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842
羅伯特·勃朗寧使用“戲劇獨白”手法的代表作。本詩首次出現在詩集《戲劇抒情詩》(Dramatic Lyrics)中,描繪了一個有權勢的文藝復興時期貴族的心理肖像。詩中人物用口語體的獨白抒發情感,讀者仿佛是“偷聽”了主人公不經意的一段對話。隨著詩歌的展開,讀者了解到說話者費拉拉公爵是在和未婚妻家的一個代表說話。站在已逝去的前任妻子的畫像前,公爵談論著女性的缺點和不完美性。具有諷刺意義的是,所謂的缺點指的是同情、謙虛、謙卑、知足而樂、對下人禮貌等優良品質。勃朗寧用充分的細節讓讀者得出這樣的結論:公爵在他前任妻子身上發現這么多缺點,只是因為她沒有對他、對她的地位和權利保持足夠的重視。更重要的是,公爵一長串的抱怨其實是一種幾乎赤裸裸的對未來夫人的要求。而詩句也暗示了公爵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前公爵夫人的死亡。在這段戲劇獨白中,詩人不僅展現了主人公的精神活動,而且讓人物通過自己之口暴露了自身的缺點。勃朗寧在詩歌的開頭就設定了詩歌的場景,將讀者的想象力集中到墻上的肖像。接著提出了整首詩的中心前提,即已故的公爵夫人通過畫像的藝術性仿佛能夠復活過來。詩人用這種手法讓讀者將這位夫人看作是真實的人,活生生的人,從而在死者和讀者之間建立起聯系。一旦讀者開始同情這位婦人,公爵接下去提出的她所謂缺點的理由就顯得更加無恥了。批評家對本詩的觀點基本一致,認為已故的公爵夫人是一個明顯的受害者,她被困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沒有人來解救像她這樣被傷害的無辜的人。詩中的戲劇獨白起到了諷刺的效果,它表現出來的含義和說話者的本意是不一致的。換言之,公爵說得越多,也就越多地失去讀者的同情?!段业囊压实墓舴蛉恕啡诤狭巳宋锖褪录?,思想和感情,展示了勃朗寧在戲劇獨白方面的兩個重要技巧:他不僅可以再現人物在特定場景或緊要關頭的自然反應,還善于運用歷史來提供合適的歷史背景。
上一篇:英國《《我獨自如浮云飄游》》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我,克勞狄》》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