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彭斯·蘇格蘭人》經典詩文賞析
跟華萊士流過血的蘇格蘭人,
隨布魯斯作過戰的蘇格蘭人,
起來!倒在血泊里也成——
要不就奪取勝利!
時刻已到,決戰已近,
前線的軍情吃緊,
驕橫的愛德華在統兵入侵——
帶來鎖鏈,帶來奴役!
誰愿賣國求榮?
誰愿爬進懦夫的墳塋?
誰卑鄙到寧做奴隸偷生?——
讓他走,讓他逃避!
誰愿將蘇格蘭國王和法律保護,
拔出自由之劍來痛擊、猛舞?
誰愿生作自由人, 死作自由魂?——
讓他來, 跟我出擊!
憑被壓迫者的苦難來起誓,
憑你們受奴役的子孫來起誓,
我們決心流血到死——
但他們必須自由!
打倒驕橫的篡位者!
死一個敵人, 少一個暴君!
多一次攻擊, 添一分自由!
動手——要不就斷頭!
(袁可嘉譯)
這是彭斯所作愛國詩中最著名的一首, 寫的是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在大破英國侵略軍班諾克本一役 (一三一四年) 之前向部隊所作的號召。 它首先發表在一七九四年五月的 《紀事晨報》上。 當時彭斯一直念念不忘為蘇格蘭民族獨立而斗爭的志士, 寫此詩時愛國熱情尤其澎湃。 不僅如此, 他還借古喻今, 曾經寫信告訴朋友說: 啟發他寫這首詩的不止是古代那場“光榮的爭取自由的斗爭”, 還有“在時間上卻不是那么遙遠的同類性質的斗爭”, 即法國大革命, 當時法國大革命正方興未艾, 在蘇格蘭的彼岸如火如荼地展開。 這里, 詩人通過十四世紀的蘇格蘭國王之口,向人民發出了爭取自由的戰斗號召。
詩的第一節號召蘇格蘭人起來投入戰斗。 其中所提的華萊士是一位十三世紀的蘇格蘭民族英雄, 也曾大敗英軍, 但后來為奸人出賣,被執處死。“跟華萊士流過血的……隨布魯斯作過戰的……”從歷史背景上說明蘇格蘭人民是一個不屈不撓、飽經血與火洗禮的英雄民族。“倒在血泊里也成——要不就奪取勝利”為一倒敘手法,產生出悲壯的藝術效果。比順敘成“起來!去奪取勝利——倒在血泊里也成”更顯示出悲愴而又豪壯的力度。
第二節把前線的緊迫感帶給讀者。入侵者帶來的鎖鏈和奴役更顯出背景的黑云翻卷、風急雨驟,形勢陡然變得嚴峻、迫人。愛德華指英王愛德華二世(一三○七至一三二七年在位)。
第三、四節把怯懦者與猛士分別開來。對前者的鄙夷和對后者的激勵,詩人均以大義明析:前者賣國求榮,卻只能作奴隸茍且偷生;后者保護國王和法律(可廣義引伸為民族尊嚴、正義與公道),生作自由人,死作自由魂,何其偉岸!何其壯烈!詩人在這里言辭激烈,態度鮮明,鏗鏘有力。抒發得頗有氣勢,又頗有內力。
第五節用起誓的方式,表達了包括詩人在內的自由戰士的崇高理想和他們那種拚死搏擊、流血以終的決心。詩人追求幸福、追求自由,不要苦難、不要奴役的浪漫主義激情,隨著這簡短的戰前誓言一齊進發出來,擲地有聲。
“打倒驕橫的篡位者”在字面上是指前來入侵的英王愛德華二世。但從詩歌的寫作年代及背景來看,又可引伸為一切奴役人民、強奸民意、剝奪人民自由的強暴專制者。最后三行詩文字簡練,抑揚頓挫,以其格言般的寓意,波濤般的激情和排山倒海般的號召力,點燃起每一個人胸中的激情。它成了彭斯詩歌中最著名的名言。
全詩分成六節,每節的前三行同押一韻,讀起來節奏連貫,很能配合詩歌的激昂情緒。每節詩的最后一行為一小句,有如一系列洶涌的波浪,推起了詩人的昂揚激情。六個小句又合押一韻(個別小句例外),使全詩表達的感情如急流下山,一瀉到底。此詩一經朗誦,便不忍半途而卒——這也體現了本詩的結構特點。
(林光奕)
上一篇:〔法國〕勒韋迪《花市岸邊》賞析
下一篇:〔愛爾蘭〕葉芝《茵納斯弗利島》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