn)代文明薰陶的偏僻的鄉(xiāng)村老人——一個“沒文化的老太婆”的心靈世界,隱含著善良,流露著興趣。
這路途對她來說無疑是勞累辛苦的,起程不久,她就感到“腿上就象拖著鐵鐐”,畢竟是衰老了,行程由此而更加艱難。在穿過橡樹林時,盡管她睜圓了雙眼,小心翼翼地向下走,裙子還是被一叢荊棘勾住了。這可難壞了手腳不靈便的老人,“裙子又寬又長,沒等這邊脫開,那邊就又掛住了。”等她擺脫了荊棘時,已經(jīng)累得渾身哆嗦了。這類描寫表現(xiàn)了老婦人的衰老,使我們愈發(fā)為她擔(dān)心和牽掛。然而,盡管勞累,盡管危險,老婦人卻堅定地向前走著,在“可怕”的障礙前,她也心驚膽顫,但她并不退縮,并不反顧。你看在過山腳下的一條橫著一根木頭的小溪時,“她邁出右腳,踏著木頭上,閉上眼睛”,恰似鋌而走險的英雄。對于所遭遇的危險,她坦然處之。她“象棵小蒲公英那樣輕悠悠地跌進溝里”后,一度失去神智,對這險些送走自己性命的際遇,她看得很輕很淡,毫不在意,當(dāng)那不年輕的獵手問她:“你在哪兒干什么呢?”她輕松地答道:“我躺在這兒,先生,就象六月的臭蟲,等著翻身呢!”年輕人問她:“摔壞了嗎?”她快樂地說:“那兒的枯草軟和得很。”渾然不覺其中的艱辛與危險。年輕的獵手舉起槍對準她時,她竟然紋絲不動地說道:“不怕。”一個偉大的目的鼓舞著她,使她不畏千難萬險,她心中唯一的意念就是快快地趕路,一分一秒的耽誤都會使她傷心、難過。不是嗎?擺脫荊棘的斗爭花費了她那么多的時間,她難過得“厚厚一層淚水涌進眼眶”,嘆息:“時間都白白耗在這兒了。”
至此,我們不禁產(chǎn)生了疑問:老婦人行色匆匆,歷盡艱險,是為了什么呢?年輕的獵手說:“你最好還是聽我的勸告呆在家里,那就不會出事了。”我們每個人都會這樣想的,然而,老婦人固執(zhí)、堅定地“要進城”。進城又是為了什么呢?終于老婦人走進城里,來到她該停下的地方——醫(yī)院,在護士的再三追問下,我們才知道:她這次艱巨旅程的目的是為她生病的孫兒弄到所需的藥品。她深深地疼愛那與她相依為命的小孫子,為了他,她可以走過這耗盡體力、幾乎送命的旅程;她還可以機智、狡猾地連討帶偷地搞幾個分幣,為的是好給她的孫子買個玩具。作家不僅贊嘗老婦人的善良、同情的品格,還十分欣賞她的狡猾。
作為美國文學(xué)史上區(qū)域性的文學(xué)流派——南方大學(xué)的重要一員,尤多拉·韋爾蒂的小說創(chuàng)作曾在這一流派的后期產(chǎn)生過重大的影響,她被公認為“南方文學(xué)”中除福克納之外最出色的小說家,她的小說的成功主要在于對美國南方社會生活的通曉和對各階層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洞察力。她筆下的人物大多是一些心理變態(tài)者,鰥夫寡婦,老年孤獨者等“畸零人”,她以細膩,同情的筆觸揭示這些人的內(nèi)心世界。《熟路》中的黑人老太太正是屬于這一類人物。她孤苦貧寒,卻有一棵深厚的愛心,作家塑造了一個遠非舊模式的黑人婦女,作者尊重主人公的情感特性,這些特性不是舊模式的黑人人物的陳腐貨色,而是指忍耐力、持久性、機智、善良和尊嚴的深遠源泉。
上一篇:周玨良譯 曉葦《熊》短篇小說名著鑒賞
下一篇:蔡佳辰譯 吳敏《狂歡節(jié)》短篇小說名著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