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阿爾丁頓·傍晚》經典詩文賞析
煙囪,一排接著一排,
劃破清澈的天空;
月亮,
一片破紗裹著她的腰
在煙囪叢中搔首弄姿,
一個笨拙的維納斯——
這里, 在廚房的洗滌格上,
我肆無忌憚地望著她。
(裘小龍 譯)
意象新奇而有深度, 是本詩的最大特點。 古往今來, 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贊美過月亮, 但它在現代派初期詩人阿爾丁頓的眼里, 只不過是一個破紗裹腰、 在煙囪叢中搔首弄姿的笨拙的維納斯。 詩人借客觀外物的變形曲折地表現自己內心意識的變動。 呵! 負荷重重的現代人已沒有了那高雅的古典熱情, 詩人只求直白地說出自己在重壓下的真實感覺, 即使這感覺有傷所謂的風雅, 他也要坦率地流露出來。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 西方社會矛盾重重, 人與社會、 人與人、人與自然、 人與自我四組關系間矛盾尖銳, 人們身心倍受創傷。 整個社會被一股悲觀失望、 消極頹廢的情緒所淹沒, 人們不知走向何方。這時,各種現代主義流派應運而生,主張徹底打破浪漫派末流風花雪月的老框框, 導向對人內心世界和無意識領域的開掘, 表現人們心靈深處的意識顫動。 因而初期現代派詩歌中的外在景物無不滲透著詩人的主觀意識, 例如阿爾丁頓就用清澈的天空被濃煙污染來暗喻人們那被社會的丑惡下流所熏染的已不再純凈的心靈, “天空”注滿了詩人的悲憤。 阿爾丁頓也是勇猛的, 他“肆無忌憚”地望著那曾經神圣不可侵犯的月亮, 冷靜而深刻地剖析它,寥寥幾筆就使歷代詩人寫濫了的月亮翻出了新意。 當然這些應歸功于阿爾丁頓那反叛的勇氣和深刻的思想、 非凡的藝術表現力。
(鮮玉萍)
上一篇:〔瑞典〕福塞爾《你說詩死了》賞析
下一篇:〔瑞典〕馬丁松《內陸之夜》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