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提要】
這是一個發(fā)生在北美荒原上的故事。印第安納契族青年夏克塔斯在一次部落交戰(zhàn)中被敵族俘虜,帶到圣奧古斯丁,當地一位叫洛貝斯的西班牙老人將他收為義子。但夏克塔斯眷戀故土,不久辭別老人,重返荒原。不幸,他再度被俘,但意外邂逅了神秘而美麗的異族酋長之女阿達拉。阿達拉涉險將他救出并隨他一起逃亡。兩人置身于風光旖旎的大自然中,阿達拉卻一天天流露出憂傷。她向夏克塔斯吐露自己并非酋長生女,而是母親婚前與一個名叫洛貝斯的西班牙人所生,生下來便皈依了基督教。得知她是義父之女,夏克塔斯狂喜,決意娶她為妻。此時密林中狂風大作,下起了暴雨,一位老年隱修士在黑暗中出現并搭救了他們。第二天,夏克塔斯隨同老人出門,再回山洞時卻發(fā)現阿達拉已奄奄一息。最終,她道出了秘密,原來她出生時由于身體極度孱弱,母親曾發(fā)下毒誓,將她處女的貞節(jié)奉獻給上帝。母親的誓言令阿達拉痛苦不堪,最終選擇了服毒自盡,老人無比痛心,告訴阿達拉原本是可以寫信給主教以免去這一違背人情的誓言的。夏克塔斯更是感到萬箭穿心,但一切都已太晚。
【作品選錄】
從前,法蘭西在北美有一大塊領地。這塊領地,從拉布拉多到佛羅里達,從大西洋海岸直至加拿大的內湖腹地。
發(fā)源于同一山脈的四條大河,將這塊遼闊的土地分割成好幾片: 圣洛朗河滾滾東流到與其同名的海灣,滔滔西江之水匯入無名的大海,布爾蓬河由南到北注進赫德森灣,密西西比河則自北向南直下墨西哥灣。
千里之長的密西西比河澆灌著一塊美妙的土地,美國人稱它為新伊甸,法國人則給它起了個路易斯安那的美名。千百條密西西比河的支流,諸如密蘇里河、伊利諾斯河、阿肯色河、俄亥俄河、沃巴什河以及田納西河,以它們的淤泥濁水養(yǎng)育并滋潤著這塊土地。每當冬天河水上漲,每當暴風雨刮倒成片的密林,那連根拔起的樹木便匯集在源頭。不久,污泥粘結樹干,藤蔓將它們纏住,各種各樣的植物在它們身上四處扎根,最后將樹骸凝固。它們被沖入密西西比河,在那滔天的白浪中沉浮。大江擒著它們,將它們推到墨西哥灣,逼它們在沙灘上安身,使河汊口分得越來越細密。密西西比河咆哮著穿山越嶺,激流不時泛濫上漲,流入叢叢密林,盤繞座座印第安人的墳墓。好一條在荒野里逡巡的尼羅河啊!然而,大自然的景象,總是優(yōu)美同雄偉并存。看,那中游之水挾著松樹橡樹的殘骸奔向大海,而沿河兩岸的水面上卻飄著一座座由綠萍睡蓮組成的浮島,而睡蓮的朵朵黃花,猶如小巧玲瓏的樓閣。那綠蛇、紫鷺、丹鶴、幼鱷,像游客一般登上這彩色的花艇,它們正迎風揚起金色的船帆,準備到某個偏僻的港灣去夜泊。
密西西比河的兩岸更是風光旖旎。西岸,草原一望無際,綠浪滾滾遠去,直到地平線與藍天相接之處。茫茫草原上,一群群有三四千頭之多的野水牛在悠閑地游弋,偶爾還可發(fā)現條把較老的野牛,正劈浪游向密西西比河中的某個荒島,以便在那高高的野蒿中歇憩。瞅著它那新月形的犄角以及沾滿了淤泥的蒼須,你不禁會以為,這位茫茫荒野里的河伯是在得意地欣賞那浩淼洪波。
以上是西岸的風景,而另一邊的景色則大不相同,它和西岸恰成鮮明的對照。這里,各色各樣的大樹倒懸在水流之上,它們植根于高山懸?guī)r上,散布在峽谷里,馥香四溢,盤根錯節(jié),蔽日參天。樹下,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交織在一起,它們爬樹干,攀枝尖,從楓樹梢攀到郁金香枝頭,由郁金香枝頭爬上藥蜀葵的花冠,筑就了千百座圓洞、牌樓和拱頂。這些藤蔓類植物在樹叢中漫游,常常越過河灣,架起一座又一座的花橋。萬木叢中,玉蘭樹迎風挺立,香玉吐艷,堪稱百木之雄,除卻近處那碧扇輕搖的棕櫚,再無其他林木可與其媲美爭妍。
造物主在這世外桃源中安插進百鳥群獸,使它充滿了魅力和生氣。在小徑盡頭,黑熊飽餐后醉臥在那榆樹梢頭搖擺的葡萄下,野鹿在湖中沐浴,灰松鼠在枝葉深處嬉戲,反舌鳥、弗吉尼亞鴿、大雀兒飛進草莓綴成的紅草毯里,紅嘴綠鸚哥、紫啄木鳥、赤火雀在杉樹頂端來回飛躍,長喙小雀在佛羅里達茉莉花叢中閃現,捕鳥蛇嘶嘶地叫著倒掛在樹梢,猶如一根根藤蔓在搖曳。
對岸的草原一片靜謐,這邊則相反,到處有動靜,到處在低語: 啄木鳥在啄橡樹,野獸在走動,在吃草,在咀嚼果核,波濤拍岸,草木簌簌作聲,野牛低吼,鷓鴣輕啼,荒野上是一片溫良和粗獷的和諧。當和風使曠野生趣盎然,撫慰著這些游蕩的生靈,當和風使五彩繽紛的萬物渾然一體,使丹青融混,百音齊鳴,森林深處發(fā)出了這么多的聲響,眼前又呈現出這么多的奇景,我真想將這一切描繪給那些從未漫游過原始荒漠的人聽,但卻力不從心。
打馬蓋特神父和那不幸的拉薩勒發(fā)現密西西比河之后,最初一批移居比洛克西和新奧爾良的法國人便同當地很有勢力的印第安部族納契結成了聯盟。以后,爭吵和妒忌使鮮血流遍了這塊好客之地。當時,在這群土著中,有位名叫夏克塔斯的老人,因他年長、睿智、卓識,所以當上了族長,深受荒原人的愛戴。他跟所有的人一樣,用不幸換來了德行。他不僅在這新大陸的叢林里吃足了苦頭,而且還在法蘭西的岸邊歷盡了艱險。他曾蒙受奇冤,在馬賽被送上苦役船,后來恢復自由,受到了路易十四的召見。他曾會晤過當時的很多名流,出席過凡爾賽宮廷的盛宴,觀看過拉辛的悲劇,傾聽過博須埃的喪葬講演,總之,這個野人見過大世面。
“我們不久就發(fā)覺,我們并未化險為夷,因前面是渺無人煙的漠漠大荒。缺乏林中生活的經驗,又迷失了方向,這樣盲目前進,我們能有什么好下場?我望著阿達拉,常常想起洛貝斯叫我讀過的關于夏甲的古老故事,這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發(fā)生在別是巴曠野上,那時人類的壽命有橡樹的三倍長。
“阿達拉用梣樹嫩皮替我縫了件大衣,因為我差不多是赤身露體的。她用箭豬的硬鬃作針線,為我繡了雙香鼠皮做的低幫鞋。而我也關心她的打扮,有時,我把路旁那印第安人荒冢堆里找到的藍錦葵編織成花環(huán),把它戴在她的頭上,有時,我用杜鵑花的紅籽為她串幾圈項鏈,這之后我欣賞著她的美姿絕色,快樂得露出了笑顏。
“每當我們碰上一條河,我們或是劃筏,或是泅游。我倆同渡這荒僻的水流,阿達拉一只手搭在我肩上,恰似一對遠行的天鵝。
“烈日當空,我們常在雪松的苔蘚下藏身。佛羅里達這一帶幾乎所有的樹木,尤其是雪松和綠橡,從枝丫到地上,都覆蓋著一層白色的苔蘚。當你在黑夜的月光下見到那空曠的草原上孤零零地矗立著一棵披上這種帷幔的綠橡,你就可能會以為這是一具背后拖著長紗裙的幽靈。白天的景象也并不遜色,因為苔蘚上歇滿大群的綠鸚鵡、藍鳥、彩蝶、蜂鳥和金蠅,酷似一幅白羊毛掛毯,上面由歐洲織匠精心繡了許多色彩鮮艷的蟲鳥圖案。
“我們正是在這些天賜的舒適客棧中納涼歇憩的。每當疾風從高天吹來,蒼松一陣晃動,使得筑在枝干間的空中城堡以及酣睡在其中的鳥兒和游人飄搖不止,使得活動樓閣的拱廊里傳出來千百聲嘆息,舊大陸的所有奇景絕勝真是無法同這荒野不朽的藝術珍品相比。
“每天夜晚,我們便燃上一堆大火,用四根木樁支起一個由樹皮搭成的窩棚。倘若我捕到了一只野山鴿、雌火雞或雄雉鳥,我們就把它吊在長竿的頂端,并把竿子的另一端插入橡木火堆前的泥里,我們讓風兒去撥弄那捕來的獵物。我們吃一種名叫石牛肚的苔蘚,還有樺樹的甜皮以及味兒又像桃子又像覆盆子的鬼臼果。黑胡桃、槭樹果或黃櫨樹果為我們的飯桌增添了美酒。有時候,我還到蘆葦叢中尋找一種開著喇叭形花朵的植物,它的花蕊里貯積著一滿杯甘露。我們向上帝祝福,他在腐臭的泥淖中為脆嫩的花梗注進了如此澄澈的清泉,如同將希望注進那因憂傷而破碎了的心,如同讓品德在苦命人的心里閃閃發(fā)光一樣。
“唉!我不久就發(fā)現,我是錯看了阿達拉那外表的平靜,我們越往前走,她就越顯得憂心忡忡。她常常無緣無故地顫抖,并且突然地回過頭來。我發(fā)覺她用熱烈的目光注視著我,接著又憂郁地仰望青天。尤其使我害怕的是,她心里有個秘密,她心靈深處暗藏著一個念頭,這一點通過她的眼神我已隱隱約約地感覺到。她把我拉過來又推過去,使我產生并又失去希望,我剛以為我在她心中有所進展,但旋即明白自己依舊處于原狀。她不止一次地對我說:‘啊,我年輕的情人!我愛你,就像熱愛酷日下的樹蔭!你像這有著和風繁花的荒原那樣漂亮。只要一靠攏你,我就渾身發(fā)顫,要是我的指頭觸到你的手,我就覺得自己快要死去。那一天,你躺在我的懷里休息,風兒把你的頭發(fā)吹拂到我的臉上,我覺得好像某個看不見的精靈在輕輕將我撫摩。是的,我見過奧高納山區(qū)的小山羊,我聽過老年長者的演講,然而羔羊的溫良不如你的話語那樣使我心悅,長者的智慧哪有你的話語那樣令人折服。可是,可憐的夏克塔斯呵,我決不會成為你的妻子的!’
“阿達拉心里那宗教與愛情的不斷矛盾,那滿腔的溫情,那貞潔的品行,那高傲的性格,那深沉的感情,那在大事情上顯得高尚的靈魂,那在小事情上顯得敏感的態(tài)度,這一切使她成為我難以理解的人物。對男子阿達拉不可能只產生一種淡淡的影響,她熱情奔放,充滿了力量。對她這種人,你要么崇拜,要么憎恨。
“經過十五個日日夜夜的奔逃,我們進入阿勒格尼山脈,到達那流向俄亥俄河去的田納西河的某條支流。在阿達拉的指導下,我用樅樹的須根縫合幾塊樹皮,并在上面涂一層李樹的樹脂,造好了一只小船。隨后,我和阿達拉登上小船,順流而下。
“拐過一個岬角,在我們左邊出現了斯梯哥愛印第安村落的錐形墳丘以及破敗窩棚,右邊是克歐山谷,山谷被宙爾山麓那同名村莊的模糊遠景所阻擋。急流載著我倆在懸崖峭壁間穿梭,峭壁盡頭掛著夕陽。這幽深的荒野還從未有人來打擾過。一路上我們只見到一個印第安獵人,他支弓孑立在山巔,活像一尊山林守護神的雕像。
“那是我們離開窩棚的第二十七天,火月早已開始了,一場暴風雨將要來臨。當印第安老嫗將耕杖掛上香杉的枝頭,鸚鵡飛回柏樹洞里的時刻,天空開始布滿烏云。曠野的嘈雜聲業(yè)已平息,荒原沉寂,山林靜謐。不一會,一陣隆隆悶雷從遠方滾來,直撲原始森林,激起了巨大的回聲。我們怕被惡浪吞沒,趕忙跳上河岸,躲進叢林。
“面前是一大塊沼澤。我們在彎鐮形的穹頂下艱難地向前行進,葡萄藤、木蘭草、胡豆和攀緣的藤蔓像羅網一樣絆著我們的腳跟。松軟的草地在腳下發(fā)顫,我們隨時都有陷入洼淖的危險。無數昆蟲和巨大的蝙蝠遮住我們的視線,眼鏡蛇在四周簌簌作響,虎狼熊獾紛紛逃匿,嘯吼嗥叫競相呼應。
“天越來越黑,壓低了的云腳竄入樹蔭。霎時,云層裂開,電光閃閃,一道火練劃破長空。西風狂作,黑云翻卷,樹林俯首屈膝,天幕時時拉開,透過罅隙,顯出層層新宇和熾熱的原野。這景象多可怕,多雄偉!霹靂一聲,森林著火,林火像顆燃燒著的彗星在蔓延,火柱濃煙直沖云霄,而雷聲閃電又向大火猛襲。天神將群山變成一團漆黑,昏亂混沌中,狂風在喧囂,森林在呼嘯,猛獸在嗥叫,野火在燃燒,陣陣迅雷尖叫著沒入波濤。
“天神知道!此時此刻,我眼里唯有阿達拉,我心中只念著她。在一棵歪斜的樺樹干下,我護著她免受驟雨的拍打。我坐在樹下,將我的心上人抱上膝頭, 用雙手暖和著她的光腳,我比那初次感到胎兒在自己肚里蠕動的新娘更歡快。
“我們諦聽著狂風暴雨的怒吼,忽然,阿達拉的一滴熱淚滾到我胸口。我叫道:‘心靈的暴風雨呵,這可是你的雨滴?’隨即,我緊緊抱住我熱愛的人兒,說道:‘阿達拉,你定有什么事瞞著我。美人呵,請對我開懷暢訴!讓摯友了解我們的內心,這對我們有莫大的好處!請你把使你痛苦的秘密和盤托出,別那么固執(zhí)沉默。啊,我明白了,你是在痛惜離開家鄉(xiāng)!’她立即反駁道:‘少年呵,我何必痛惜離開家鄉(xiāng),既然我父親并非出生在棕櫚之國?’‘什么,’我十分驚訝地接口講,‘你父親不是棕櫚國人!那么是誰給了你生命?請回答。’阿達拉于是講了這么一番話:
“‘我母親同西瑪干武士結婚時,帶來了三十匹良種牝馬,二十頭水牛,一百斗橡子油,五十張海貍皮以及許多別的財富。而結婚前,她早就同一位白膚青年相好。可我母親的母親卻潑了他一臉水,并強迫母親嫁給了崇高的西瑪干,西瑪干像王上,被平民百姓奉若神明。然而我母親卻跟她的新郎講:‘我已經懷孕,殺了我吧。’西瑪干回答她說:‘天神防止我干這樣不道德的壞事。我將一點也不損毀你的容顏。我既不削你的鼻子,也不割你的耳朵,因為你已經直言不諱,你并未對我不忠。你肚里的孩子也算是我的孩子,我將在布谷鳥起飛,明月第十三次高照時再來探望你。’就在這段時間里,我從母腹出世,開始一天天長大,我像西班牙人那樣自負,像野蠻人那樣傲慢。為了使她和我父親的上帝也成為我的神,母親叫我信了基督。后來,愛情的憂傷找上了門,使她進了墳墓,并長眠其間。’
“這便是阿達拉的身世。我問她:‘那么,你的父親是誰,我可憐的孤女?世人如何稱呼他?他以哪個神命名?’阿達拉說:‘我從未侍奉過父親,我只知道他和他姐姐住在圣奧古斯丁,他一直忠于我母親。他以菲利普天使命名,人們叫他洛貝斯。’
“一聽此話,我不覺高叫出聲,叫聲響徹了整個原野,我的激動與暴風雨的騷擾交織在一起。我把阿達拉緊緊摟在心口,嗚咽著叫道:‘啊,我的妹妹!啊,洛貝斯的女兒!我恩人的女兒!’阿達拉嚇了一跳,追問我煩亂的原因,然而,當她得知洛貝斯就是那曾在圣奧古斯丁收養(yǎng)我的恩人,我是為自由才同他惜別的時候,她本人也同樣是既迷茫又高興。
“這種從天而降并給我們的愛情增添上別一番戀情的兄妹友誼,對我倆來說,實在意外得使人受不了。打這之后,阿達拉內心的搏斗已完全無效,我感到她徒然把手伸向胸脯,奇特地動了動,而我那時卻已經抱住了她,已經被她的氣息所陶醉,已經在她的熱唇上嘗到了愛情的全部魅力。在電光的閃耀下,我仰望天空,當著上帝的面,將我的妻子緊擁在懷里。婚禮的盛典,同我們的災難及我們崇高的愛情很相稱: 這一座座華美壯麗的叢林,擺動著枝葉的叢林,枝藤作床幔,樹葉當床頂的叢林,這一棵棵燃燒著的松樹,成為我們婚禮的火炬,這泛濫奔騰的江河,這呼嘯咆哮的高山,這既可怕又卓絕的大自然,難道你們是為了蒙騙我們才布置了婚禮的場面,難道你們就不能在你們這不可思議的暴虐中讓人類的至福極樂躲藏片刻!
“阿達拉的反抗顯得很軟弱,我已臨近那幸福的時刻,突然電光一閃,響雷滾滾,重重黑影被劃破,大森林被照得如同白晝一般,空氣里彌漫著硫磺的氣息,一棵大樹被劈倒在我們的腳邊。我們跑開去。啊,真怪!……我們在隨之而來的寂靜中聽到了鈴聲!我們兩人都目瞪口呆,我們仔細傾聽著在荒野里顯得那樣奇特的聲音。這時,遠處傳來獵犬的狂吠,它漸漸逼近,它越叫越歡,它跑來了,它在我們腳邊快樂地長吠,一位年老的隱士手提風燈緊跟著走出了茫茫黑林。‘謝天謝地!’他一瞧見我倆便喊道,‘我找了你們好半天!暴風雨剛來,我們這只狗就聞到了你們的氣味,它將我?guī)У搅诉@里。我的上帝!他們多年輕!可憐的孩子!他們一定吃了不少苦了。走吧!我?guī)砹艘粡埿芷ぃ媒o這位年輕姑娘披上,我的葫蘆里還有一點兒美酒哩。感謝上帝!他大慈大悲,善良無比!’
“阿達拉跪在修士足前,說:‘教主呵,我是基督徒。必是上天為了拯救我才差你來到我身邊的。’‘我的女兒,’隱士說著將她扶起,‘我們通常是在夜間和暴風雨中敲響教區(qū)的鐘,以召喚陌生人,我們以阿爾卑斯山及黎巴嫩的弟兄們?yōu)榘駱樱虝诉@只狗尋找迷路的游人。’對我來說,我算勉強聽懂了他的話,我感到這一善舉是如此崇高,以致我覺得自己仿佛是在夢里。借著風燈那慘淡的光線,我瞥見教士的胡須、頭發(fā)透濕,手足、臉孔被荊棘劃出了血印。‘老人,’我最后高叫,‘你的心多好,難道你不怕雷擊?’‘害怕!’老人熱切回答說,‘當有人遇險,當我對他們有益時還害怕!那我就配不上當耶穌基督的仆人了!’‘但你可知道,’我對他說,‘我并非基督徒!’‘小伙子,’隱士答道,‘難道我曾問過你信什么教?耶穌基督并沒說:“我的血將洗滌此人,而不洗滌那人。”他是為猶太人和異教徒殉身的。在他看來,世人皆兄弟,世人皆不幸。我在這兒為你做的事算不了什么,你在別處也會得到其他不少援助。但榮耀卻絕不該歸于教士。我們這些無能的隱士,如果我們不是上天創(chuàng)造的粗劣的工具,我們能是什么呢?啊,連我主他都手捧十字架,頭戴荊冠在奮勇救人,那誰還會去當畏縮不前的懦夫?’
“這番話打動了我的心,我兩眼不覺涌出了贊美、溫情的淚水。‘我親愛的孩子,’教士說,‘我在這叢林里管轄著一小群你們的土著兄弟。我的山洞就在離此不遠的山里,跟我去暖暖身子吧!你們在那兒的生活不一定會舒服,但卻可找到一塊藏身之地。這又得感謝上帝的仁慈,因為很多人連這都還沒有哩!’”
(時雨譯)
【賞析】
談到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夏多布里昂是一位不能被繞過的作家。他曾被人們尊稱為“法蘭西文學的第一筆桿子”,以文筆驚艷、文風華貴而知名于世。發(fā)表于1801年的小說《阿達拉》就是他登上法國文壇的代表作。
《阿達拉》中彌漫著濃厚的異域色彩,文中以大量篇幅描繪了北美洲的自然風光,同時涉及印第安部落的神秘生活,展現出一片世外桃源般迷人的原始風情。其中寫景的篇章猶如名畫般令人流連忘返,有些段落多年來一直被選入法文課本,供人們借鑒欣賞。在這些精彩的風景描寫中,我們同時可以發(fā)現作者在風景寫作方面的某些特點與深意。
小說開篇即給人以壯麗之感。作者以大量的筆墨,對密西西比河加以精心描繪:“密西西比河咆哮著穿山越嶺,激流不時泛濫上漲,流入叢叢密林,盤繞座座印第安人的墳墓。好一條在荒野里逡巡的尼羅河啊!” 這是對河流的動態(tài)描寫,通過“咆哮”、“泛濫”、“盤繞”、“逡巡”這一組動詞充分展現了河水奔流時的雄姿;作者又寫道:“看,那中游之水挾著松樹橡樹的殘骸奔向大海,而沿海兩面的水面上卻飄著一座座由綠萍睡蓮組成的浮島,而睡蓮的朵朵黃花,猶如小巧玲瓏的樓閣。那綠蛇、紫鷺、丹鶴、幼鱷,像游客一般登上這彩色的花艇,它們正迎風揚起金色的船帆,準備到某個偏僻的港灣去夜泊。” 這是一組與上文相對應的靜態(tài)描寫,通過各種漂浮的水上的動植物,讀者似乎能立刻感受到水流速度的減慢,句子的節(jié)奏也由動態(tài)時的急促緊張而變得輕松舒緩起來,“小巧玲瓏的樓閣”、“彩色的花艇”等精致的比喻更透露出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情。
作者對密西西比河兩岸草原的描繪更如神來之筆,體現出動靜結合,相得益彰的特點。對西岸,作者只寫了茫茫草原與憩息的野牛群,以野牛的“閑”襯托了西岸的“靜”;對東岸,作者則不遺余力地繪以濃墨重彩,從倒懸在水流上的大樹寫到它們參天蔽日的樹枝,從野葡萄、喇叭花、苦蘋果等野生植物如何從樹下不斷攀爬到高枝的位置的變化帶來視線的變化,從而產生了畫面的參差感與立體感。“構成千百個洞窟、牌樓和拱頂”,“架起一座又一座花橋”等比喻則又巧妙地從形態(tài)入手,使讀者化陌生為熟悉,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還特意寫到了迎風挺立的玉蘭樹,這并非毫無用意,因為在整個參差雜亂的布局中,玉蘭樹猶如點睛之筆,起到了穩(wěn)定畫面中心的作用。從這一點來看,夏多布里昂無愧于一位古典主義的畫師。但作者仍不滿足,還將各種鳥獸也安插進來作為點綴,寫到了黑熊、野鹿、松鼠、反舌鳥、赤火雀等各種叢林鳥和捕鳥蛇總計11種動物,另外涉及5種植物,卻只用了一個整句,讀來洋洋灑灑,給人以步入森林的現場感。
除了純自然風光的描繪,阿達拉與夏克塔斯在大自然中游歷時所面對的自然風景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在小說前半部分,對自然場景的描繪往往帶有愛情浪漫色彩與豐富的野趣。“她用箭豬的硬鬃作針線,為我繡了雙香鼠皮做的低幫鞋”;“有時,我把路旁那印第安人荒冢堆里找到的藍錦葵編織成花環(huán),把它戴在她的頭上”;“我們吃一種名叫石牛肚的苔蘚,還有樺樹的甜皮以及味兒又像桃子又像覆盆子的鬼臼果”。這里的自然景色富有使人向往的異國情調。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阿達拉》中的景色描寫與人物命運開始緊密關聯,甚至顯示出直接對應的特點。在阿達拉對夏克塔斯吐露身世的那晚,兩人由于關系的日益親密而即將走向背棄誓言的危險時刻,此時自然景色也呈現出相應的可怕景象,“松軟的草地在腳下發(fā)顫,我們隨時都有陷入洼淖的危險。無數昆蟲和巨大的蝙蝠遮住我們的視線,眼鏡蛇在四周簌簌作響”。在這些富有象征意味的描寫中,我們不難從中發(fā)現其背后隱藏的宗教訓誡的深意。
通過這些情景交融的描繪,我們能漸漸體會到夏多布里昂的創(chuàng)作意圖。風景描寫的意義不僅在于本身,而是和小說人物的命運、性格甚至心靈的變化息息相關的。在那么原始、純樸、生機盎然的大自然中,阿達拉遇到一份如此優(yōu)美曠世的愛情,她最終卻只能放棄,需要經歷多大的內心掙扎!作者很少用筆墨直接寫她的心情,而是透過風景來印射她的內心。在小說的前半部分,自然風光越是被描繪得如詩如畫,優(yōu)美動人,似乎越能呈現出阿達拉內心難以排遣的憂傷和難以傾訴的深情。即將和夏克塔斯舉行婚禮的時候,狂風大作、雷雨從天而降等自然景色的突然變化,更容易讓人聯想到阿達拉內心無法形容的波瀾起伏。
有評論者稱,阿達拉的人物形象就像是“北美荒原上的文明人”。她在不受社會文明約束的原始森林中,扮演了一個“圣潔”的貞女和殉道者的角色。正如夏多布里昂本人所說,“我看到基督教戰(zhàn)勝了人生最狂熱的感情和最可怕的恐懼——愛情和死亡”,而出色的風景描寫掩蓋了這一不需要被點明的意圖。
(趙明怡)
上一篇:《阿納泰的貝殼·斯戈隆》原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阿馬羅神父的罪惡·克羅茲》原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