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50
朵麗絲·萊辛的第一部小說。小說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后期的羅得西亞。當時羅得西亞是英國在南部非洲的一個殖民地,由一個白人政府統治。女主人公瑪麗·特納從小在南部非洲長大,童年生活非常不幸。結婚后,她與丈夫迪克經營著一個貧窮而偏遠的農莊,對待黑人十分殘酷。但平淡無聊的夫妻關系,重復單調的農村生活,令她感到窒息,甚至企圖逃離農莊。丈夫死后,她一人住在農莊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切都依賴于黑人奴仆摩西。她逐漸對他產生了好感,繼而又不顧一切地愛上了他,并與他發生了性關系。但這種行為是當時社會不能接受和容忍的。白人青年湯尼發現他倆關系后,嚴厲訓斥了摩西,瑪麗也在羞愧中把責任完全推到了摩西身上。此時,她經濟上業已破落,精神也瀕于崩潰。最后悲劇發生了。夜晚摩西來到了瑪麗的房間,用匕首刺死了準備向他道歉的瑪麗,自己也接受了由此產生的后果。小說以瑪麗被害開始,采用倒敘的手法,追溯了女主人公不幸的一生,展示了她生活環境的惡劣和愚昧,揭示了導致女性個體自我分裂的原因。同時,小說通過多視角的敘述審視瑪麗之死,將觸角直指復雜而敏銳的種族問題,并把隱藏在日常生活表面下的種族偏見深刻地揭露了出來。在作者看來,經濟貧瘠、男權中心、種族隔閡正是造成瑪麗心理變化與扭曲的主要因素。而在萊辛筆下的黑人摩西卻是一個感情細膩、愛憎分明的普通人。雖然兩人都是社會的犧牲品,但摩西面對生活環境的勇氣與瑪麗對命運的屈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作為第一部直接表現南部非洲種族隔離的作品,小說出版后立刻引起了轟動。作者將社會、歷史、種族和心理的因素糅合在一起,探討了白人女性的困惑,揭露了種族歧視和殖民制度的罪惡后果。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尚嫌刻板單調,但對人物的心理描寫卻相當出色。
上一篇:英國《《小杜麗》》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小說與人民》》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