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387—1400
喬叟的代表作,也是英國文學的杰作,對后世影響深遠。從莎士比亞到狄更斯,無不繼承并發揚了喬叟所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整首詩是由一系列的故事連串起來的,原本作者打算寫一百二十個故事,但寫完二十四個故事就逝世了。喬叟以十音節雙韻詩體寫成的杰作《坎特伯雷故事》乃是他整個創作生涯中的最高成就,也是西方文藝復興時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巨著。它描寫一群朝圣者來到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巴旅店,相約結為旅伴,同去朝拜1170年被刺身亡而被奉為殉難圣徒的坎特伯雷主教托馬斯·阿·貝克特的圣祠。為了打發寂寞,店主建議朝圣者們在赴坎特伯雷城的往返路上每人講兩個故事助興,大家欣然同意,并請旅店主人擔任裁判,看誰的故事講得最有趣味,可以白吃一頓飯,由大家請客。這些朝圣者來自英國社會的不同階層,他們性格各異,中間有武士,律師,僧侶,醫生,地主,商人,學者,詩人。作者在每個故事前加有一個“引子”,用風趣的筆調分別介紹了他們的職業,其中以女尼、巴斯婦、赦罪僧刻畫的最為生動。巴思婦的開場白與故事最富于震撼力和現實性,她為婦女的社會地位問題而大聲疾呼,慷慨陳詞,在中世紀便提出男婚女嫁應該平等自主、他人不得干涉的主張,著實令人驚嘆。贖罪僧厚顏無恥的自白同樣發人深省,已經墮落到不可救藥的地步,他本該勸人認罪而改惡從善,乞求上帝的贖救,卻公然招搖撞騙并大言不慚地談起自己的罪惡行徑,詩人對其進行了大膽批判,這無疑是對中世紀教會的黑暗進行的鞭撻和嘲諷。喬叟視野廣闊,觀察深刻,他將現實主義的手法運用到人物塑造、敘事技巧和語言等方面,并結合諷刺和幽默的手法,生動地反映了英國十四世紀的社會生活圖景及資產階級的興起的精神面貌,對揭露封建專制和宗教的黑暗起了積極的作用。
上一篇:英國《《在火山下》》作家與作品鑒賞
下一篇:英國《《埃瑞洪》》作家與作品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