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958
默多克早期作品,通常被認為是她最具特色的小說。茵貝修道院的女院長和修道院宅邸的擁有者———一心想當牧師的邁克在修道院墻外發起了一個由各色人等組成的雜役團體,希望在外部世界和修道院之間建立一個緩沖地帶,為那些既無法在社會上生存又不能完全脫離社會的可憐人提供一個庇護所。然而由于團體中各人有各人的目的和動機,團體建立的初衷也只能是個理想。在婚姻生活中出軌的妻子多拉前來與丈夫保爾匯合;思想單純的學生托比前來體驗宗教團體的生活;作為神職志愿者前來的凱瑟琳其實暗戀邁克;尼克———凱瑟琳的哥哥,曾經和邁克有過一段同性戀情。一次,保爾告知妻子修道院頂上幾個世紀前有一口大鐘,傳說因為當時院中一位修女拒絕對自己違背教義的男女戀情進行懺悔,大鐘從塔頂飛落湖中,那位修女也跳湖自殺。多拉和托比合力把老鐘從湖底挖出,發現鐘身刻有“我是愛情之聲”的字樣。多拉本打算秘密地用老鐘換下新鐘,和大家開個玩笑;但當她聽到心懷叵測的尼克要將此事告知她的情夫諾亞時,又改變了主意。她不希望整個雜役團體淪為笑柄,于是放棄了原計劃。小說中的另一主人公邁克,也經歷了一番道德成長。原先一直在神圣的宗教和對同性的激情中苦苦掙扎的邁克,在吻過托比之后,終于從托比的眼神中意識到,無心而造成傷害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而托比本人在被吻之后,由憤怒轉而開始將邁克視為一個同等的人,去猜測他的內心,本身也是他道德提升的過程。在小說中,作者靈活運用象征等手法,將對人性的探究推向了多個層面。在默多克筆下,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渴望被救贖,在善與惡之間苦苦掙扎,在道德準則和人性弱點的激烈沖突中尋找一條出路。將個人作為道德主體,他們每一個人都沒有問題;然而當把群體作為道德主題時,當人與人之間存在錯綜復雜的關系時,我們已無法對他們的行為做出簡單的評價。
上一篇:英國《《大海,大海》》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大麥雞湯》》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