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與情人》外國文學作品簡析
英國小說家勞倫斯(1885—1930)的長篇小說。故事情節圍繞煤礦工人英瑞爾一家展開。礦工英瑞爾與妻子格特魯德本來婚姻美滿,但英瑞爾酗酒成性,妻子只有把全部愛情放到兒女身上,特別是放到次子保羅身上。保羅16歲時認識了米麗婭姆,兩人感情逐漸加深,但保羅感到自己在肉體上不能接近她。保羅又通過米麗婭姆認識了與丈夫分居的克萊拉,兩人情投意合,也不能結合,因為保羅感到只有母親才是使他能得到完全理解和愛情的女人。一天,醫生診斷英瑞爾太太患有癌癥,后來她只能靠嗎啡止痛維持生命。為了解除母親的痛苦,保羅與姐姐安妮讓她服用過量的嗎啡而安靜地死去。保羅從此孤獨一人,只想與母親一起長眠地下。通過長期的內心斗爭,他才感到母親的精神會永久和他在一起,于是鼓起新的勇氣,開始新的生活。
這部小說是心理探索與社會批判相結合的產物。主人公保羅精神與感情的分裂傾向完全符合弗羅伊德心理學中“俄狄浦斯情結”(即戀母情結)的癥狀,因此一般評論認為這部小說為“俄狄浦斯情結”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病例。保羅完全沉浸在母親的感情之中。只有跟母親在一起,他的愛才如清泉噴涌,他的靈感才能閃閃發光。他把鮮花、榮譽一一虔誠地奉獻給母親,與母親傾吐隱衷,分享生活的憂與樂。戀母之情使保羅對父親充滿了仇視和憎惡,更可悲的是,使他喪失了正常的戀愛能力。他與米麗婭姆的交往只能局限于精神上的追求;他與克萊拉的接觸缺乏精神上的共同理解和信仰。他覺得自己最深沉的愛只能屬于母親,甚至母親去世后,他還久久沉溺于緬懷之中。他失去了感情和理智的和諧,按弗洛伊德心理學的觀點來看,也就是本我和超我之間失去了平衡。母親格特魯德卻以對兒子的愛來填補由于對丈夫失意而造成的情感空白,試圖從兒子身上得到本來應該從丈夫身上得到的愛。這種異常的母愛使她嫉恨其他的女性,甚至使她對兒子的情人產生怨恨,時刻擔心兒子的情人把兒子從自己身邊奪走。
作者把主人公這種變態心理歸咎于英國資本主義工業化的弊病,從此對英國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出憤怒的譴責。小說以19世紀中葉英格蘭中部諾丁漢郡、德貝郡一帶煤、鐵礦區為背景,描繪了一幅煤礦工人家庭的生活畫面,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的歷史和社會氣息。礦工們整天在黑暗的坑道做苦工,疾病和死亡時刻威脅著他們。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他們逐漸變得粗暴、蠻橫,常常借酒澆愁,發泄憤懣。作者意在指出,正是這種資本主義工業化的非人勞動和生活狀況破壞了一般人的家庭幸福,摧殘了正常人們的精神和情感,使人們得不到健康的發展。小說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
小說記述了主人公成長的過程,按時間順序安排事件。為了讓主人公出現于絕大多數場合,小說用回顧的方式追述人物的性格發展,具有“發展小說”的傳統特點。
上一篇:《人鼠之間》簡析|介紹|賞析|鑒賞
下一篇:《到燈塔去》簡析|介紹|賞析|鑒賞