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赫塞·春》經典詩文賞析
在幽暗的穴中,
我長期墜入夢鄉,
夢見你的樹木和碧天,
你的香氣和小鳥的歌唱。
現在你已完全出現,
一片輝煌燦爛,
我面前光輝四溢,
好象是奇跡一般。
你又認清我,
你溫柔地引誘我,
在你的天福之前,
我全身似有電流通過。
(錢春綺 譯)
對山花浪漫的春天的呼喚、神往、禮贊,是自古于今的主題。然而,赫爾曼·赫塞的這首呼喚、歌唱春天的詩,卻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他是禮贊象春天一樣的和平的到來。
詩人采取總體象征的藝術手法,以浪漫主義的筆調行文。詩人赫塞是著名的反戰戰士,曾因此而有家歸不得,甚至一些朋友也因不理解而背叛了他。他此時感到一種莫名的悲哀。然而,即使在那陰暗的日子里,富于浪漫主義詩人氣質的赫塞,仍憧憬著充滿鮮花的和平時代的到來,夢幻著有“小鳥的歌唱”,充滿“香氣”的溫馨的日子。
一當和平真的到來,象春天一樣“光輝四溢”,我們的詩人歡欣的神情就溢于言表,感到目炫,仿佛是奇跡。這是對和平希望甚殷,一當和平到來又不敢相信的微妙、復雜的心理的反映。
最后一段以一種擬人的手法,極言春天一樣的和平對詩人的吸引力。 “溫柔”一詞,頗富“春天”色彩,又具人格化特色,很能惹人憐愛。 “引誘”也是這樣,暗示了“春天”的美麗,以致使“我”為之心動, “全身似有電流通過”,在“春天”面前, “我”被撼動了,我陶醉了。
全詩由神往春天、再現春天與春天對我的感染組成,一節更比一節深。詩人通過“春天”這一整體具象來象征和平,顯示了和平的美好與可貴。詩人對和平的歌唱,恰是他對暴力、戰爭持否定態度的折射,顯示了詩人的正義感和道義感。
“詩含雙層意,不求其佳必自佳。”(袁枚《隨園詩話》)此詩不僅是一首漂亮的寫景詩,也是一首不著痕跡的象征詩。由于詩人兼用擬人手法,使詩顯得生動而形象。每一個讀了此詩的讀者,在頭腦中就會顯現出春天一樣美好的和平,這是此詩的難得之處。
(胡照明)
上一篇:〔瑞典〕埃凱洛夫《無形的存在》賞析
下一篇:〔美國〕普拉斯《暗傷》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