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588
馬洛戲劇的代表作,可能在1588年上演過。它是根據新譯成的英文德國民間故事書改寫的,馬洛通過這個劇本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對知識和權力的渴望。劇本敘述了大學教授浮士德由于不滿足既有的中世紀知識,通過魔術喚出魔鬼的仆人,并要求他滿足自己的愿望。按照魔鬼仆人的要求,浮士德博士與魔鬼簽訂了協議,把靈魂賣給他,而仆人供他驅使,他可以在二十四年窮其所愿,到期他的靈魂被魔鬼劫往地獄。此劇最早的版本不分幕,大致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寫浮士德與魔鬼訂約,最后部分寫浮士德之死,中間部分以一系列插曲形式寫浮士德二十四年的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在魔鬼仆人的幫助下,浮士德的所有愿望都得到了滿足,比如有關天堂和地球的知識,見到了教皇和亞力山大王及娶了特羅伊的海倫等等,還有在善與惡的面前浮士德也經歷了激烈的思想斗爭,當二十四年的最后一刻到來的時候,浮士德被魔鬼無情地帶走了。在這部作品中作者肯定知識是最偉大的力量,有了知識就可以征服自然,實現社會理想。但是在中古宗教蒙昧主義力量強大的歷史條件下,作為人文主義代表的浮士德最終仍屈服于舊勢力,造成悲劇。在這部充滿想象的戲劇中,也不乏現實主義的細節。浮士德是這部“個人”悲劇的唯一的主角,他占據了整部戲劇。雖然作者不贊成浮士德將靈魂賣給魔鬼,但通過他對浮士德雄辯機智的口才,豐富廣博的知識和他對知識強烈渴求的描寫,特別是如果我們考慮馬洛的審美觀點和他對基督教的懷疑態度,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他的深深同情。馬洛對英國戲劇發展的貢獻在于革新了中世紀戲劇,在舞臺上創造了巨人性格,反映了時代精神,富于時代氣息。他的作品熱情奔放,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戲劇結構松散,但能打破悲喜劇的界限。無韻詩體經他錘煉,表達能力大大提高。他不僅為莎士比亞的創作鋪平道路,他的作品本身也是英國文學中的奇葩。
上一篇:英國《《法國中尉的女人》》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海軍候補生易隨先生》》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