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魏爾侖·月光》經典詩文賞析
你的心靈是一幅絕妙的風景畫:
假面和貝賈莫舞令人陶醉忘情,
舞蹈或跳啊, 唱啊, 彈著琵琶,
奇幻的面具下透出一絲凄清。
當歡舞者用 “小調”的音符
歌唱愛的凱旋和生的吉祥,
他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幸福,
當他們的歌溶入了月光——
月光啊, 憂傷, 美麗, 靜寂,
照得小鳥在樹叢中沉沉入夢,
照得那纖瘦的噴泉狂喜悲泣,
在大理石雕像之間騰向半空。
(飛白 譯)
《月光》是魏爾侖第一首充分表現(xiàn)象征主義風格的抒情詩。 詩人捕捉瞬間的感覺、 印象和情緒, 給我們繪出了一幅心靈的風景畫, 譜寫出了一支心靈的回旋曲。
這首詩的主要藝術特色是詩、畫、 音樂融為一體。 魏爾侖曾受畫家瓦多作品的啟發(fā), 瓦多的畫有洛可的風格, 而又富于生活氣息, 他的筆觸輕靈, 富于音樂性, 帶有霧一般的氛圍和半透明的色暈。 他牧歌式的題材中又常會透出幾絲憂郁。魏爾侖的 《月光》模擬的正是這樣一幅風景畫。
當然, 《月光》并不是一幅客觀實體的風景畫, 而是“心靈的風景畫”,詩中的客體,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而是主體世界的投射,這使詩中的畫面帶上了濃厚的浪漫色彩。我們在畫面上看到的是美麗的園林,狂歡的假面舞,但歌聲舞姿又被凄冷的月光所籠罩,這月光“憂傷、美麗、靜寂”,象哀婉的旋律一般彌漫于天地之間,形成了全詩的“小調”調式(小調調式多用于表現(xiàn)哀傷情調)。
通常的詩建構在形象和情思上,比較容易用語言去把握,而魏爾侖的詩卻溶解在音樂之中,他不再把語言當作單純表意的符號來使用,而力求把語言“液化”,化為悠揚流動而無定形的音樂。固然,《月光》一詩也有形象性,但并非音樂服從形象,倒是形象服從音樂,因其音樂性反而使詩中的形象變得模糊。難怪印象派音樂家德彪西選中了魏爾侖的這首名作,把它譜曲,使之成為著名的鋼琴曲《月光》。這首曲子蕩漾著如水的月光,飛騰著輕盈的噴泉,顫動著難言的心情,它正是德彪西的成名作。
魏爾侖的《月光》不僅為德彪西提供了音樂素材,他的詩本身也帶有音樂性的語言。例如法語中“假面”和“貝賈莫舞” (意大利的一種民間舞蹈)是諧聲詞; “月”和“光”二詞都含同一個元音,魏爾侖又圍繞著“月光”連用同一個元音,在音響上造成了“玲瓏望秋月”的效果。
《月光》并無什么“微言大義”,也琢磨不出什么哲理,但是卻讓人感覺到它流水般的和聲,親切而動人的藝術魅力。詩中如夢如霧般繚繞縈回的暗示,使他的詩成為“面紗后美麗的眼睛”。
(董小玉)
上一篇:〔德國〕赫塞《晚間行路》賞析
下一篇:〔德國〕艾辛多夫《月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