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1769年8月15日,拿破侖出生于科西嘉島。10歲時前往法國,就讀于巴黎的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就任軍職。法國大革命時期參加革命軍,并逐漸成為一名指揮官。1796年與貴婦人約瑟芬結婚。同年率兵打敗奧地利。1798年他率軍遠征埃及,在埃及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卻在海戰中遭到英軍的沉重打擊。1799年回巴黎發動霧月政變,組成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官。1804年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一度稱霸整個歐洲。但最終在滑鐵盧遭遇慘敗。1814年退位,并向英國尋求保護,最后被放逐到南大西洋的孤島——圣赫勒拿島,并于1821年死于該島。
【作品選錄】
在議會的講臺上站著波拿巴和他的軍官們,議員們向這位年輕的救星歡呼,但是波拿巴并不在意這些掌聲和歡呼聲,因為他是不會沉浸在這暫時勝利的喜悅之中的。他漠然地看著大廳,心想: 他們就是國家的領導人么?當他們聽到大炮的滾動聲時,他們抖得多么厲害呀!我告訴你們,別忘了你們這發抖的慘狀!現在我是你們的保護者。我將繼續保護你們,直到你們所有的人對我俯首聽命。
理所當然,他被任命為內防軍統帥。現在他有一大批追隨者。那些先前不受重視的軍官希望跟著這位曾被免職的將軍青云直上。那些害怕反動勢力的官員們也希望在他那兒得到保護。所有感覺到被拿破侖拯救的人現在都成了他的追隨者。但是群眾肯定會憎恨他,因為在那天晚上的幾個小時里數以百計的手無寸鐵的市民、好奇的旁觀者和婦女被打死了。這對他算什么呢?他的目的并不是受人愛戴。
他突然有了錢,有了傭人,有了馬車。但是,即使到了現在他什么也不想要,他把一切都給了親眷們。他的弟弟們突然官居要職,他的母親又開始過舒適生活,她儲蓄的嗜好也得到了滿足。約瑟夫身兼數職,甚至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都為官作宦。但是現在拿破侖很少寫信了。大哥約瑟夫的口氣卻來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他寫信給拿破侖說:“我將做一切能幫你,對你的幸福有所貢獻的事。”拿破侖成了一家之主。
現在的拿破侖小有所成,他的心在幸福地顫抖。就在這幾周內,他陷入一生中唯一的熱戀。
德西蕾卻錯過了這個機會。在幾個星期以前,他還在陸軍部的辦公室里寫信懇求約瑟夫居間說合,要求她立刻答復。“我渴望有個家!”現在他的信件里關于上層社會漂亮女人的評述越來越多了,因為現在他在上層社會的影響力上升了,受到女人青睞的希望也上升了。拿破侖結識了一些風韻猶存的半老徐娘。他曾閃電般地先后向其中兩名女士求愛。她們一個是科西嘉的女貴族,她母親的朋友;一個是漂亮的名妓,謝尼爾的情人。她們兩個人的年紀都比拿破侖大得多,也都拒絕了拿破侖的求愛。但是這些交際花及情場老手的氣息卻充溢著這些新沙龍,使人們情緒高昂,拿破侖曾一度被此包圍。“吻這兩位夫人,吻第一位的唇,吻第二位的頰。”直到現在他的生活中還沒有女人,所以他寂寞的心很容易被愛情之火點燃。
剛剛被任命為內防軍統帥,這位新總司令就下令禁止民眾擁有武器,徹徹底底地搜查,然后全部沒收。現在卻有一個十二歲的男孩,出現在他的辦公室里,那樣子惹人愛憐,并請求歸還從他母親那里沒收的亡父的佩劍。拿破侖答應了他的請求,并且隨后就接待了前來道謝的男孩的母親。多么標致、天真、率直,多么迷人的女人啊!三十多歲吧!誰知道呢?她沒穿緊身衣,但依然顯現出她那苗條的身材,高雅的儀態。棕色的面龐流露出異國情調。她是在巴黎長大的克利歐爾人。在這恐怖的時代里,她學會了怎樣用她的嫵媚去征服男人。
當將軍來到她處在巴黎偏僻郊區的小屋,拜訪她的時候,他那由于過去的貧窮而變得銳利的眼睛大概注意到了室內強裝門面的布置。但這并沒有使他感到不舒服。這位軍官,直到二十七歲才過上體面、自由的生活,因此他看重錢,但他并不看重富人。就像在生活中他看重男人的是才干、成績,而不是其他。他看重女人的也同樣是成績——長相、氣質,以及開發這些素質的本領。
約瑟芬做作獻媚,撒嬌撒癡,她對于嫵媚就像窮人對于手中的鋼镚兒,恨不得一個掰成兩個來使。這不能怪她,因為在她失去了丈夫博阿爾奈后,再沒有從熱帶雨林的老家馬蒂尼克得到任何聊以維持生計的東西。她和丈夫曾長年分居,在丈夫從海外回到巴黎后,他們又重新生活在一起,一直到他后來作為王黨分子被處決。她自己也過了三個月恐怖的牢獄生活,多虧羅伯斯庇爾政府垮臺,她才重獲自由。這恰巧和波拿巴被投進監獄是同一天。剛出獄后的生活很艱難,朋友們曾給這個窮困潦倒的人很大幫助。但是她和她的兩個可愛的孩子奧坦斯和歐仁卻始終沒過上安穩的生活。
貧困的她卻喜歡奢華,所以她必須討好男人。她生來就嫵媚動人,很能吸引男人。她貪圖感官享受,也樂意接受男人的殷勤。她憑借這些優勢,利用一切機會使自己變成了放蕩的交際花。約瑟芬的朋友,漂亮的塔麗恩夫人把自己的情夫巴拉斯介紹給了約瑟芬,自己又找了一個富裕的銀行家。目前約瑟芬是巴拉斯的情人,但是巴拉斯卻受到她們兩人的控制,因此公安委員會供給她們兩人馬和車。但是這位博阿爾奈夫人出身高貴,知道怎樣安排動人的宴會,和兩個黨派的人都有來往。“廣交豪杰”本是好事,只是在她家進進出出的那些伯爵和侯爵們是不帶太太的。她已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革命時期的女冒險家。
那么波拿巴的境況如何呢?難道不是每一次政局的改變都可以使他丟官棄職嗎?難道今天他已不再是一個革命冒險家了嗎?如果上次繆拉沒有搞到大炮,這位將軍早就被槍斃了。他和約瑟芬一樣,生存并沒有保障。
拿破侖本是一個不樂于和人交往的人,女人對他來說更是陌生。但是就像布力安俄的教師所說的那樣,他那沉默的心靈里卻隱藏著火山。難道有比使這樣一個人變得對女人如癡如狂更容易的事嗎?約瑟芬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擁有的一個女人——一個徹頭徹尾的戀愛藝術家。他真的像火山一樣,面對這位克利歐爾女人爆發出滾滾愛焰。對于約瑟芬來說,這真是天降喜事。就這樣她意會了拿破侖與她結婚的意圖,但她絲毫沒有戀愛的熾熱。
她給她的朋友塔麗恩夫人寫信說:“您在我那兒看到過波拿巴將軍了。就是他將要成為我亡夫遺孤的父親和我這寡婦的丈夫了。我欽佩這位將軍的勇敢,以及他的淵博學識……但是我不得不承認: 我驚恐于他那試圖征服一切的威力。他那具有穿透力的目光中具有一種罕見的、不可言說的力量,即使我們的執政官們也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最使我動心的是他那千百次向我證明的狂熱的、令人窒息的激情。但也正因為此,我把即將答應結婚的念頭又打消了。我現在已不再年輕,我能指望現在他對于我那近于瘋狂的熱愛會長久地持續下去嗎?”
不知道什么東西在糾纏著這個聰明的、有心計的女人,使她害怕,猶豫不決。但是她那顆驚栗的心大概已預感到,有什么東西將會發生在她身上。要知道,拿破侖是一個要么什么都不去占有,要么就力圖占有一切的人,況且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他從來沒有獻身過任何人、任何事物,因為他必須支配一切人,擁有一切事物。如果拿破侖在他一生中作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戀愛獻身的話,他會將其全部身心投注在他所愛的人身上。
“我在等你,我的心完全被你占據了。你的玉照和那個令人心醉的晚上使我的五臟六腑都不得安寧。甜蜜的,舉世無雙的約瑟芬,你是如何深深地攫取了我的心啊!你生我的氣嗎?你在傷心嗎?你的內心很不平靜么?……當我投身那狂熱之中,用燃燒我的火焰去燃燒你的芳心、櫻唇時,我不能安靜下來了。啊!就是在這天夜里,我發覺你的玉照絕不可能代替你。你該正午動身,三小時后我就會見到你。再見!吻你一千次!但你可別吻我,因為那會使我熱血沸騰的。”
他沒有告訴她他的計劃,但是他向她透露了更多的事情。“這些執政官們以為,我需要他們的幫助才能取得成功,但我相信,有朝一日他們會為能得到我的恩澤而感到幸福,我將用我的劍為自己開道!”對此約瑟芬這樣寫道:“您怎么看待對這種成功的信心呢?這種自信心除了用不可測度的狂想作基礎外,還能有任何別的嗎?一個少將要保護政府的要員們!我實在莫名其妙。但是,正是這種荒謬的自信常常使我相信這個怪人所要完成的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面對拿破侖就好像面對一扇熾熱發光的心靈之門,透過鎖孔可望見里面燃燒的靈魂。
但是拿破侖為什么非要娶這位他已經占有的女人為妻呢?為了獨自擁有她嗎?這不符合他唯我獨尊,既占有一切又一切都不占有的性格。即使他自己確信是為了獨占她,那他也是自欺欺人。和她結婚,他既得不到金錢,也不能通過她影響權貴們。那他是為了什么呢?當然,她對于拿破侖是有用處的,拿破侖正好可以用她的貴族出身來提高自信。他肯定考慮過,把這位和老王朝曾有過交往的她作為妻子肯定會驅散籠罩在他身上的“他只是一個科西嘉人”的最后一團疑云。但是正因為拿破侖是個科西嘉人,具有意大利人的家庭觀念(看重子嗣、門第)的科西嘉人,所以他要尋找一個貴族血統的女人與之通婚。難道完全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就不竭盡全力、熱切地渴望生命的延續了嗎?
拿破侖的子嗣——這是唯一一件拿破侖不能單獨完成的事——必須流淌著高貴血液。拿破侖自己也不是平民出身,而是在擁有雙星徽章的古老家族的爭戰中長大的。拿破侖為摧毀貴族對平民的偏見作了很大貢獻,但這決不是出于他的人道主義精神,而是出于他好斗的天性。和一個平民通婚對于他有什么益處呢?他娶了這個很久以來已經屬于他,對他百依百順的女人為妻,就是因為她的父系、母系都是世世代代的貴族。約瑟芬聲名狼藉,且窮困潦倒,為什么她在沙龍里還大受歡迎?除了她的女性魅力外,還有因為她出身貴族。最有權勢的執政官巴拉斯,自從上次巷戰以來就把寶押在拿破侖身上,有意結交拿破侖,希望拿破侖和這個放蕩的女人結合在一起,自己也好順水推舟作個人情,這樣他就有了改組內閣的后盾力量。在這個情愛自由的國度里,拿破侖突然拘泥于名分貞節,就會被人訕笑。因為現在已不再有什么王侯將相、騎士貴婦了,只有男公民和女公民,他們自由結合,自由分手。
巴拉斯早已決定,讓拿破侖統帥駐意大利軍隊,并且給了對此半信半疑的子爵夫人約瑟芬肯定的允諾。巴拉斯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討好拿破侖嗎?不,他有他的打算,就是要把最危險的人物派到最困難的前線。
拿破侖的那項使他得到陸軍部職務的大計劃現在送到了尼斯,被該地總司令加批送回:“寫這項計劃的人肯定是個瘋子。他最好自己來實施這個計劃。”這正是執政內閣所期望的。加批語的總司令被撤換了下來,“瘋子”接替了他的職務。
現在既然拿破侖有了地位,謹慎的約瑟芬就不必躊躇不決了。一個能作公證的朋友遠在她的出生地西印度群島,不能提供受洗證明,人們只好信她胡說,她謊稱芳齡二十八,實際上已三十三了。可拿破侖也頗為大度,虛報一歲。于是這樁婚姻就這么錯打錯著地開始了。約瑟芬除了一身債務之外,一無所有,拿破侖只好聲稱他僅剩便裝與軍服,于是他們簽字,夫妻財產各歸各管。既然如此,他們也就不需要舉行什么婚禮了。但拿破侖還是讓她在戒指上刻上“命由天定”幾個字。
兩天后,拿破侖告別了巴黎,踏上新的旅程,約瑟芬收到了他從十一個宿營地發出的十一封感情熾熱的情書。他在尼斯與他的部隊會合,揮劍接管了突擊隊。突擊隊將引導著他翻越歐洲的分水嶺——阿爾卑斯山。
正是秋分時節,海上波浪滔天。拿破侖佇立于塔樓之上,凝望著敵方海岸。他在想:“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攻略之地。身后是巴黎,約瑟芬的臥室滿懸壁鏡——這是幸福,我已擁有。前方,山那邊,在敵國里榮譽在召喚著我,我渴望獲得。”
他掉頭望去,看到一脈熟悉的青山隱逝在藍天中: 它已不再讓他魂牽夢縈了。
那是他業已失落的故土——科西嘉島。
群峰巍然聳立,白雪皚皚的峰尖直刺蔚藍的晨空。阿爾卑斯山的冰峰熠熠閃光,如同冒險家拿破侖一樣,英氣逼人,雄視山野,笑傲眾生。在這里,造物主向統帥象征性地展示了她是不可戰勝的: 它用阿爾卑斯山這座天塹阻斷了拿破侖的前進之路,他要從法國進軍到他祖先的故土。
但是他,拿破侖,向來就不獨鐘情于武力征服,而是傾心于以智謀取勝,他積年累月地思慮著這個老難題。漢尼拔曾經翻越過阿爾卑斯山,而拿破侖卻欲繞山而行。假如能與敵軍遭遇于他們最薄弱的環節,也就是亞平寧半島緊挨阿爾卑斯山的地段,自然為上上之策。該處地勢低平,易攻難守,那么何必非要等到夏天呢?動手越早,積雪就越堅硬,雪崩的危險性也就越小。挺進吧,挺進到我祖輩的故國去!
裹足不前就意味著失敗。要知道現在敵軍對他并未構成威脅,他們正在冬哨所里休整,安然地睡著大覺,駐于倫巴底東邊的奧軍,西邊的撒丁軍,以及四分五裂的意大利的大大小小的共和國和大公國,在融雪之前,都不會預料到法軍會突襲的。可是法軍正面臨著饑荒。因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趨于崩潰的巴黎督政府,除了供給他們一些幾乎毫無價值的紙幣外,余無他物,況且就是這些東西也被軍火商們中飽私囊了。“法蘭西定會戰栗的,”波拿巴到達之前,一位軍官在家書中寫道,“如果能查明所有在這里因饑餓和疾病而捐軀的戰士的數目的話。”倘若不能解決軍隊給養問題,這位新統帥將怎么辦呢?
“弟兄們!你們正饑寒交迫,向政府告急,卻有求無應。你們駐軍荒山野嶺的勇氣和耐心,令人肅然起敬,但卻毫無榮譽和益處可言。現在我將帶領你們向世界上最富庶的平原進軍。那里欣欣向榮的城市,物產豐饒的鄉村正期盼著你們。在那里你們將獲得功勛、享受和財富。意大利方面軍的弟兄們!難道你們缺乏勇氣和毅力嗎?”
初次閱軍時,他慷慨激昂地發表了上述演講,行列中僅有寥寥數聲微弱的歡呼作為回應。重又躺到營房里后,士兵某甲對某乙說:“新頭頭面黃肌瘦、文質彬彬,看來是個新手,只會紙上談兵,空談什么‘富庶的平原’吧。得了,他最好還是給我們弄些靴子,不然我怎么去那里?! ”當年以色列人聽摩西許諾“希望之鄉”時,不也是這種感覺嗎?司令官在這里遇到的只有反對。
在這山頂上困駐三年的軍隊里有誰是拿破侖的知音呢?這支軍隊四分之一的人員躺在醫院里,同樣數目的士兵不是陣亡、被俘,就是業已開小差溜之大吉了。軍官們呢?他們還不是像七年前的奧克桑那的上尉們一樣,并沒有全心全意服從這個古怪的年輕首長,難道是消極抵制他嗎?當他坐在辦公桌邊寫寫算算的時候,撲金的劉海與雙目相齊,腦后長發垂肩,襯衣幾乎無紋飾。這個外國佬在房里來回踱著步,口授著各種命令,法語講得錯誤百出。司令部里除了他帶去的三四個隨從之外,無人對他有好感。有人告知他的一個隨從:“他被視為一個數學家或空想家。”
要是他兩者兼而有之呢?他正是這種天才人物!
最初他似乎僅是一個算術家,其實不然。他馬上給巴黎督政府的執政官們發函,以此發動了一場書信戰。這也恰如他用大炮和騎兵進行戰役一樣,投入了同樣的激情,獲得了同樣的勝利。他說:“你們要求我創造奇跡,很抱歉我對此無能為力。須知舉凡宏業,皆深謀遠慮所成。勝負之間,僅一步之遙。從重大事件中我深知: 千里之行,取決于微步;一趾之疾,可喪七尺之軀。”可是在給杰出的軍事組織家加諾的私人信件中,他卻講了許多公函中不能道出的苦衷。“您也許不相信,”他咬牙切齒地說:“我連一個工兵指揮官都沒有,連一個參加過攻堅戰的指戰員都沒有!…… 我根本沒有炮兵,您能想象我是多么的憤怒嗎?! ”事實上他總共僅有二十四門大炮,四千匹劣馬,三十萬枚銀法郎以及供他的三萬人的部隊按半額制配給的一個月的口糧。就靠這些雜碎他得去征服意大利!
但他既然敢于夸下海口,也就只好以此為基礎開始行動了。他像狂飆一樣用不倦的努力迅速地把這支軍心渙散、萎靡不振、業已重新唱起效忠專制王朝贊歌的軍隊改造成一支效忠于共和國的軍隊。
他到任第三天的文卷記錄如下: 派遣一百一十名工人修路;彈壓一個旅的嘩變;組織兩個炮分隊;命令兩名軍官調查竊馬案,回復另外兩名軍官的管轄要求;命令土倫的一位軍官率部前來尼斯;命令另一位軍官集結安提貝斯的國民自衛軍;命令另一軍官查出嘩變旅里的主謀將官,給總參謀部寫報告;發布閱兵命令。在最初短短的二十天之內,僅關于部隊給養問題的文告他就發布了一百二十三道,其中有無數對于貪污盜用、缺斤少兩、以次充優的警告。所有這些,他都完成于行軍途中,十二次司令部拆遷之間,六次小戰之內。
剛一跨過狹窄的關口,他就立即按照新作戰計劃展開行動。他采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的方法,兩次小戰之后就切斷了敵對盟軍之間的聯系。其實這些不過只是鋒線部隊的交鋒罷了,很適合法國人的性情和法軍平時的操作,對于那種大規模行列式的陣地戰,法軍尚是門外漢。但話說回來,交戰初期,速度和勇敢比指揮官的指戰藝術素養要管用得多。
縱馬飛馳間,穿山越谷時,炮聲隆隆中,遮護約瑟芬肖像的玻璃片忽然震碎了——他把這幅肖像裝于貼身口袋里,曾經千百次地親吻——他神色黯然,勒馬而立,對布里昂說:“震碎了。我的夫人不是生病了,就是有了外遇,不忠于我了。走吧!”
一切都取決于他的承諾的兌現。他明白,假如這次他能說到做到,言行一致,部隊就會相信他;而一旦他們相信他,要不了多久他們就會服從他、擁戴他。的確如此。就在他發表預言做出承諾的兩周后,他的軍隊打了個勝仗,沿著斜坡向南下行,實際上正行進在最后一座高峰上,忽然間,士兵們發出了由衷的歡呼!長期在深山幽谷中停滯之后,他們忽然看到皮埃蒙特平原展于腳下,一望無垠,繁花似錦。波河和其他河流潺潺流向遠方,冰天雪地的世界終于拋于身后了。“如同用魔力一樣他們翻越了阿爾卑斯山這道巨大的屏障,而它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疆界。”
“這一切都是你們的!”拿破侖強迫兩對手之一撒丁國王停戰求和,獻出他疆域內的所有物產。這是波拿巴戎馬一生中第一個通過陰謀詭計和威嚇訛詐而取得的休戰。在這里,他以他并不曾擁有的強大的兵力恫嚇對手,事實上他自己正兩面受敵,根本不可能這樣做。他的士兵們大為驚嘆總司令的言出必踐,他曾許下諾言,兩個星期后他真的履行了諾言!
從這時起士兵們開始擁戴波拿巴了。戰役初始,他已不再用“Buonaparte”簽署公文,因為意大利已成為敵國,他不能用這個意大利名字,他改用“Bonaparte”。
不久以后,他將再次更名。
(陽若迅等譯)
【賞析】
作為法國將軍、法國第一執政官和法國皇帝,拿破侖的一生可謂叱咤風云。在他的一生中,拿破侖實行多項改革,在法國和西歐許多國家的體制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記。對于這樣一個人物,如何展現他的一生,如何刻畫他的性格,確實是傳記家面對的難題。路德維希的《拿破侖傳》從一個獨特視角,即通過描寫拿破侖的心路歷程,給我們呈現出一個內心復雜變化而又充滿自信和想象力的拿破侖。在該書中,作者從拿破侖出生到離世,選取他一生各個階段的典型事例,用生花妙筆,將他描繪得神情畢具。
路德維希對重大的軍事場面并沒有作過多的描寫,而是著力抓住傳主的心理活動,對人物的個性特征進行深刻描寫和分析。拿破侖對待革命和正統的態度,對待社會秩序和歐洲問題的態度,他少年時代“寧作雞首、不為牛后”的抱負,都是通過心理描寫的方法得以展現的。內心傾向在作者看來既是描寫的手段,也是描寫的目的。通過描寫拿破侖的精神生活,進而解釋由他內心傾向產生的決定和克制、行為和痛苦、幻想和計算。在他小有所成時,他的內心幸福地顫抖,而同時他也開始為下一個目標思索;在情感上,他沉默的心靈里隱藏著火山;在對意大利的戰爭中他想到:“那是我夢寐以求的攻略之地。身后是巴黎,約瑟芬的臥室滿懸壁鏡——這是幸福,我已擁有。前方,山那邊,在敵國里榮譽在召喚著我,我渴望獲得。”其內心的獨白生動地說明了內心的激情是他對外戰爭的動力。
印度有句諺語說:“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在人的成長和發展過程中,性格確實對人生的成敗起著決定的作用。拿破侖這位風云人物,其人生的成敗與其鮮明的個性、獨特的性格密切相關。路德維希認為主宰拿破侖靈魂的三種基本力量是自信、精力和想象。而在這些性格中,作者又著力表現他的政治個性。透過作者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拿破侖的政治個性首先表現為他有著極強的權力欲。他野心勃勃,十分重視權力價值,有著強烈的支配欲和成就感。在他還是一個普通的將軍時,他就認為他是議員們的保護神,他有一種強烈的欲望,要讓這些國家的政要們俯首聽命于他。錢和豪華的馬車以及別人的生命對他都無關緊要,只有權力才是他的最愛。他自己在做執政官時和摯友羅代萊毫不避諱地說:“我從未有絲毫的野心,或者說,如果有的話,那也是與生俱來的,與我的存在息息相關,正如我血脈中涌動的血液一樣。”其實,這暗示了他的野心是與生俱來的。拿破侖的政治實踐是其雄心與野心的相互交織,同步發展。隨著職位的不斷提升,政治實踐的不斷深入,拿破侖的權力占有欲不斷提高,正如他的部下馬爾蒙將軍所說,拿破侖是一個為權力而生的人。其次,拿破侖的政治個性表現在他注重行動,并在行動中善于改變,果敢迅速,手腕靈活。為了政治需要,他強迫皇后約瑟芬與其離婚,而與奧地利公主瑪麗·路易絲結婚,盡管她并不十分美麗;同樣為了政治需要,他隨意改變宗教信仰,就像換衣服一樣平常。再次,他自信堅定,意志頑強。他的自信是與他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密切相關的,戰場上的勝利使他成為士兵們愛戴的指揮官。在每次戰役中,他不僅僅鐘情于武力,而更多的是以激發士兵的戰斗意志和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以智取勝,在對他一生具有重要意義的進攻意大利的戰役中,他的自信和軍事才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戰前法軍面臨諸多的困難,積雪、寒冷與饑餓,他深知“裹足不前就意味著失敗”,于是不斷鼓舞士氣,把士兵們對財富的渴望轉化為戰斗力,他以統帥的無畏個性身先士卒,以無比的想象力抓住戰機,采取與眾不同的戰術出其不意地擊潰了敵軍,從而鋪平了他通向權力之巔的道路。他的自信也滋生了他的傲慢專橫,他曾說“道德和習俗的法則都不適用于我”。他做執政官時說:“我腦中唯一的念頭就是,此刻,除了我沒有任何人能統治法國。” 由于他的傲慢與專橫,他最終使法國軍隊在入侵俄國的戰爭中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作者在刻畫拿破侖的政治個性時,也穿插了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拿破侖既是一個軍事天才和野心家,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有著七情六欲,兒女私情。他一生艷遇如云,從馬賽姑娘黛西蕾·克拉里的身上嘗到了初戀的滋味,在與“波蘭夫人”瑪麗·拉金斯卡的相處中品味到了愛情的忠貞,與約瑟芬的結合使他有機會登上權力的頂峰,與奧國公主瑪麗·路易絲結婚則不僅為了娶個“肚皮”,為他生一個繼承者,還實現了政治聯姻的目的。在這四個女子中,拿破侖又愛又恨的應該是約瑟芬。因為她不僅風韻綽約,心計多多,而且是拿破侖通向權力之巔的階梯,但又風流浪漫,常常給拿破侖戴綠帽子,令他異常苦惱。約瑟芬與熱月黨政客塔利安和巴拉斯交情頗深,并借勢成為閃耀社交界的名媛之一,生活放蕩不羈。1795年10月5日,巴拉斯介紹她認識了拿破侖——他比她年輕六歲。拿破侖立即被這個在巴黎頗有名氣的貴婦人征服了。“我在等你,我的心完全被你占據了。你的玉照和那個令人心醉的晚上使我的五臟六腑都不得安寧。甜蜜的,舉世無雙的約瑟芬,你是如何深深的攫取了我的心啊!”一個追求浪漫的拿破侖的形象此時躍然紙上。愛情加上權力,永遠是拿破侖所追求的。從拿破侖眾多的情書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癡情將軍,他的情書的語言具有極強的誘惑力,說明他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
拿破侖的語言魔力也在盡顯其卓越軍事才能的戰場上得到很好的表現。他能用語言激發起士兵的斗志,正因如此,他曾被稱為一個極富想象力的謀略家,戰場上的演說家。譬如當拿破侖被重新器重后,率軍進攻意大利。征服意大利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當時軍隊后方供給不足,大軍將面臨饑荒,他在閱軍時,慷慨激昂地說:“弟兄們!你們正饑寒交迫,向政府告急,卻有求無應。你們駐軍荒山野嶺的勇氣和耐心,令人肅然起敬,但卻毫無榮譽和益處可言。現在我將帶領你們向世界上最富庶的平原進軍。那里欣欣向榮的城市,物產豐饒的鄉村正期盼著你們。在那里你們將獲得功勛、享受和財富。”他的這些富有詩意的演講,自然能激起士兵的勇氣和戰斗力。
通觀《拿破侖傳》,路德維希緊扣拿破侖的心路歷程,展示其個性魅力,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拿破侖的鐘愛之情。當然,鐘愛并未發展為偏愛,作者自始至終堅持以歷史事實為原則,觀察入微,鞭辟入里,直擊人性卑微的弱點,而又沒有流于庸俗低級。拿破侖是不朽的,因為他以雄心、野心及個性魅力書寫了軍事史上的奇跡;拿破侖是可嘆的,因為他想超過社會公理以個人意念來改造世界;拿破侖又是浪漫的,因為他的征服欲望又派生出他的不少愛情故事。
(許勤超)
上一篇:《拉神巡游記 [古埃及]佚名》讀后感
下一篇:《挪亞方舟 [古希伯來]佚名》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